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公益資訊
   第12版:公益資訊
   第13版:公益資訊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互聯網公益峰會八年觀察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公益資訊

第12版
公益資訊

第13版
公益資訊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3年05月3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互聯網公益峰會八年觀察
進化的“中國樣本”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近日,2023年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以下簡稱“峰會”)在武漢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辦,3000多家機構共議公益高質量發展。

    這個被譽為中國互聯網公益領域“華山論劍”的盛會已經連續舉辦八年,其主題從互聯網公益的推廣到理性公益的倡導,再到透明公益的實踐和公益數字化的創新實現……峰會順應時代潮流,已然成為公益慈善領域的“風向標”。

    在今年的峰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共同發布了《互聯網公益慈善“中國樣本”——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公益慈善發展新模式》研究報告,并開放研究計劃,呼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

    互聯網公益的“中國樣本”如何形成?其如何像一粒石子一樣激起更大的波浪?這一切也許得回到過去八年峰會的觀察中,回到與過去的傳統公益、海外公益和過往互聯網公益的對比中,對比每一屆峰會如何推動中國互聯網公益的演進,又如何引領我們共創更大的未來。

    互聯網公益的普及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民間公益力量借助互聯網第一次登上了歷史舞臺。

    2015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中國社會組織與國際組織共同建立“4·25尼泊爾地震中國社會組織信息協同平臺”,互聯網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

    同年8月,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為中國第一家互聯網領域的公募基金會。一個月后,99公益日舉行,匯聚了各方資源,展現出公益慈善的全新面貌。

    兩個月后的10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鼓勵發展互聯網募捐,明確提出慈善組織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和互聯網等媒體開展公開募捐,無地域限制。

    2016年,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正式啟動,39家機構參加閉門會議。

    可以說,峰會不僅是中國互聯網公益發展史的重要標志,更是行業的前瞻指標。峰會開始前一年,99公益日的誕生讓更多公眾在互聯網上參與公益成為可能;峰會第二年的主題是“互聯網改變公益”,公益人人可及成為行業共識。

    理性透明公益首倡

    經歷過互聯網公益的探索期,2018-2019年峰會的主題被確定為“科技向善,理性公益”。中國互聯網公益在經過十年探索的扎實基礎之上,理性是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峰會的主題也引導行業觀測一個可預見的未來。

    騰訊公益平臺上線了“攔著不讓你捐款”的“冷靜器”功能,希望用戶每次捐助前,能多想一會,不只是感動和沖動,更源于理性和信任,做出更合適更有意義的決策。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互聯網公益和整個社會一樣面臨大考。根據中國發展簡報與《公益慈善周刊》等聯合發布的《疫情下公益組織的挑戰與需求調研報告》指出,超過六成公益慈善組織遭受重大或者比較大的影響。因此,當年的峰會主題是“同舟共濟 向陽而生”。

    在疫情初期,阿里巴巴公益平臺和支付寶公益平臺聯合推出了“武漢加油”公益項目。只要在商品頁搜索“武漢加油”,就可以直達為武漢醫院籌集防護裝備的項目頁面。據阿里巴巴公開數據顯示,該項目僅在8小時內就籌集了7140萬元。

    互聯網公益的高效、透明,抓住了“人命關天”的有限時間,并能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源。

    連接和透明的“理性公益”是互聯網公益和整個公益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正是透明和健康的公益模式,才讓公眾愿意更加主動地參與公益。歷年99公益日的實踐以及抗擊疫情的過程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公益項目越是透明,公益機構越是健康,公益項目就越能吸引更多關注和參與。

    2020年99公益日,為提升公眾信任度并進一步規范公益機構項目執行,所有參與籌款的公益項目進展披露都應用區塊鏈技術,執行項目披露在加大透明力度的同時,還可溯源,可回查,不可隨意更改,數據信息全程可追蹤,讓每個公益項目都在陽光下運行。

    實踐透明公益,是互聯網公益在演進中不斷積累的表現之一。

    數字化公益的共創

    2021年及2022年,峰會主題分別是“數字共建,公益流深”和“數字有新益”,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公益數字化的進程。

    在深度上,技術和數字化公益進一步融合。2021年峰會召開前,騰訊就宣布首期投入500億元,用于在基礎科學、教育創新、鄉村振興、碳中和等領域展開探索,利用數字技術和平臺優勢將傳統公益方式升級為公益捐贈與可持續創造并重的新公益模式。

    在廣度上,使用互聯網應對突發事件已經成為中國社會共益行動的“肌肉記憶”。2021年7月,由身處河南洪災災區的公眾開始,基于各類共享文檔的求助信息匯總,以其及時反饋、易于操作等優勢,逐漸刷遍各類社交媒體,并得到包括石墨文檔、騰訊文檔等產品方的技術響應與支持。許多公益行動的“受助者”,慢慢成長為“使用者”“建設者”,投身公益并帶動更多人向善。

    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參與行為公益。比如,騰訊公益平臺近一年的數據顯示,平臺用戶捐步共達8967萬人次,累計捐出13319億步。其中,個人捐步之最達7023萬步,以正常成年人步幅計算,這位愛心網友共為愛跑出了46819公里,相當于1109個馬拉松,比繞赤道一周還多了6743公里。

    這是公益數字化的新玩法,捐步、捐米粒、捐微笑甚至捐會議時長,將互聯網公益從某些階段密集的捐贈行為、公益行為,變成365天的細水長流,公益不僅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也通過數字化公益服務,逐步進化成為全社會都倡導的公益文化。

    截至目前,民政部指定了30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如今,騰訊公益、阿里公益、支付寶公益、新浪微公益等多家公益平臺一起攜手推動社會議題解決。

    今年峰會的主題是“數字向新、共益未來”,希望不斷探索推動數字公益實踐抵達新的廣度與深度,促進數字公益的融合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以創造更多可持續社會價值,讓更多社會個體共同受益。 

    作為技術公益的深度應用展示窗口,在去年首次開啟“技術公益云展館”“一會一展”模式的基礎上,今年升級上線共選出200余個項目,共計減少碳排197噸。

    與傳統公益對比,中國的互聯網公益展現出了新特征:技術驅動、去中心化、公益共治。與企業、富人捐贈為主的美國慈善行業對比,中國互聯網公益呈現的是個體平權,更多以個人小額捐款為主。與海外慈善行業對比,中國互聯網公益官方與民間互補、重塑連接的特征更為凸顯。線上會議、在線直播、網購物流等生活方式的普及,讓公益在中國從參與到體驗的方式變得更為豐富,個體和企業可以通過以買代捐、打賞打卡、捐贈技術等方式,幫助到有需要的群體。

    和過往的互聯網公益相比,當前的互聯網公益更新的特質是:全鏈透明、理性競爭、開放參與。

    公眾不僅關注善款使用流程的透明,還對善款使用后的實際效果、慈善組織的內部運轉效率等涉及到公益行業的全鏈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大公募平臺不再“唯募款額論”,而是結合平臺所擅長的能力及優勢資源,在更多元、新發掘的細分領域解決社會痛點、創造社會價值;在傳統的“捐贈人——慈善組織——受助人”三元關系基礎上,包括愛心企業、名人明星、社會組織、專家學者乃至創意設計機構等更多活水不斷涌入。

    今年的互聯網公益峰會還承載著新的重任: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用更系統、更創新、更大眾、更全面的方式普及公益文化,讓互聯網公益慈善事業更加普惠、可持續及開放,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立法層面對互聯網公益的關注進一步加強。

    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對《慈善法(修訂草案)》進行了審議,明確募捐服務平臺法律責任等,以期進一步引導互聯網公益規范、健康發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在峰會上表示,“法治是現代慈善公益事業的基本要求,它事實上構成了從傳統慈善轉向現代慈善的分界線。”

    正如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組委會主席郭凱天在演講中所說:“中國式公益的探索成果已經進入全球視野,貢獻出一份互聯網公益‘中國樣本’,八年前小小的夢想已經初步達成,新的征程與挑戰已然展開。”

    經過多年發展,互聯網公益發展進入深水區,后續如何更高質量前進,實現社會價值、生態價值、商業價值多贏?“中國樣本”的形成或許給了我們一個契機。

    在今年峰會技術公益圓桌環節,拼多多副總裁侯凱笛、騰訊基金會副秘書長劉琴、抖音集團企業社會責任部產品總經理唐塏鑫、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姚瑤分別分享了機構在助農銷售、公益愛心餐、古籍保護、殘障人群出行等方面的數字公益技術運用和產品特點。

    除主論壇之外,本屆峰會還持續升級至“多時多地多議題”共創辦會模式,20余家社會組織、高校自發籌備了15場主題論壇,30多家企業和平臺參與了議程共建,涵蓋捐贈人服務、技術公益、鄉村振興、生物多樣性保護、未成年人保護等社會熱點。

    可見,依托互聯網工具與數字技術,互聯網公益慈善“中國樣本”正在深刻重塑中國傳統公益慈善發展邏輯與方式,填補社會數字化鴻溝。

    社交平臺、自媒體群體、廣告算法等社交創新,讓公益得以滲透至更廣闊的群體;移動支付、線上會議、區塊鏈、網絡直播等工具創新,為公益的參與流程創新提供了基礎能力;配捐機制、創新體系、互動玩法等產品創新,讓公益的參與體驗從量變發展為質變;冷靜期、回溯探訪、質詢行權等概念的普及,保障了公益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企業、媒體、線上線下等主體和場景的打通,拓寬了公益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技術、創投、志愿者、就業等新理念與公益的有機結合,給公益帶來了產業化經營的啟發和視角。

    已形成的“中國樣本”是立足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實際、系統探索解決行業發展痛點難點堵點的可行方案。首先,其緩解了傳統公益慈善“可及性”痛點,實現“人人公益”普及;其次是化解傳統公益慈善“透明性”難點,推動“透明公益”建設;最后疏解傳統公益慈善“效能性”堵點,共創“數字公益生態”。

    而今,匯聚了黨委、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五方力量”,互聯網公益將實現全民共建共享。“中國樣本”從善款捐助和行為公益動員能力、信息流轉和融通效率、社會議題參與深度、數字化工具應用程度等各個維度出發,在社交創新、工具創新、效率創新、透明創新、社會創新、產業創新緊密融合,都將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闊步前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图色40p| 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色综合欧美在线视频区|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情|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国产天堂一区二区综合| 国产人成精品综合欧美成人| 欧美色综合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亚洲综合成人网在线观看|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久久综合丁香激情久久|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96蜜桃| 人人狠狠综合88综合久久|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久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_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日本综合|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