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民評 高效能基層治理與基層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總體目標一脈相承。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為指引,把實現高效能基層治理作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高質量發展的題中要義,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中積蓄高效能治理之力,為持續增進高品質民生新福祉、構建高水平改革開放新格局、躍步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提亮基層治理暖心底色。 創新高站位機制 筑牢高效能治理之基 十年間,天津堅持把基層治理提升到加強基層黨建、鞏固執政之基的高度,著力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將“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作為“一號改革創新工程”,充分發揮街鎮、村(社區)黨組織基層治理“主戰區”作用,建立街道社區“大工委”“大黨委”,實行駐區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到駐地“雙報到”和機關在職干部下沉社區入列輪值,“十三五”時期全市5000余個單位黨組織、18萬余名在職黨員開展社區共建項目5500余個,認領服務項目25萬余個;高質量完成村、社區“兩委”歷次換屆,2018、2021年連續全面實現“一肩挑”;實行“紅色細胞”工程,建立完善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向社區黨組織述職報告制度,確保黨領導高效能基層治理“一根鋼釬插到底”。 邁出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新步子。堅持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出臺《中國共產黨天津市街道工作委員會工作規則》《天津市街道辦事處條例》,以黨內法規和地方法規的形式明確街道黨組織和辦事處管理體制及職責任務,構建“1委8辦3中心”組織架構,賦予街道黨組織戰區調度權、考核評價權、人事建議權等權限,累計清理各職能部門工作職責下派、一票否決、責任狀等事項350余項。 探索超大城市“飛地”治理新路子。把“飛地”基層治理屬地化作為推進高效能基層治理重要切口,以機制建設釋放治理動能,成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下的市級專項工作組及工作專班,建立“主體責任、整體聯動、屬地發起、吹哨報到”工作機制,實行“一地一冊、一地一策、一地一專班”分類施治,涉及中心城區六個區、環城四個區的546處“飛地”平穩“著陸”,并調整拆分了31個人口規模較大社區,實現了基層黨建和服務管理雙覆蓋,以解基層治理歷史“難題”答好高效能發展時代“考題”。 立足高標準定位 提升高效能治理之質 十年間,天津堅持把基層治理定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度,著力以“硬件完善”和“軟件提升”縮小治理供給與多樣化需求間矛盾,釋放基層治理效能。 做好減負增能“加減法”。持續推進社區職能減負,壓縮依法協助政府工作事項清單和社區達標項目,明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正面清單”5項和“負面清單”31項;加強對社區工作支持和資源保障,高標準完成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實現城市社區每百戶不低于30平米、行政村不低于300平米標準,按照每個社區黨組織活動經費10萬元、社區辦公經費每年每戶40元標準核撥,社區公益事業專項補助經費每年每戶12元標準從市級福彩公益金提取,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水、電、氣、熱價格實施居民生活類價格,確保社區有資源有能力服務群眾。 增強治理隊伍職業化。持續深化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規范社區工作者“4+N”模式,加強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等級序列管理,暢通社區工作者職業上升渠道,探索實行村(社區)考核激勵管理,激發社區工作者、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干事創業活力,培養打造引領高效能基層治理骨干力量。 強化風險抵御可持續。提升“平戰轉換”能力,發放疫情期間專項補助及篩查補助約2.57億元,為城鄉社區工作者辦理保險3.9萬份,并調整居委會辦公經費和社區服務群眾專項經費使用范圍,助力防疫抗疫和常態化管理;制定村級“小微權力”清單規范權力運行,實現“天津村務公開信息平臺”全覆蓋夯實民主監督,開展“筑基工程”問計問需摸清基層底數,推行“四議兩公開”“六步決策法”等民主協商模式增強治理韌性,確保基層治理難題迎“韌”而解。 服務高品質生活 夯實高效能治理之本 十年間,天津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貫穿于基層治理全過程,以用心回應群眾關切和有效服務群眾訴求彰顯高效能基層治理民生溫度。 繪就多元治理“同心圓”。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規范村(居)民委員會及下屬委員會建設,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和自治章程內容,組建已達1.2萬人的“小巷管家”隊伍,開展社區社會組織“公益行”活動,開通社區心理服務公益熱線,打造“早看窗簾晚看燈”等鄰里互助類社區志愿服務項目品牌,形成了以村(居)民代表、樓門棟長、黨員、居民骨干、社區社會組織帶動村(居)民廣泛參與基層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 精織品質社區“新畫卷”。著眼社區統籌規劃、環境優化、基礎建設、多元參與,開展“美麗社區”創建,2013年至今共創建1182個美麗社區、22個精品美麗社區,創造了獨具特色的“1346”美麗社區治理模式;實施舊樓區長效管理,2161個舊樓區現場管理評估全覆蓋,老舊小區換新顏;探索“智慧社區”實踐,依托“津治通”推動實現高效能基層治理“一張網”,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強社區協商,出臺《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實施意見》構建系統架構,突出區域特色,探索靈活多樣的“線下”“線上”社區協商模式,讓“有事好商量”真正在基層社區落地開花。 聯結示范引領“閃光點”。持續推進試點示范建設,2014年以來,和平區、河西區、河北區先后被確認為第二至四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濱海新區被確定為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街鎮服務能力建設經驗入選第二批全國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典型經驗;北辰區雙街鎮雙街村、武清區大孟莊鎮楊店村、寶坻區牛家牌鎮趙家灣村、薊州區尤古莊鎮鄧各莊村獲批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五常五送”“海頌約吧”“居民說事坊”等一個個基層治理創新做法正在各個街道社區積極實踐并取得了“以點帶面”的豐碩成果,為建設更有質感、更有溫度、更有力量的現代化都市提供高效能治理支撐。 (作者單位:天津市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