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年國內上市券商對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議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 根據43家上市券商最新發布的2022年社會責任/ESG報告,過去一年,券商ESG實踐趨于多元化,ESG信息披露水平有所提升。記者注意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綠色生態發展、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增進民生福祉和推進鄉村振興等工作,正在成為券商踐行ESG理念的重要抓手。 不過,目前,國內ESG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尚未統一,上市券商ESG報告的質量參差不齊。從ESG實踐來看,多數券商都在積極參與綠色金融的發展,但上市券商ESG投資尚處于發展初期。 據記者統計,大概有20家上市券商在2022年社會責任/ESG報告中,專門披露了踐行責任投資的具體情況,但仍以定性描述為主,缺少詳實的定量數據。 ESG戰略升級 截至今年4月底,A股43家上市券商均發布了2022年社會責任/ESG報告。 從具體實踐情況來看,目前,大型券商的ESG實踐側重于頂層制度建設、綠色金融及可持續金融的探索以及助力員工成長等方面。 其中,在完善ESG管治架構方面,一個趨勢是,頭部券商將ESG管理與企業發展戰略相結合,同時加強董事會ESG治理。 例如,華泰證券介紹,公司董事會充分履行ESG事項的決策與監督職責,負責審核公司年度社會責任報告、ESG相關董事會決議,監督ESG事項的執行與落實情況。同時,公司ESG委員會,由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擔任主任委員,董事會秘書擔任副主任委員,在董事會授權下協助支持公司董事會及經營管理層履行職責;ESG委員會下設ESG管理團隊,并在總部相關部門及子公司設置ESG聯絡專員,負責ESG相關工作的具體實施。 中信證券也提到,董事會發展戰略與ESG委員會全面負責監督ESG事宜,把控公司ESG策略、方針及目標,并定期聽取ESG工作匯報并對公司ESG表現進行審閱。 2022年,中金公司、光大證券等多家券商也將戰略委員會更名為:戰略與ESG/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中金公司表示,公司自上而下明確了“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的管理體系,明確各層級在ESG方面的管理責任及工作職責。2022年3月,公司將董事會下設戰略委員會正式更名為“戰略與ESG委員會”,完善了ESG方面的頂層設計。2022年4月,公司ESG委員會及ESG辦公室正式成立。 責任投資待深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層面倡導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背景下,若要考量券商ESG實踐的成效,繞不開“綠色金融、可持續投資”這一維度。 據記者統計,包括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在內的20家上市券商,在2022年社會責任/ESG報告中專門披露了責任投資的實踐情況。 可以看到,除了通過股權、債券、并購業務推進綠色金融發展,頭部券商在開展ESG投資方面也投入了較多資源,如嘗試打造ESG評級體系、投資分析與管理系統。 以中金公司為例,記者了解到,中金公司旗下中金資管板塊通過專業第三方支持,搭建完善ESG責任投資框架,制定了一系列內部規章制度。并且,中金公司多個投資團隊均配備專業的投資人才進行ESG方面的投資策略及產品方案研究,就ESG發展趨勢及重點議題進行深入研究,例如私募股權板塊配置四名ESG投資方面專業人員,以高精專業服務匹配滿足市場需求。 目前,中金公司已自主開發了內部ESG投資分析與管理系統——CHAMPs,并致力于探索構建ESG評價體系。 此外,中信證券也在探索構建ESG評分體系、ESG主題研究體系、發布研究分析報告等實踐,以提升負責任投資參與度和整體水平。 不過,多數中小券商尚未在報告中介紹ESG投資的情況。并且,由于缺乏可供參考的業績數據,券商ESG投資的實際效果無從知曉。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于治理(S)的實踐,除了完善自身的ESG管理體系,券商需要加大責任投資力度,并加快ESG產品創新,以推動被投企業提升ESG治理水平。 今年初,國海證券漆祥毅撰文指出,國內券商、資管等投資機構對責任投資的意識有所提升,但在實踐上整體處于觀望狀態,ESG投資尚處于起步階段。 “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 PRI)簽約機構中,中國機構數量占比僅為2%左右,與我國在全球的地位極不相稱,將ESG投資真正納入投資管理流程的機構較少。已納入投資決策的機構,ESG投資策略較為單一,大部分停留于負面剔除策略,ESG整合、股東參與等深度策略操作難度較大、實踐不多,投資機構在行使股東權利以促進企業ESG管理能力的意識有待提高。”漆祥毅談道。 信披水平參差不齊 另一方面,就信息披露規范程度而言,當前,大型券商所編制的ESG報告更為規范,在展開陳述實踐情況之前,通常會詳細說明設置實質性議題的流程。 海通證券介紹,公司對于實質性議題的分析有三個環節:識別、評估與排序、最終形成報告。其中,在評估與排序這一環節,海通證券的做法是:通過日常活動中持續與利益相關方、內外部專家溝通,結合公司運營實際,評估議題影響的重要性程度,對議題開展針對性管理;通過與內外部專家溝通,結合國際國內權威ESG評級機構及其他重要信息使用者的關注重點,從對利益相關方的重要性和對公司經營發展的重要性兩個維度確定報告的議題并對議題進行排序。 東方證券表示,公司每2~3年進行一次社會責任實質性議題調研,以了解利益相關方對公司的關注點和期望。2022年,公司基于上一次調研結果,結合政策研究、行業對標和專家判斷等方法,更新、篩選和評估實質性議題,明確對公司和利益相關方具有重要性的議題,并在報告中重點披露和回應。 從報告內容來看,大型券商ESG報告設置的議題較為全面,也更具有針對性。 例如,海通證券發布的2022社會責任報告由兩大專題組成:專題一主要圍繞公司深化ESG理念、完善ESG治理的具體舉措而展開;專題二則重點介紹了公司落實“雙碳”戰略、加強ESG風險管理、推進責任投資的情況。 東方證券在2022社會責任報告中設置了六大專題,分別是:大力推進合規文化建設、強化ESG風險管理能力、健全數據安全及隱私保護機制、推進碳中和目標落地、建設有溫度的職場以及打造專業公益平臺。 相比之下,或許是由于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以及整體業務規模較小,中小券商的ESG實踐相對單一。 并且,單從報告形式來看,一些券商的ESG報告重點介紹了公司治理、完善服務客戶舉措、保持穩健經營以及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情況,這類報告的內容更像是公司年報的縮減版,并不能充分體現公司的ESG實踐情況。此外,據記者統計,2022年,僅有27家上市券商披露了關鍵定量績效表。 而關鍵績效表往往能夠具體而直觀地展現企業在ESG治理方面的進展和成就,也是外部評級機構比較看重的部分。 ESG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總體上,A股上市券商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ESG治理水平。 根據MSCI披露的2022年證券公司ESG評級結果,只有中金公司、海通證券、東方證券、華泰證券被評定為A級。第一創業、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興業證券則被評為BBB級;被評為B級的券商占比最高。 漆祥毅建議,證券公司應建立健全公司ESG管理體系,強化董事會對ESG的管理職責,將ESG理念納入公司發展戰略、企業文化,適時引入ESG報告第三方鑒證,提升ESG管理的系統性、有效性。主動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以及國內外主流ESG準則,識別符合公司實際的重要議題,加強議題管理和落地,堅持以ESG促管理,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不過,目前監管部門尚未對A股上市公司ESG作強制性披露要求,也缺少細化框架指導。 這也使得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仍以定性論述為主,且披露數據口徑不一,缺乏可比性。 對此,漆祥毅建議監管部門結合國內外最佳實踐和主流標準,出臺強制性ESG信息披露監管規定,統一ESG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指引,提高信披的有效性和質量。構建中國特色的ESG評級體系,為國內外投資者開展ESG投資提供基準參考。同時加強對ESG評級機構的監管,確保ESG評級的有效性、透明性。 隨著國內ESG管理與整合的步伐加快,加上日趨嚴格的全球監管導致對于外國投資和出口市場的ESG表現審查更加嚴格,中國公司的ESG建設和實踐也變得日益穩健。 (據《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