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兒童是國家發展的未來和希望。如何進一步完善兒童保護及服務體系,吸納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將政策落實到最后一公里?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和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聯合主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支持的“兒童主任專業化發展交流會”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保護處處長朵拉、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康鵬、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理事長王振耀、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執行院長高華俊、湖南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一級調研員張穎、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秦偉、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童小軍、山東女子學院副教授趙記輝參加會議并發言。來自云南、廣西、陜西等地的兒童主任代表,分享了各自在推進兒童主任隊伍發展的實踐經驗和對兒童主任未來發展方向的建議。 兒童保護是一個長期話題,做好公眾倡導是重要一環。記者了解到,本次活動也是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宣傳月”的首場活動。宣傳月活動將圍繞兒童福利與保護問題、兒童保護制度創新、社會參與及兒童主任制度專業化等問題展開持續交流探索。 65.1萬名兒童主任 服務于一線村居 據高華俊介紹,通過十多年的努力,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如六大保護體系初步建立、兒童福利制度進一步完善、兒童主任隊伍初步建成等。“現在我們正站在一個新的轉折點上,如何推動兒童福利與保護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推動兒童福利與保護服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兒童主任隊伍專職化建設正是路徑之一。” 在多年的探索發展歷程中,有人將兒童主任比喻為“赤腳社工”,以此來肯定這一群體在兒童權益保障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王振耀以《“赤腳社工”專職化之路》為題,系統介紹了兒童主任制度的創立與發展歷程。 據他介紹,2010年,基于兒童服務需求與政策落地情況存在差異的現實需求,民政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等在內的高校專家啟動了“中國兒童福利示范項目”。當時,該項目在山西、河南、四川、云南和新疆等5省12縣120村設立兒童主任,開辦兒童之家,并由5位高校專家通過包干制分別支持5個省份的項目區,面向約7.4萬名兒童開展服務。 根據前期示范項目的顯著成效,2015年,民政部決定將項目推廣成“百縣千村”計劃。2016年,國務院正式發布意見,首次提出建立“兒童福利主任”隊伍。同時,更多社會組織開始參與兒童主任項目工作。制度上的推廣和公益力量的參與,使得兒童主任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制度化和普及化。 2019年,民政部等十個部門正式發文明確村(居)委員會設立兒童主任職位,2020年兒童主任實現村(居)全覆蓋。2021年,國務院提出,每個村(社區)至少設立一名兒童主任,兒童數量較多的村(社區)要增設補充兒童主任。2019-2023年,兒童主任制度進入“鞏固提升階段”。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65.1萬兒童主任服務在一線村居中。 “設立兒童主任為兒童提供福利服務的做法,曾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評為全球‘創新促公平年’的一個創新向其他國家推廣。兒童主任制度的創立也是由國際機構、政府部門及學者有效聯合推動,是各方聯合推動政策創新的典型范例。”王振耀表示。 兒童主任讓政策 變得更有溫度 那么,兒童主任制度的設立,能夠為一線兒童保護帶來哪些改變?來自政府部門、高校、社會組織等領域的代表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為兒童主任項目的深度參與者,童小軍指出,兒童主任讓政策變得更有溫度,更貼近兒童家庭,落實了最后一公里的服務。“兒童主任是最前線的工作人員,他們離孩子和家庭最近,最了解整個社區的情況,是真正落實兒童福利與保護制度的一線工作者。” 云南省隴川縣民政局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股股長張發勇談道,兒童主任為兒童及家庭提供了除資金以外更豐富多樣的服務。“以隴川縣為例,兒童主任在村居中幫助改善了困境兒童的生活,他們向兒童家庭宣傳兒童保障政策,通過定期排查安全場所,提供必要安全知識宣傳,促進兒童家庭形成了基本兒童保護意識。此外,兒童主任能根據兒童問題緊急程度及時上報或鏈接相關資源幫助兒童及家庭,為不同類型兒童提供精準個性化服務。” 湖南省級通過發布工作標準、組織輪訓、培訓社會組織推動兒童主任工作制度化發展,成為項目執行較為典型的省份之一。張穎重點介紹了湖南在開展兒童主任工作中的有效經驗和做法。她談道,湖南省于2019年年底在全省2.9萬個村和社區建立起兒童主任隊伍,并規定兒童主任由村兩委中的女性委員擔任。因此,湖南省的兒童主任80%是村和社區中的婦聯主席,15%是民政協理員,其余由教師等人擔任。 此外,兒童主任隊伍建立起來后,湖南省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如建立兒童主任崗位補貼制度,自2019年起每年開展兒童主任輪訓,明確兒童之家的建設標準和服務功能并進行示范評選,印發兒童主任工作指引,明確兒童主任的工作內容和方式,大力支持和孵化社會組織參與兒童服務,探索“兒童主任+社工+志愿者”的兒童關愛服務模式。 推動兒童主任 專職化發展 不過,專家也指出,目前兒童主任制度在不同地區、不同層面還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有些地區兒童主任崗位并不明確,甚至更換頻繁,導致工作不能系統化開展。推動兒童主任專職化發展,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兒童主任制度建設當中,成為眼下必須考慮的問題。 來自廣西隆安的盧丹丹自2021年開始擔任兒童主任。她對記者表示,成為一名兒童主任,與自己以往的工作經歷有一定關系。“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幼兒園老師,在當幼師期間我接觸到許多家庭情況特殊的孩子,他們當中有留守兒童、有單親兒童、有孤兒還有一些屬于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之后我到了社區居委會工作,當社區要求設立一名兒童主任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份責任。” 據她介紹,兒童主任要開展的工作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掌握轄區內兒童的信息,而收集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走村入戶、走街串巷,到兒童家里實地探訪。這份工作雖然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但也讓她感到很大的成就感。不過盧丹丹也坦言,由于自己是兼職做這一工作,因此有時候在時間和精力上感到無法分身。 來自云南省瑞麗市的瑞應擔任兒童主任工作已有13年,是第一批兒童主任。她也表示,兒童主任的工作非常重要,自己會一直堅持下去,“但未來推動兒童主任職業化、專業化非常必要”。 針對項目執行中客觀存在的問題及一線兒童工作者的反饋,就如何為兒童主任賦能這一問題,來自社工機構、高校及基層民政部門的代表也提出了相關建議。 瑞麗是全國第一個通過設立村居民政協理員推動兒童主任全覆蓋的縣級市。瑞麗市民政局兒童福利股副股長宋麗娟指出,兒童主任是需要有明確的資金保障的,有了資金保障才能讓他(她)們立足于這個崗位,安心工作,不能一味地要求兒童主任講奉獻講愛心。此外,為兒童主任提供各類專業培訓提升能力也是賦能的關鍵。“要為兒童主任建立明確多樣的激勵機制,促進兒童主任積極工作,努力成長。” 對于兒童主任制度的創新發展,康鵬給予了很大肯定。同時,對于兒童主任隊伍建設面臨的力量配置不足、責任落實不到位、隊伍能力素養局限、工作酬勞缺乏保障等挑戰,康鵬也給出了相應建議。 康鵬表示,從無到有,政策創新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兒童主任在兒童保護和福利保障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也還面臨著力量配置不足、酬勞缺乏保障等挑戰。“兒童青少年是社會工作的重要服務領域,中社聯下屬的青少年與學校、兒童救助等委員會都與此密切相關,應堅持系統觀念、強化治理思維、堅持需求為本、利用智能手段,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制度完善,營造‘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兒童工作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