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公益資訊
   第12版:公益資訊
   第13版:公益資訊
   第14版: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二十四道拐”上的幸?;仨?/a>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公益資訊

第12版
公益資訊

第13版
公益資訊

第14版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3年07月2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二十四道拐”上的幸?;仨?/td>

    賽車集結在貴州省晴隆縣“二十四道拐”(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亞林/攝)

    來自貴州省晴隆縣三寶彝族鄉的兩名搬遷群眾在阿妹戚托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刺繡(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攝)

    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境內,有一段著名的抗戰公路——“二十四道拐”。

    “二十四道拐”因沿途有24處連續彎道而得名??箲饡r期,無數軍車經此翻越崇山峻嶺,將援華物資運往抗戰前線。

    如今,“二十四道拐”仍在通行,見證著我國滇黔桂石漠化區的成功脫貧。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干群延續“艱苦奮斗,與自然較勁”的拼搏精神,書寫了石漠化地區全面小康、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篇章。

    “二十四道拐”

    見證脫貧之路

    登高遠眺,“二十四道拐”似白龍盤山。

    當年,晴隆縣幾乎全員出動,在險惡的自然條件下,男女老少靠肩扛背馱、一錘一釬,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對公路的拓寬加固改造。

    “二十四道拐”已成為當地人“艱苦奮斗,與自然較勁”的精神地標,而這種精神也成為晴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

    地處滇黔桂石漠化區核心區的晴隆,曾是黔西南州貧困人口最多的縣,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34.23%,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12萬。

    對于群山似海、碎石遍地,只能在山溝石縫中“摳”生活的晴隆,脫貧之路也如“二十四道拐”一樣,歷經曲折,艱難向前。

    為了脫貧,“掛”在半山腰上的雞場鎮學官社區計劃用經濟效益更高的果樹代替玉米,但在山高坡陡土層薄的峽谷地帶種果樹并非易事。

    老社區干部盧修能回憶,越往山頂走,土越少,必須把大小不一的石塊依山就勢一層層壘起來,才能“箍”住為數不多的土。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與自然“較勁”的村民總算讓臍橙、柑橘等樹苗扎下了根。目前,雞場鎮累計種植臍橙、柑橘等水果1.2萬畝,其中學官社區栽種了4000畝,實現人均4畝果園。

    岑松是當地的種植大戶,栽種臍橙等300畝,并帶動不少群眾就業?!叭ツ陠谓o村民發工資就是10多萬元。”他高興地說,大家一起發展,再辛苦也值得。

    雞場鎮脫貧變化,是晴隆縣決戰脫貧攻堅的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晴隆縣干部群眾積極投入到這場史無前例的反貧困斗爭中。

    在脫貧攻堅階段,晴隆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一批茶園、果園、花椒、林下菌藥種植等扶貧產業相繼落地,帶動貧困勞動力6.24萬人就業。

    晴隆縣還聚焦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采取一攬子精準戰法和打法。通過積極完善教育基礎設施,讓全縣14.9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享受教育資助;推動建檔立卡貧困戶三重醫療保障全覆蓋,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昔日石漠化高寒山區迎來巨變,全縣已脫貧人口人均年純收入達15209元,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駛向高質量發展

    “新賽道”

    伴隨急促、頓挫的馬達轟鳴聲,賽車手用連續的“極限甩尾”卷起陣陣塵土,觀眾的尖叫聲、喝彩聲此起彼伏。這是2022年底,“二十四道拐”景區舉辦汽車爬坡賽的場景。

    近年來,晴隆縣以“二十四道拐”為核心,推出汽車運動、自駕游、歷史體驗等旅游產品,打造集“觀光、體驗、休閑、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旅游基地。

    這條歷經戰火的抗戰公路,已成為晴隆縣發展旅游業的“新賽道”。2022年,“二十四道拐”景區共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實現景區收入500萬元,帶動當地就業數百人。

    “二十四道拐”成為“山多地少”的晴隆縣轉變發展思路的縮影,晴隆縣將多山的劣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助推全縣經濟社會駛向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晴隆縣縣長熊華禹介紹,晴隆縣將農業現代化與鞏固脫貧成果、石漠化治理有機融合,大規模種植茶樹、果樹等,逐漸形成“山上茶果椒、山下菌畜糧、湖庫生態漁”產業布局。

    參與農業現代化發展,晴隆縣逐漸成長起一批“新農人”。在碧痕鎮,返鄉大學生吳榮艷牽頭成立貴州薏芝坊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一改傳統的經營模式。她一方面和團隊拍短視頻,在社交平臺上講述山區薏仁米種植、加工等特色農業發展故事;另一方面,加強公司數據化管理,探索將傳統糯薏仁生產加工向精深加工發展。

    吳榮艷說,公司研發的“薏仁水果麥片”等精深加工產品正搭上電商駛入發展“快車道”。2022年,公司銷售產值達1.3億元,帶動617戶脫貧戶就業增收。

    晴隆縣還培養出現代農業企業。在晴隆縣惠黔東西部協作共建林下菌藥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騰龍嶺食用菌菌棒廠,從配料、制棒、接種等幾乎全程機械化的生產線有序運轉,現代化生產線讓人眼前一亮。

    該菌棒廠工作人員王松介紹,廠區應用了國內最先進的平菇菌棒全自動化生產設備和技術,可年產1500萬棒平菇菌棒,能帶動固定用工50余人,輻射季節性務工3000余人。

    晴隆縣還積極推進晴隆火電廠、光照水光互補農業光伏電站等重點項目建設,逐漸形成“風光水火儲”多元化能源體系。

    撕下千百年絕對貧困標簽,成功實現全面小康,晴隆正闊步邁向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之路。

    昂揚奮進的

    山區小城

    夜幕降臨,距離“二十四道拐”不遠的阿妹戚托小鎮燈火璀璨。文安梅正領著身著民族盛裝的彝族婦女在廣場上圍著篝火跳著彝族原生態舞蹈——阿妹戚托。

    踏地而舞、以足傳情,明快的踢踏聲應和著歡快的鼓點,笑聲與喝彩聲在璀璨夜空回響。

    阿妹戚托小鎮是脫貧攻堅階段晴隆縣為安置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而興建。2020年以前,晴隆縣將5.7萬余名生活在山區的群眾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其中有2.9萬余人像文安梅一樣在晴隆縣城安了家。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搬遷進城,文安梅一家的生活變化巨大。如今吃上“旅游飯”的她總是洋溢著自信而燦爛的笑容。

    為保障“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晴隆縣還配套建設了教育園區、產業園區,老人、小孩就醫就學有保障,不少搬遷群眾無需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如今,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新市民。

    新市民帶來了城市發展活力,也給城市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三五”期間,晴隆縣城區面積從4平方公里增加到6.2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8%。

    談起城市變化,當地人感觸最深的是用水的變化?!昂脗€晴隆縣,白天停水、晚上停電”,曾是晴隆縣城居民自嘲的順口溜。

    晴隆縣城海拔1000米以上,水源地西泌河則在深深的谷底,提水落差高達900米,曾幾何時,居民吃水不僅費用昂貴,而且間歇性停水是常態。在當地努力下,西泌河水庫和縣城供水管網工程于2021年建成投用,“吃水難”也就此成為歷史。

    過去,晴隆縣苦在自然,窮在路上。如今,一條寬闊、平整的柏油縣道從“二十四道拐”旁飛架而上,穿越晴隆縣城,連著通江達海的高速路。

    隨著貴州整體交通路網改善,喀斯特山區萬橋飛架,成為四通八達的“高速平原”,晴隆縣也不斷打破交通瓶頸,縣際間高速穿行、縣域內路網密布,打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憑著便捷的交通,越來越多的游客、商人到晴隆縣觀光、投資。

    (據新華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国产主播综合精品|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天堂久久天堂AV色综合|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色欲综合久久躁天天躁蜜桃|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狠狠色综合久色aⅴ网站 |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无翼乌无遮挡全彩老师挤奶爱爱帝国综合社区精品 |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婷婷|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插插插色欲综合网|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亚洲av综合av一区|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综合中文网|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青青综合在线| 欧美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 一个色综合国产色综合|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五|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