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本報記者 皮磊 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模式、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工作機制不順、資金投入不足、專業力量不強等問題,亟待深化以社區融合、家庭服務、居家照料為核心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 為提高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質量和水平,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基本康復服務,2023年1月初,民政部會同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殘聯印發了《關于開展“精康融合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今后三年全面推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做出部署。日前,民政部官網發布了對這一通知的深入解讀。 為何開展“精康融合行動”? 解讀文件指出,精神衛生既是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也是影響社會穩定和人民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精神障礙高患病率、高致殘率、低治療率、低康復率的特點,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極大痛苦和負擔。社區康復服務是改善和提高精神障礙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與參與能力和就業能力,促進其回歸和融入社會的重要途徑。 2017年,民政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80%以上的縣(市、區)廣泛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在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的縣(市、區),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區康復服務的工作目標。但據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殘聯三部門聯合摸底調查顯示,目前僅30%左右的縣(市、區)開展了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推進情況與中央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開展“精康融合行動”,是切實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實現2025年任務目標的重要抓手,是提高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質量和水平,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基本康復服務,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努力營造安全、平穩、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的重要舉措。 開展“精康融合行動”意義是什么? 文件指出,開展“精康融合行動”首先是關心關愛精神障礙人員的重要舉措。民政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牽頭部門職責作用,協調相關部門聯合開展為期三年的“精康融合行動”,主要目的是多方引導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完善社區康復等關愛服務體系,營造關愛精神障礙患者的良好社會氛圍,降低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復發率、致殘率和肇事肇禍率,切實減輕患者家庭和社會負擔。 二是打通“醫”“康”循環的迫切需要。由于精神疾病特點,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治療,更需要長期康復,尤其是社區康復。但我國精神障礙康復服務缺位,長期以來“重治療、輕康復”模式影響了工作整體開展,患者經過急性期治療后,因缺少必要的生活、社交等技能訓練和過渡性服務,難以較好地融入社會,進而導致病情反復,出現“旋轉門”現象。針對精神衛生治療和康復環節銜接問題,《通知》提出,將著力推動建立完善醫療機構、康復機構、就業服務機構以及康復對象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轉介服務機制,建立醫康雙向轉介綠色通道,促進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 三是明確資源整合和規范發展的工作方向。近年來,各地探索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模式,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服務供給不足、投入不足、人才短缺、區域發展不平衡、服務運營壓力大、轉介服務不規范等問題仍較為突出?!锻ㄖ诽岢?,將進一步通過統籌各類服務場地資源、、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等方式增加服務供給;將建設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豐富服務內容和形式、加強服務過程監管等方式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將通過規范評估和登記轉介服務、建立登記康復對象接受規范服務率指標、整合形成全國統一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國家轉介服務信息平臺等方式促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規范化發展。 針對當前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通知》明確了分年度任務目標,提出了六大行動19項重點任務,進一步指明了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的目標、重點、方法和內容。 如何保障政策落到實處? 據介紹,下一步民政部等相關部門將從四方面加快推動《通知》落地落實。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厘清民政、財政、衛健、殘聯之間的職責邊界,切實解決職責劃分不清、部門協調不暢的問題,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確保行動穩妥有序推進。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城鄉居民醫保、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以獎代補”政策。 三是制定行動方案。民政部將指導省級民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細化深化實化推進方案,報民政部備案。壓實工作責任,形成抓落實的上下合力。 四是加強督促落實。民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對推進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監測,通報各地進展情況;適時征集發布一批優秀案例,確定一批基礎扎實、示范性強的重點城市,發揮輻射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