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額捐贈持續涌現 助推行業發展增速 從捐錢、捐物到捐贈不動產,再到捐贈股權、分紅收益等,近年來企業參與慈善事業的方式越來越多元,渠道更加便捷暢通。 繼2021年安踏丁世忠家族宣布捐贈100億元股票和現金后,2022年又有數家企業發布百億公益捐贈計劃:愛爾眼科計劃10年捐資200億元,助力打造可持續眼健康公益生態;魏橋創業集團計劃20年捐資100億元,助力濱州理工大學發展。其中,愛爾眼科將200億元通過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湖南省湘江公益基金會進行運作,具體用于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專項基金、全球眼科科研大獎、眼科醫學院等領域。 時間跨度長達10年乃至20年,百億捐贈的落實更考驗企業戰略規劃能力。 此外,大手筆股權捐贈也是2022年企業公益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2022年年初,開能健康集團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瞿建國宣布將自持的開能健康2600萬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捐贈給上海市建國社會公益基金會。捐贈完成后,捐贈方瞿建國持有公司股份由38.90%減至34.32%,受贈方建國基金會持有公司股份由1.22%增至5.8%。 2022年6月,賽意信息公告稱,公司第二大股東美的投資擬將其持有的全部10.54%的賽意信息股份無償捐贈給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截至6月21日收盤,賽意信息股價報23.7元/股,總市值為94.42億元,若按此計算,本次美的投資捐贈的股份對應市值將近10億元。 2022年8月,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李柯宣布將其持有的公司50萬股A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給比亞迪慈善基金會,用于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開展關愛血液疾病相關公益項目。按市值計算,此次捐贈的股份價值約為1.62億元。 分析發現,上述捐贈受捐方均為企業或企業家成立的基金會,這一方面大大推動了企業公益發展,促使其更為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也讓基金會獲得了更為充裕的資金,為基金會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讓基金會運作向著專業化、持續化發展。 除了股權捐贈,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以優先追求社會效益為根本目標的社會企業也在2022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022年7月,四川省天府股交中心設立和運營的“社會企業板”正式開板,旨在讓以社會問題為解決目標的企業發展與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對接,這在全國股交行業尚屬首創。天府股交“社會企業板”將為川藏地區社會企業與全國乃至全球投資者提供以直接融資為主的平臺和主要渠道,借助天府股交私募證券交易場所的功能和作用,為社會企業提供企業掛牌展示、股票掛牌注冊、股票發行、債券發行、股票交易轉讓、股權估值、協辦貸款等各項服務。截至開板當日,掛牌企業已達24家,正式掛牌企業16家、預核準掛牌企業8家,擬申請股票掛牌的企業6家,天府股交社會企業展示專區的展示企業105家。 緊跟時代發展需求 公益版圖更加清晰 2022年,鄉村振興、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及青年人才培養等,成為企業大額捐贈主要關注點。盡管面臨生存和轉型壓力,一些企業堅持創新,實現逆風成長,并通過新的方式積極響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如,自2021年開啟直播帶貨后,經過不到一年時間的探索,新東方直播賣農產品在2022年成為現象級事件,引發持續關注和討論,也為企業助力鄉村振興開辟了新路徑。事實上,一直以來,鄉村發展及鄉村教育都是新東方關注的重點公益領域。此次轉型,除了通過直播帶貨、打造農產品電商平臺等方式增加農民收入,新東方還希望發揮自身在培訓和在線技術方面的優勢,多途徑推動農業產業升級,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更多企業家已經從早期關注家鄉教育事業,開始轉向支持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企業及企業家等社會力量創辦大學逐漸成為潮流。2022年,福耀科技大學(暫名)、濱州理工大學、東方理工大學(暫名)等三所由社會力量捐建的大學均公布了最新進展,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2022年2月,北京小米公益基金會宣布啟動“小米青年學者”公益項目,計劃捐贈5億元,分5年支持100所高校的科研青年人才;12月,該基金會與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簽約,計劃捐贈5億元,雙方聯合設立“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小米創新聯合基金”,重點支持北京市人工智能、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基礎研究。 2022年11月,由騰訊公司發起成立的新基石科學基金會正式宣布落地深圳,獨立運營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騰訊公司將在10年內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支持一批杰出科學家潛心基礎研究、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不論是在投入金額還是在關注領域,此舉都值得觀察和期待。 實際上,除上述領域,企業公益版圖也在不斷拓展,關注領域越來越多元,以往一些被認為是小眾的議題也被提升至新的高度。 2022年2月,騰訊發布《碳中和目標及行動路線報告》,宣布開始“凈零行動”。騰訊承諾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面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實現100%綠色電力。緊接著,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持股100%的杭州眾碳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布局技術研發,關注雙碳技術的市場運用。 2022年11月,在第二十七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被認為是中央企業首份綠色低碳發展報告的《國家電網綠色低碳發展報告》正式發布,向國際社會展示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成效與貢獻。 “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已成社會共識。在此背景下,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還需強化責任意識,完善治理水平,回應社會訴求,不斷推動企業公益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皮磊 張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