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報記者 皮磊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要求,到2025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資源配置和服務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增強,中西醫發展更加協調,有序就醫和診療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到2035年,形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連續協同、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和優質服務供給能力明顯增強,促進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意見》提出,優化資源配置,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進能力現代化。其中明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加大基層、邊遠地區和緊缺專業人才培養扶持力度,縮小城鄉、地區、專業之間人才配置差距。推進農村衛生人才定向培養,落實執業醫師服務基層制度,鼓勵醫師到基層、邊遠地區、醫療資源稀缺地區和其他有需求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激勵鄉村醫生參加學歷教育、考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推進助理全科醫生培訓。 在促進醫養結合方面,《意見》提到,合理布局養老機構與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安寧療護機構等,推進形成資源共享、機制銜接、功能優化的老年人健康服務網絡。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業務協作機制,積極開通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預約就診、急診急救綠色通道,提升養老機構舉辦的醫療機構開展醫療服務和藥事管理能力,協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康復和護理服務。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支持老年人醫療照護、家庭病床、居家護理等服務。 此外,《意見》還要求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體驗,推進服務優質化。其中包括改善就診環境,優化設施布局,加快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支持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人員、重度殘疾人等提供上門服務。強化醫務人員服務意識,加強醫患溝通,促進人文關懷,保護患者隱私。落實優質護理要求,持續加強臨床心理、麻醉鎮痛、用藥指導、營養指導等服務。健全醫務社工和志愿者服務制度。充分發揮人民調解主渠道作用,健全化解醫療糾紛的長效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意見》強調,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動力,推進治理科學化。發揮信息技術支撐作用,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面向醫療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推進互聯網、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的應用,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交換與保障體系建設。建立跨部門、跨機構公共衛生數據共享調度機制和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推進醫療聯合體內信息系統統一運營和互聯互通,加強數字化管理。加快健康醫療數據安全體系建設,強化數據安全監測和預警,提高醫療衛生機構數據安全防護能力,加強對重要信息的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