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黨建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公益資訊
   第12版:公益資訊
   第13版:公益資訊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村BA”凝聚鄉村振興蓬勃力量:是一場比賽,更是一條新路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黨建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公益資訊

第12版
公益資訊

第13版
公益資訊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村BA”凝聚鄉村振興蓬勃力量:是一場比賽,更是一條新路

    一場鄉村籃球比賽,氣氛能有多火熱?賽前提前數小時占位子,賽場邊里三層外三層擠滿觀眾,每次網絡直播都引發全網關注,就連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也曾發出“我不確定我能拿到票”的感慨……

    只要比賽開打,不論白天還是深夜,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臺盤村總會人山人海,座無虛席。這個在鄉村舉行、球員土生土長、觀眾來自十里八鄉、獎品也全是農特產品的比賽,因其熱烈的氛圍、十足的“村味”,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村BA”。

    “村BA”何以出圈?新時代貴州趕超跨越的“黃金十年”,讓曾經偏遠的臺盤村徹底擺脫了貧困,通上了高速、擴建了場地、聯通了5G網絡,不斷完善的硬件設施為“村BA”出圈打下良好基礎;村民們對體育最純粹的熱愛,讓每逢“六月六”吃新節都會返鄉打籃球、組比賽的約定和傳統,在山鄉間孕育出一個以群眾體育事業為基礎的文化舞臺,為“村BA”厚植起經久不衰的鄉土魅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新征程上,貴州緊扣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努力探索一條把握時代大勢、符合發展規律、體現貴州特色、服務國家全局的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之路。方寸球場間,人人都可參與的“村BA”,成為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聚光燈下,濃厚的體育氛圍,正投射出鄉村體育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聯系,照見一條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中的鄉村振興新路。

    “小村”出圈

    鄉土氣散發魅力

    “為季軍銅仁市代表隊頒發三穗麻鴨和苗族繡片,為亞軍遵義市代表隊頒發臺江鱘魚和木龍船,為冠軍黔東南州代表隊頒發臺江鯉吻香米和銀帽……”今年3月27日,在臺盤村,一場接地氣的頒獎儀式為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畫上了完美句號。

    “這樣的獎品我也想要!”不少網友在實名羨慕的同時,也表示“希望不要因為出圈,而改變他們的熱情和初衷”。

    濃濃的鄉土氣息,是“村BA”熱度得以持續的秘訣;而如何守好“村BA”的鄉土氣,成為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

    不需要門票,隊員和裁判都是村民,加油吶喊的工具是家家戶戶都有的鐵鍋鐵盆、中場休息啦啦隊表演的節目是民族歌舞……從黑龍江專程到貴州看球的吳友棟說,“村BA”極具鄉土氣息,籃球不再拘泥于特定的環境,比賽現場氛圍感十足。現場觀戰的貴州黔南州長順縣代化鎮睦化村村民傅朝相表示:“一場比賽能吸引四面八方的人來到現場助威,我要豎大拇指。”

    2019年,曾經“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國家級貧困縣臺江縣,如期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和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目標。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步改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短板加快補齊,不斷擴建的場地、完善的設施器材、豐富的賽事活動,讓大家參與體育的熱情更加高漲。

    “我們一定要保持理性和清醒,堅持公益性、公眾性、公開性的基本定位,不建封閉球場、不關門賣票,球場修繕、賽事組織由村民說了算,守住‘村BA’的鄉土氣。”臺江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德昭表示,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是“村BA”的價值取向。臺江縣將守住“村BA”的鄉土氣,以“村BA”帶動系列“農字號”體育賽事,把賽事辦成老百姓的節日,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認同感、獲得感。

    “全省‘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選擇到臺盤村,不變的是,比賽規則、球員資格審查、賽場氛圍烘托依舊全部由當地群眾自行組織;變化的是,前所未有的辦賽規模——3萬余人參賽、在80余個縣(市)開展5501場比賽、覆蓋456.75萬群眾,這是一場屬于貴州鄉村群眾的體育嘉年華。”臺盤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德表示,無論多大影響力,“村BA”永遠姓村!

    “村BA”的舉辦也帶動了臺江縣旅游發展。賽事期間,全縣接待游客18.1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516萬元;帶動黔東南州旅游預訂量同比增長140%,黔東南旅游搜索熱度周末環比大漲276%,鄉土氣散發出無窮魅力。

    村民自發

    群眾體育展現凝聚力

    精準的三分、激烈的對抗、精彩的中場休息表演……雖然被冠以“村BA”之名,臺盤村這個人口不到1200人的“小村”比賽的參與度和觀賞性卻一點也不低。每逢傳統節日“六月六”吃新節,苗族群眾都會身著盛裝,載歌載舞,舉辦斗牛、斗鳥、對歌等各式各樣的活動來慶祝。多年來,籃球比賽更是作為一項集體運動而備受追捧,成為當地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臺江縣文體廣電旅游局體育中心主任李文鵬說:“籃球運動在我們當地的群眾基礎非常深厚,我們這邊的節日又多,基本上是‘逢節必比賽、比賽先籃球’,不光是臺盤村,幾乎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籃球隊,比賽時附近十里八鄉的人都會來看。”

    由于籃球比賽都是村民們自發組織,場地、資金等無法得到保證,用村民們的話說,過去比賽什么時候辦、規模是大還是小,“要看大家心情”。直到2016年,國家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體育運動越來越重視,全民健身工作由城市逐步推廣到鄉村。“十三五”時期,貴州實現了鄉鎮、行政村農體工程全覆蓋,鄉鎮和多數行政村都建設了標準、規范的籃球場,對群眾體育、鄉村籃球運動投入逐年增加。

    “賽事辦在家門口,群眾就是最大的明星。”黔南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州體育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徐文說,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賽事活動,才能保持體育的活力、動力和生命力。

    據貴州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以村鎮為主戰場,廣泛號召年齡22周歲到45周歲的本地鄉鎮居民參賽。通過鄉鎮賽、縣區賽、市州半決賽、省級常規賽和總決賽的競賽模式,打造五級聯動的全省群眾性體育賽事品牌。

    能穿上印有家鄉名字的隊服,參加比賽爭得榮譽,一直是黔西南州晴隆縣光照鎮規模村籃球隊員羅月宇的夢想。他說:“觀眾都是老鄉,自豪感當然不一樣!”黔南州長順縣廣順鎮隊員胡威說,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這么隆重的比賽,從村里的籃球場打到縣級體育館,充滿了成就感和榮譽感。

    “翻過山,越過水,相聚在這里,向著未來去出發,我們一起拼……”正如賽事主題曲《奔跑吧 我和我的村》中所唱的,一顆小小的籃球,正在展現出鄉村體育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凝聚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黔西南州晴隆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周興禹表示:“比賽提升了大家體育鍛煉的興致,‘請人流汗’正成為一種風尚。”

    振興鄉村

    精神文明聚攏人氣

    “歡迎來給我們報道啊!你們是我今天接待的第三批客人了!”臺盤村村委會主任岑江龍一邊笑著說話,一邊緊握記者的手。旁邊的臺盤鄉副鄉長張任泉補充說:“自從‘村BA’火了,全國各地來參觀學習的都有上萬人了!”

    “都來學啥呢?”記者問道。

    “學我們村靠什么能聚起這么旺的人氣啊!”頭發一絲不亂、穿搭時尚得體的岑江龍自信地說,一靠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二靠臺盤村熱愛體育的好傳統,三靠村里年輕人的激情和夢想。

    岑江龍說,隨著“村BA”叫響全國,村里的年輕人陸陸續續都回來發展了。“比如,跟我一起長大的楊雄,也是我們村籃球隊的主力,如今他開了一家籃球餐廳,還經營‘村BA’周邊紀念品,現在生意越來越好。”

    “球賽火了,不僅臺盤村的年輕人回來了,我們臺盤鄉的經濟也活起來了。返鄉就業、創業的人多了,農產品銷售額漲了,村民對衛生和環境更重視了,還積極為未來規劃建言獻策。”張任泉說,“村BA”這一美麗的鄉愁,把臺盤村帶進了鄉村振興新賽道。

    楊德昭認為,“村BA”本質上是一種鄉村文化現象,折射的是精神文化生活,呈現的是文化振興圖景,應當倍加珍惜、共同維護、認真用好、持續放大,借勢“村BA”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臺江實踐。他表示,臺江縣將繼續做好“村BA”的品牌文章,全面展示農村地區努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促進文化發展的新形象。

    在更廣袤的貴州鄉間,不斷豐富鄉村體育活動和“體育+”新業態正與鄉村文化、旅游、休閑產業共同繪出最大同心圓,轉動起反映美麗鄉村景美、人美、生活美的“萬花筒”,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勁力量。

    不久前,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納錄村舉辦的貴州省鄉村趣味運動會上,巧搬“黃金瓜”、抗旱慶豐收、巧拋玉米慶盛會等8個比賽項目,吸引了來自黔西南州各市、縣15個參賽隊伍約400人參加。“賽事活動多,游客就多,我們再也不怕好貨賣不出去、好景引不來客人了。”納錄村村民李江說。

    “來到樸實的鄉間、走進老百姓的身邊,才能感受到一幅別樣且幸福的景象。”上海游客吳靖在現場體驗后感慨,鄉村體育除了好玩、好看,更是沉浸式感受農村發展、領略村民精神風貌的窗口,如果中國的農村都能有生機、有意思、有韻味,那一定會越來越讓人羨慕和向往。

    記者手記>>>

    從3∶7到7∶3的啟示

    “返鄉的和在外的村民比例從以前的3∶7到了現在的7∶3!”貴州黔東南州臺江縣臺盤村村委會主任、村籃球協會會長岑江龍一句話講出了“村BA”帶來的最大變化:青壯年回村發展的越來越多!

    在鄉村振興中,一個“發展引路人”返鄉,就能帶回一批人。在臺盤村采訪時,記者對岑江龍和楊雄這兩位30多歲的年輕人印象深刻。他們都曾是村里球隊的主力,也都有沿海發達省市的工作經歷,更有想干事創業的愿望和能力。岑江龍發揚老一輩的傳統,帶頭把臺盤的“村BA”辦得火遍全國;楊雄則看準了體育產業在鄉村發展的前景,開起籃球餐廳、籃球酒吧,做起“村BA”周邊紀念品。這兩位一起長大的“發小”,一起外出打工,又一起返鄉創業。作為村里年輕人的榜樣,兩人的選擇影響了身邊青年,他們也紛紛回到臺盤村:賽事運營管理公司辦起來了、創業園建起來了、體育小鎮也規劃出來了。“能人”帶動產業,產業又吸引更多人返鄉,臺盤村的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鄉村要振興,人才振興是重要方面。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臺江縣和臺盤鄉黨委政府在實踐中考察、識別和鍛煉干部,尊重群眾意愿,將入黨積極分子岑江龍吸納進村委會班子,對辦好“村BA”起到了重要作用。鄉村振興急需的人才就在村民群眾中,只要善于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給他們創造機會,為他們營造環境,讓他們看到希望,人才就能“冒出來”“干起來”“留下來”。抓住“發展引路人、產業帶頭人、政策明白人”這些關鍵少數,鄉村人才建設這盤棋就能走通、走活、走贏,就能不斷為“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農村是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村BA”這朵盛開在貴州村寨里的“山花”能夠大放異彩,充分說明農村需要人才,農村也有人才。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幸福圖景,繪就中國式現代化的“三農”篇章,要加強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吸引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大學生、退役軍人等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通過各方面努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據《光明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免费观看|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综合网|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色综合天天综合狠狠|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久久香蕉综合色一综合色88|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五月综合激情网|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国产人成精品综合欧美成人|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 色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涩综合| 伊人久久成人成综合网222|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伊人青青综合网站|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 久久一本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