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有這樣一群遠離家鄉跟隨子女來到異地的老人,他們自發組成志愿服務隊,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服務轄區居民。 開展垃圾分類督導、參與疫情防控服務、走訪慰問轄區孤寡老人和高齡老人、宣講傳播慈孝文化……雖然是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銀發族”,但他們把“第二故鄉”當成自己的家,在這片土地上發光發熱。 “大爺,我們又來看您啦,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請您收下!”近日,67歲的呂建華和幾位志愿者一起來到江北區慈城鎮云鷺灣社區的高齡老人鄭德堅家,為他送上暖心禮物,和老人拉家常,了解他的身體和生活情況。 呂建華是一名典型的“老漂族”,2015年跟隨子女從湖北恩施來到寧波生活。 “剛來這里時非常不適應,語言不通,甚至連買菜都不順利,只能在家幫忙帶孩子。經常盼著能有人聚在一起聊天、解乏。”呂建華如是說。 “這些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慈城,同時也把老家的父母帶了出來。”云鷺灣社區黨委書記、主任王柳娜表示,云鷺灣是一個“萬人社區”,“老漂族”占比高達40%,他們來自全國各地。 為了幫助這些遠離家鄉、存在文化差異的老人融入社區生活,2018年,在相關部門支持下,呂建華等幾位熱心人士把當地社區的“老漂族”組織起來,開設縮小文化差異的課程,舉辦百家宴、老漂文化節等活動,設立太極隊、旗袍隊等隊伍。 在系列活動下,這支隊伍慢慢地從“愉悅自己”轉變成了回饋社區、服務社區的“對外”志愿服務隊,建立了百余人的“老漂族”志愿服務隊,成員平均年齡超過60歲。 寧波市江北區以慈孝文化聞名于世。 今年暑假期間,該志愿服務隊以外來老人的視角,帶領學生探尋文化根源,宣揚慈孝文化。他們走訪慈城古鎮、博物館、40余個村社收集各類慈孝故事,最終打造出了“一村一社一故事”慈孝文化冊,并將故事編排成“三原色”課程——紅色代表慈孝歷史文化故事,黃色代表當代慈孝故事,藍色代表慈孝文化新形式。 此外,“老漂族”志愿服務隊還成立宣講團,以“找故事”“寫故事”“講故事”為線索給孫輩和社區居民講好慈孝故事。從受助者到助人者,“老漂族”志愿服務隊成立以來服務時長達到了3662小時,這群可愛的“銀發族”在“第二故鄉”發光發熱,生動詮釋了“老當益壯”。 (據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