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報記者 皮磊 近日,山西省民政廳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山西省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落實基層政府責任,強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和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制,及時發現、有效防范、穩妥化解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養老安全風險,兜牢安全底線,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需求,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靜心、舒心。 《方案》明確,到2023年年底前,基本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機制,各市、縣(市、區)結合實際出臺實施方案;到2024年年底,探訪關愛服務普遍有效開展;到2025年年底,確保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失能老年人能夠得到有效幫扶,探訪關愛服務機制更加健全,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方案》要求,充實探訪關愛服務力量。各市、縣(市、區)民政部門要積極動員各方面力量開展探訪關愛服務,要創新“五社聯動”機制,形成群眾性自治組織、基層老年協會、業主委員會、網格員、家庭醫生、養老服務人員、社會工作者、志愿者、老黨員、低齡健康老年人、親屬鄰里等共同參與的探訪關愛力量。同時,將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納入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點)服務內容,發揮社會工作人文關懷、助人自助的專業優勢,通過社會工作服務站(點)、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及時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導、精神慰藉、代際溝通、家庭關系調適等關愛服務。 《方案》要求,提升探訪關愛服務質量效率。各市、縣(市、區)要按照普遍巡訪和重點巡訪相結合的原則,根據老年人狀況合理確定服務頻次,對失能的特殊困難老年人,每月探訪關愛不少于一次,要暢通探訪關愛反饋機制,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都落實。縣級民政部門要依托“金民工程”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等信息服務平臺,及時建立完善特殊困難老年人基礎數據庫,進一步實現服務供需有效對接。對于探訪中發現的需要進一步提供困難幫扶、心理疏導、情緒撫慰、家庭關系調適等專業服務的特殊困難老年人,要積極引入社會工作者等專業力量開展服務,推動建立長效服務機制,確保探訪關愛服務取得實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