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1月初,位于廣東東莞樟木頭鎮的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以下簡稱“廣東觀音山”)郁郁蔥蔥,景色宜人,嶺南風光如一幅畫卷在游人面前緩緩打開。正值周末,游人如織,他們攜老帶小,享受著在大自然中暢游的愜意。 廣東觀音山是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森林覆蓋率92%以上,空氣中負氧離子極高,是優良的養生之所。其內繁衍著近千種野生植物和300余種野生動物,也是廣東重要的生態屏障。由于地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心位置,港、深、莞、廣等核心城市都在1小時經濟圈內,深受周圍居民喜愛。疫情之前,廣東觀音山的最高游客量達150萬人次。 然而在20多年前,廣東觀音山還只是荒山野嶺。在觀音山公園董事長黃淦波為家鄉保護生態的執念和披星戴月的付出下,現在的廣東觀音山變成了粵港澳大灣區最好的生態保護之地。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句話明確了我國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即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黃淦波以企業家的堅韌和責任感,走在了時代前面,打造了中國首家民營國家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護樣本。 公益的投資 廣東觀音山是我國首個民營國家森林公園。1999年,在東莞樟木頭鎮經商的黃淦波,從樟木頭鎮石新村委手中接過了當時因資金斷裂而難以為繼的觀音山公園項目,與石新村簽訂50年合同。2000年,黃淦波成立東莞市觀音山森林公園開發有限公司,并擔任觀音山公園董事長。 由于經營森林公園進行生態保護的公益性,觀音山項目投資回報極低且周期漫長,黃淦波當時“投資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公益事業”遭到諸多親朋好友的反對。 有前瞻眼光的黃淦波為了給家鄉保護好這方青山綠水,并沒有退縮。當時,民營資本進入森林公園建設尚無先例,也無經驗可學習。為了讓人們更直觀了解大自然保護和人類生存之間的意義,喚起人們對生態保護的意識,2003年1月11日,黃淦波成立了中國首家古樹博物館,也是全世界迄今唯一的一座古樹博物館。這些古樹從黃帝時代到周至清末,不僅是青少年科普基地,還是氣候研究和生態保護的重要場所。通過對古樹的分析,科學家獲得了廣東地區5000年來氣候變化、環境變遷等編年史,還為預測未來氣候及環境變化提供了科學依據。 2005年,廣東觀音山被原國家林業局批準命名為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黃淦波嘔心瀝血數載,開啟民營企業經營國家森林公園先河。 黃淦波認為,建設森林公園本身就是一項大型公益事業,不僅能保護生態環境,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還可以促進當地相關產業繁榮。為完善基礎設施,給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閑環境和旅游深度體驗,截至2021年,黃淦波投資超11億元。 心靈棲息地 黃淦波認為自己是一個“半公益的踐行者”。上世紀90年代,“在一個村子建立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讓當地人有個綠色心靈棲息之地”的想法無疑是異想天開。 那個時候,東莞在全國率先開展“三來一補”加工貿易,打造東莞模式。東莞小工廠遍地,機器轟鳴,大家忙著向機器和效率要錢,并不關心生態保護,也沒有認識到大自然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去大自然中鍛煉身體和呼吸新鮮空氣成了剛需。 經過24年的不懈努力,廣東觀音山從曾經的荒山野嶺發展成為面積達18平方公里、擁有東莞市內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園內有近千種野生植物和300多種野生動物的名勝景區。目前,廣東觀音山已是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和森林康養于一體的國家森林公園,2010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為一顆嵌入東莞工業帶的生態文化明珠,被譽為“南天圣地 百粵秘境”。廣東觀音山也成為民營資本進入森林公園保護建設的一個樣板。 “廣東觀音山在一定程度上為被稱為‘文化沙漠’的東莞帶來了文化上的提升。”黃淦波說,廣東觀音山已成為一個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提升綜合素質的舞臺,讓更多人知道東莞也有豐富的精神文化。 文化的傳承 “用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是黃淦波的目標。他以“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長久建設”的發展理念,每年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對森林進行保護。植樹造林、除蟲防火、對古樹名木建案立冊、對珍禽異獸棲息地設立特別保護區、對水源地圈定保護……這些行為大大改善了觀音山的生態自然環境。 同時,廣東觀音山公園開展了各種活動。身處東莞制造之都,讓黃淦波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他希望人們來到公園后意識到文化與森林保護的關系,用心打造文化生態旅游。 從2004年開始,廣東觀音山持續舉辦健康文化節,搭建起“促進文化進步、倡導健康生活、共建和諧社會”的交流平臺;開展全國書法藝術展、全國詩歌節等,讓人文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 通過推動文化品牌和生態文明建設,黃淦波希望發揮文化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喚起全社會的生態與環境意識,更好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自接手廣東觀音山公園以來,黃淦波還一直腳踏實地做慈善。從2003年開始,景區對當地百姓、軍人、殘疾人、老年人、警察、醫生等免票入園;同時,黃淦波累計捐款1000多萬元,成立觀音山勵學基金;“觀音山問禪公益文化活動”已經連續三年深入地震災區、欠發達地區捐資捐物…… 守護一座青山 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辦公室副主任李青松認為,廣東觀音山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中國森林公園以及森林旅游、生態保護的運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也是東莞這座“世界工廠”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承載著工業化進程中生態環境的修復功能,符合現代林業的發展方向。 “民營資本承包集體森體資源,并逐步發展成為國家級的森林公園,應該給予肯定。希望公園生態環境的法制建設更加完善,并得到有關方面實際的執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原院長、北京大學戰略管理研究所所長晏智杰說。 “守護一座青山,為后代謀福利”,年逾60的黃淦波初心從未變過。正是因為這種堅持,他才會耗費二十多年心血,將一座“荒山”打造成為國家森林公園。 廣東觀音山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已經12年,雖有千難萬難,但黃淦波相信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法的完善,隨著我國法治進程的加快及市場經濟進一步完善,未來5年內通過不斷提升配套設施建設,可將觀音山建設成為5A級景區。“廣東觀音山一定能夠擠進中國百大名山之列,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示范基地。”黃淦波堅定地說。(徐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