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以推進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創新“五社聯動”機制,強化協同配合,全區社會工作服務平臺建設、運行機制、人才培養等各方面實現整體躍升,取得明顯成效。 堅持創新機制,全面提升“五社聯動”工作質效 圍繞暢通多元主體參與基層治理服務途徑,探索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服務隊伍、社會公益慈善資源的聯動機制,促進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是堅持試點示范。從2021年起,自治區啟動實施了“五社聯動”社工服務試點工作,聚焦應對社會風險、解決社會問題、融洽社會關系、推動社會發展等主題,累計開展試點項目264個。 二是注重載體創新。以黨史學習教育為牽引,將“五社聯動·情暖基層”列為“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各地充分發揮“五社聯動”機制作用,在推進基層治理、助力鄉村振興和疫情防控等領域主動作為,累計開展活動1.2萬余次,籌措善款2.76億元,參與社工、志愿者、愛心人士40余萬人次,受益人數1020余萬人次。 三是注重總結推廣。召開全區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建設暨社會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全面總結“五社聯動”試點工作成效,進一步加強部門協同合作,積極推廣鄂爾多斯市“一核四化”社會工作服務模式,為全區各地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及發展路徑。 四是強化宣傳推介。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優秀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項目遴選工作,共遴選出50個優秀項目,進一步宣傳推廣了社會工作、志愿服務領域的先進事跡、優秀模式和最新成就,著力打造了群眾認可、特色鮮明、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品牌項目,積極營造了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廣泛參與的濃厚氛圍。 堅持夯實基礎,加快構建三級社工服務平臺 自治區民政廳、黨委組織部等16部門出臺《蘇木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工作指引(試行)》,自治區民政廳印發《關于進一步統籌整合民政資源 健全完善基層社會工作服務平臺的通知》,綜合利用基層公共服務場所,加快構建了旗縣(市區)社工服務中心、蘇木鄉鎮(街道)社工站、城鄉社區社工室三級基層社工服務平臺。 目前,全區已建成社工站850個,全區已實現旗縣(市區)社工服務中心、街道社工站全覆蓋,社工站數量占蘇木鄉鎮(街道)總數的比例達到83%。在資源整合上,聚焦“老小困殘”,基層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領域,統籌相關民政業務和下沉服務事項,有效整合社工資源,建立健全“6+X”社會工作服務體系,推動兜底民生服務向系統化、綜合化、集約化加快轉變。 在作用發揮上,大力加強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更好發揮社工中心統籌指導、社工站服務樞紐、社工室服務終端的作用。在運行機制上,探索建立了專業社工擔任社工站站長,民政助理兼任副站長,聯席會議相關單位基層工作人員兼任駐站社工的人員配備機制,及時為特殊困難群體和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專業社工服務,有效打通了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 堅持多措并舉,著力推動社工人才隊伍發展壯大 自治區民政廳以為強化保障重點,以品牌打造為引領,以人才培養為突破,“三位一體”推動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把社工專業人才培養成為落實黨的方針政策、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力量。 在強化保障方面,加快推動社會工作廳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開發設置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配備使用社會工作人才。截至目前,全區民政系統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設置比例達到80%以上。各地進一步強化人才培養使用激勵機制,分級分類制定了相關補助標準,確保社會工作人才留在一線、穩在一線、沉在一線。 在品牌打造方面,積極開展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社會工作優秀團隊和優秀個人推薦工作。截至目前,社會工作領域累計支持團隊50個、個人3名。同時,深入推進“三區計劃”、“牽手計劃”等品牌項目,加大對社會工作資源薄弱地區人才的培養支持力度,為社工人才在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增添動力。 在人才培養方面,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和社工服務平臺就業創業,組織實施基層社工專業人才萬人培養計劃,有力提升了社工的持證率和轉化率。截至目前,全區社會工作人才總數近3萬人,持證社工總數1.21萬余人。通過組建自治區社會工作督導人才庫,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等,定期、持續開展督導工作,進一步提升社會工作人才職業化、專業化水平。 (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