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一棵參,一塊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青山公益自然守護行動(以下簡稱“青山公益”)再次成為鄉村振興中的“助力者”,資助并推動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林下西洋參種植模式集成優化與示范推廣項目(以下簡稱“林下西洋參項目”)的開展并初獲成功。林下種參、林參共育,人參產業與自然生態相得益彰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云南祿勸是全國十大中藥材資源縣之一。“十四五”期間,祿勸探索推進林下西洋參的種植。林下西洋參項目組首次將西洋參引入云南高海拔華山松林,按照不施用一粒化肥、不使用一滴農藥的栽培管理方式,聚焦高品質有機西洋參生產,而想要形成規模產業就更需要技術和資金的支撐。 2021年10月,在85余萬美團外賣青山公益商家的共同參與和貢獻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青山公益專項基金發起了“青山公益自然守護行動”,支持自然保護地周邊社區替代升級的探索項目。 在青山公益的支持下,林下西洋參項目與云南農業大學合作建立試驗基地30畝。經過培育,有望把林下有機西洋參產業建設成為種植面積10萬畝、年產值100億元的高端中藥材產業。在青山公益資助下,項目組與當地企業、科研院校合作,在土壤改良、中藥源農藥技術研發、數據監測等方面,為人參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并將逐步建立林下西洋參種植技術標準和藥材質量評價標準,開展生態評估,下一步還將涉及林下西洋參的土壤調理劑開發、綠色有機農藥研發等。項目組技術人員指導農戶時說,把西洋參交由自然優勝劣汰,這樣的品質好,其價值也會在無形中增長。 立足做好科普與技術推廣,當地還成立一支青山公益志愿者團隊,既有助于幫他們找準培育綠色產業、增加收益的路徑,又能以更加主動的姿態投身于生態環保,也將從林下種植中收獲更多,最終形成官方和民間生態環境的合力,這才是青山公益和項目組努力的方向和最終的期許。 人參的生長是一個穩定、緩慢的過程,要循序漸進、尊重規律。推進綠色發展同樣如此。未來,青山公益將繼續支持推動產學研模式的融合創新,在良好生態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讓綠水青山煥發出勃勃生機。(徐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