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青年志愿者事業是我們黨領導的共青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新工作領域、服務社會需求的一大創舉。2018年以來,全團貫徹落實團的十八大工作部署和共青團深化改革要求,聚焦主責主業,做實項目、做強體系、做大文化、做優機制,不斷提升法治化、專業化、信息化和國際化水平,推動青年志愿者事業取得新發展。 堅持為黨育人: 廣大青年志愿者在實踐中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理想信念 “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青馬工程”西部計劃專項和研究生支教團專項的實施,讓兩個專項的全體志愿者進行理論學習、紅色教育、實踐鍛煉、交流研討等板塊的學習,并立足崗位實踐,使一批批具有忠誠的政治品格、濃厚的家國情懷、扎實的理論功底,能力素質突出、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忠恕任事、人品服眾并致力于服務西部基層的青年政治骨干在基層、在邊疆、在西部大地脫穎而出。 5年來,全團始終把志愿服務作為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將思想引領貫穿志愿服務全過程各環節,通過志愿服務凈化人、鍛煉人、培養人,著力塑造青年一代的政治信仰、思想觀念、價值理念。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引導廣大青年志愿者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座談會、分享會等,引導青年志愿者結合志愿服務實踐,談學習體會,樹奮斗目標;通過網站、微信、微博,推出學習微視頻,不斷提升網上思想引領力。廣大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提升國情認知,培養與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 堅持產品化思維,強化青年志愿者思想引領的時代性針對性。每年3月5日和12月5日,準時守候“向雷鋒學習”“致敬志愿者”專屬品牌活動已經成為眾多青年志愿者的過節“標配”,這也是青年志愿文化產品越來越有“青年味”“時代味”“基層味”的一個縮影。堅持讓青年唱主角,“志愿文學”、《肆億青春》系列短視頻、“志愿服務大講堂”“志青春”等一批具有鮮明共青團符號和特色、符合青年氣質和品位的志愿文化產品百花齊放,更多有溫度、有情懷、有力量的青年志愿者好故事傳播開來。堅持以新媒體為主渠道和主場景,打造上下聯動的宣傳機制,#曬曬我的志愿服務##到西部去#等話題閱讀量破千萬,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的社會關注度和青年美譽度不斷增強。 大力選樹優秀典型,用榜樣的精神進行激勵和行動引領。兩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組織獎、項目獎評選表彰活動和抗擊新冠疫情青年志愿服務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評選表彰,選樹了一批優秀的青年志愿者團隊、個人和項目,通過宣傳宣講等方式做好評選表彰后半篇文章,讓先進典型事跡感染更多團員青年,激勵他們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投身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火熱實踐。 服務“國之大者”: 廣大青年志愿者把青春鐫刻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聽從指揮、志愿先行、專業引領、有序參戰、引領成長”,這是新冠疫情暴發后,全團發出的動員令。按照《關于青年志愿者組織和志愿者開展疫情防控應急志愿服務的工作指引》,組織動員廣大青年志愿者積極科學投身疫情防控主戰場,用青春奉獻書寫責任和擔當。僅在疫情發生的第一個月,各地團組織就預招募志愿者170.4萬人,上崗志愿者137.1萬人。同樣,在抗震救災、防汛抗旱等急難險重關鍵時刻,廣大青年志愿者聞令而動、迎難而上,科學有序開展應急志愿服務,交上了一份份沉甸甸的青春答卷。 5年來,全團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深化重點項目示范引領,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務火熱實踐中建功立業、奉獻成才。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西部計劃志愿者的青春誓言。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團的十八大以來,全團累計派遣21.1萬余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22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2100多個縣(市、區、旗)基層服務,不少大學生志愿者在服務期滿后自愿選擇留在當地就業扎根。西部計劃已經成為西部地區青年干部、青年人才隊伍的重要來源渠道,為鄉村基層引“人”、匯“智”、留“才”作出積極貢獻。 “歡迎來到中國”“請這邊走”“請拿好隨身物品”……在服務國慶70周年、建黨100周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黨和國家的重大活動中,在見證“光榮時刻”、感受“偉大征程”、展現“中國名片”的過程中,廣大青年志愿者全情投入、傾情奉獻,用汗水和微笑展示出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良好形象。 “未來的國際舞臺上勢必會有更多的中國方式展現當代中國青年的抱負與擔當。”服務于聯合國秘書長青年特使辦公室的中國青年志愿者郭碩在聯合國平臺上發出中國青年的聲音。5年來,中國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組織帶領當代青年跟著習近平總書記“走出去”,重點向“一帶一路”國家派遣30余名志愿者參與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向14個國家的聯合國機構派遣了30名青年志愿者參與國際治理,進而培養儲備了一批兼具堅定政治立場與開闊國際視野、具備中外人文交流底蘊的青年外事人才。 力行“民之小事”: 廣大青年志愿者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通過‘七彩假期’志愿服務項目讓易地搬遷安置點的孩子們更快地融入了新生活,快樂成長。”團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德保縣委副書記彭淑云說。每年暑假,數千支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立足城鄉社區,圍繞思想引領、健康生活、身心成長、科技創新等內容,開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務。23萬余名青年志愿者在最近的5年里共為174萬余名農村留守兒童和城市隨遷子女提供服務,幫助他們度過了快樂充實的暑假。 5年來,全團始終將志愿服務同人民需求緊密結合,將社區作為青年志愿服務的主場景,用心做好小而實、小而專、小而美的志愿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樣,通過持續深化“結對+接力”的項目運行機制,引領著廣大青年志愿者常態化開展“金暉行動”助老志愿服務,帶動“寸草心愛老敬老行動”等一大批具有鮮明共青團特色的助老志愿服務項目廣泛實施,在全社會營造了愛老敬老的良好氛圍。 每到周末,在江西吉安市濱江公園,紅五星助盲跑團的青年志愿者就會帶著視障朋友來到這里,開啟晨跑活動。中國青年志愿者助殘“陽光行動”組織動員超過230余萬名青年志愿者結對服務殘疾青少年,培育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新時代特點的助殘志愿服務項目,健全了以青年志愿者為助殘主體、社會愛心人士多方參與的志愿助殘工作機制。 “乘車請往這邊走”“我來扶您,慢點”……一聲聲暖心的話語,一個個純真的笑容,一抹抹亮麗的“志愿紅”,集結成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服務春運“暖冬行動”青年志愿者。5年來,94萬余名青年志愿者在火車站、機場、道路客運站、港口碼頭、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場所,在10余萬個服務崗位上為旅客提供引導咨詢、秩序維護、重點幫扶、便民利民等服務,成為很多游子回家路上難以忘懷的溫暖記憶。 持續改革創新: 全面拓展提高青年志愿服務工作帶動力 團的十八大吹響了共青團改革再出發的號角。5年來,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始終把自身改革發展融入共青團深化改革工作大局,錨定職責使命,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提升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對共青團和志愿者事業的貢獻度。 5年來,按照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部署,各地扎實推進“縣縣建協會”工作,進一步健全青年志愿服務組織動員體系,切實發揮青年志愿者協會在實踐中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組織平臺功能。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超過91.5%的縣(市、區、旗)規范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協會,為基層共青團形成穩定社會功能提供了重要組織支撐。 創辦于2014年的志交會在這5年因改革發生了質的變化。志交會以服務基層、帶動全局為目標,按照“淡化‘賽’的色彩、強化‘匯’的功能”的思路,持續改革創新,形成了由傳統形態向線上辦賽、線下交流、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新形態,逐漸成為志愿服務項目展示、組織交流、資源對接、文化引領的綜合性平臺。5年間舉辦的3屆志交會帶動全國4萬多個志愿服務組織、兩萬多個項目參賽參展,產生了3000多個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和公益創業項目。 志交會是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深化改革的一個縮影。5年來,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在組織化動員基礎上的社會化動員方式進一步成熟,組織、項目、隊伍、制度、文化、活動、海外和創新等工作體系進一步健全,同時服務共青團“三力一度”建設的作用進一步彰顯,青年志愿服務工作帶動力進一步拓展提高。 團的十八大以來,千千萬萬的青年志愿者在黨的指引下,在團的組織下,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基層,在服務人民的過程中經受磨礪、成長成才,繪就了青春志愿行、永遠跟黨走的壯麗畫卷。邁上新征程,廣大青年志愿者必將懷抱夢想、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善作善成,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中奮力續寫青年志愿者事業的精彩華章。 (據《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