|
||||
習近平指出,四川是自然災害頻發之地,要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力量建設,形成長效機制,系統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7、8月份長江流域進入主汛期,要全面落實防汛救災主體責任,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各項應對準備工作。要科學救災,防止發生次生災害,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要落實落細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排查安全生產隱患,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習近平強調,第一批主題教育只剩下一個多月時間,各級黨組織要落實黨中央部署,善始善終、慎終如始,務求實效。要對主題教育的實效進行科學、客觀評估。檢驗理論學習成效,要看黨的創新理論是否入心見行、黨員干部是否做到善思善用;檢驗調查研究成效,要看是否摸清社情民意、是否解決實際問題;檢驗推動發展成效,要看高質量發展是否有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質是否有新提升;檢驗檢視整改成效,要看問題癥結是否找準、整改整治是否到位;檢驗干部隊伍教育整頓成效,要看思想不純和組織不純現象是否糾正、政治隱患是否消除。評估成效要用事實說話,開門抓評估,讓群眾評價,確保評估客觀真實。評估主題教育成效,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否得到有效解決,要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東西來一次檢視,分析根源,對癥下藥,切實改出實效。要開好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和基層黨組織組織生活會,結合學查改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習近平十分關心漢江流域歷史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7月29日,在返京途中,習近平走下列車,在陜西省委書記趙一德、省長趙剛陪同下,來到漢中市考察。習近平參觀漢中市博物館有關歷史文物展陳,了解漢中歷史文化、文物保護情況。他指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要發揮好博物館保護、傳承、研究、展示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守護好中華文脈,并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漢中藤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久負盛名,要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更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離開博物館時,附近的鄉親們圍攏過來熱情歡呼“總書記好”。習近平親切地對大家說,我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時來過漢中,這些年一直牽掛著這里。這次來,看到這里發展變化很大,城市井然有序,很欣慰。他祝愿大家工作好、生活好、家庭幸福。 途中,習近平考察了地處漢江漢中城區段的天漢濕地公園,稱贊這里是市民“幸福園”。習近平強調,漢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匯集區和供給地,保護好這一區域的濕地資源責任重大、意義深遠。生態公園建設要順應自然,加強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修復,促進生態保護同生產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態城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陪同考察。 李干杰、何立峰及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考察,主題教育中央第十二指導組負責同志參加匯報會。(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