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王勇 近日,2022鄉村兒童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在政府部門、基金會、企業、高校等社會各界代表的共同見證下,一群來自全國各地鄉村的兒童服務者獲得了主辦方頒發的基層兒童服務實踐者證書——4名高級培訓師、8名中級培訓師、15名初級培訓師。 她們來自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原:中國扶貧基金會)的“童伴媽媽”項目。項目通過培育鄉村婦女開展鄉村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確保兒童福利服務遞送最后一公里。截至2022年3月,項目已在11省117縣1509村開展,惠及近77萬余名兒童。項目實施7年來,已經培育1500余名“童伴媽媽”,成為參與鄉村建設的巾幗力量。 從鄉村婦女到鄉村孩子的“童伴媽媽”,再到為“童伴媽媽”提供培訓的培訓師,她們是如何做到的?項目為什么要設計這樣的成長路徑,對鄉村兒童服務隊伍的建設又具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推動鄉村兒童服務隊伍專業化 兒童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前提與基礎。保障鄉村兒童全面發展,是檢驗鄉村振興成果的重要維度,也是確保鄉村振興成果可持續可鞏固的重要前提?!蛾P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鄉村兒童關愛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早在2015年,針對鄉村兒童因監護缺位帶來的關愛與保護問題,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發起了“童伴媽媽”兒童關愛公益項目,通過培育農村婦女開展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采取“一個人、一個家、一條紐帶”的模式,以“童伴媽媽”為抓手,以童伴之家為平臺,以縣級橫向聯動機制為保障,在村(社區)建立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監護網絡,確保項目地的兒童權益得到保護,為項目地鄉村振興培育一支有一定專業能力的鄉村兒童關愛服務人才隊伍。 “新時代呼喚中國特色鄉村兒童服務專業化?!敝袊嗄暾螌W院教授陸士楨表示。 著眼于推動鄉村兒童服務隊伍專業化,“童伴媽媽”項目從發起之時就十分重視人才培養,“童伴媽媽作為項目的載體,是遞送兒童福利服務和家庭干預救助工作的核心。因此,提升童伴媽媽的專業能力就成為項目的重中之重。”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秦偉強調。 按照項目的要求,“童伴媽媽”必須為本村的女性,初中及以上學歷(以高中學歷及以上為主),項目會對她們進行持續的培訓與督導。 針對“童伴媽媽”的工作實際,項目按照上崗、在職以及骨干類別分別制定方案,并按照社會工作的知識體系打造個案、小組、社區等課程內容?!巴閶寢尅泵磕曛辽俳邮?6個小時以上的培訓,持續培訓成為“童伴媽媽”提升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 經過初選的“童伴媽媽”還將參加骨干培訓,目的在于幫助他們整理和鞏固“童伴媽媽”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同時幫助骨干清晰認知自身的技能水平,奠定下一步的成長基礎。 “每一天老師所講的課都深深吸引著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及方法,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看到了其他優秀“童伴媽媽”日常我需要學習借鑒的地方。”貴州省福泉市“童伴媽媽”尹興梅表示。 骨干培訓分為初級、中級及高級培訓,一般會采用授課與實戰演練相結合的形式,以幫助“童伴媽媽”學以致用。培訓團隊會根據“童伴媽媽”的能力程度以及滿足工作需求的目標,有權重地進行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培訓,使得其在項目的陪伴下成長為能夠為兒童提供專業服務的專業兒童工作者。 “最大的收獲就是讓自己體會到了作為童伴媽媽的價值,以后我要為孩子們帶去更多的快樂?!卑不帐〗鹫h“童伴媽媽”余燁槿表示。 “隨著項目的不斷發展,對童伴媽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培訓,能給童伴媽媽提供一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希望大家隨著項目的成長自身也能不斷成長?!敝袊l村發展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劉文奎說。 2018年,“童伴媽媽”項目成為了阿里巴巴公益的戰略合作項目。對于項目取得的成果,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表示:“我們愿意繼續發揮技術能力和平臺能力,和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一起,在這個領域做更多探索,做出更多類似于童伴媽媽的樣板項目出來。通過大家共同努力,讓中國的鄉村變得更好?!?/p> 讓“童伴媽媽”培訓“童伴媽媽” 論壇上,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聯合發布了《中國鄉村兒童發展報告2022》(下稱“報告”),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解讀報告時指出,當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兒童服務隊伍體系,但在具體的人才隊伍培訓工作上,針對鄉村兒童公共服務隊伍的培訓存在體系薄弱和效果不足兩個問題。 王振耀表示,從培訓體系來說,缺乏全國統一或行業公認的培訓教材、缺乏一套培訓效果的評估體系、缺少一支有經驗的培訓師隊伍、缺少面向基層的培訓機構;從培訓效果來說,需要將培訓課程內容與鄉村兒童發展的實際需求相聯系起來。 “童伴媽媽”項目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創新探索。從2020年開始,項目搭建了“童伴媽媽”培訓師與督導師人才培養體系,設計了系列培訓師培訓課程,“對內,她們可以成長為童伴媽媽培訓師或督導師,培養新的童伴媽媽;對外,可以輸出鄉村兒童工作知識和技能,影響更多人投入到鄉村兒童工作中。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幫助她們梳理清晰的職業方向,向專業社會工作這一領域發展?!敝袊l村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陳紅濤表示。 同時,項目為有意愿不斷提升自己、希望幫助和支持更多人助力兒童成長的骨干“童伴媽媽”設計和組織了TOT培訓。TOT培訓同樣分為初級、中級及高級培訓三部分,分別對應支持初級培訓師、中級培訓師及高級培訓師的考核,有步驟、有計劃地幫助骨干成長為有能力為他人提供兒童保護與發展培訓的培訓師。 申請初級培訓師、中級培訓師及高級培訓師審核通過后,申請人員須全程參加對應級別的TOT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童伴之家綜合運營能力和服務能力、溝通和公眾表達能力、參與式培訓能力三大模塊。 例如,2021年10月的江西培訓師中級培訓,就是圍繞“童伴媽媽”培訓師職能、兒童工作綜合知識技能、親子/家庭交流溝通技巧、主題活動設計、督導技能提升等內容以沉浸式學習、參與式演練的方式開展。 參加培訓的骨干“童伴媽媽”就如何開展督導培訓工作進行實戰演練和分享交流,“使用思維導圖,讓我系統地梳理總結了童伴媽媽的工作職責,有助于我接下來面向新的童伴媽媽開展培訓工作。”“童伴媽媽”廖蘭娣表示。 截至目前,項目已開展骨干培訓18次,TOT培訓6次。在論壇上獲頒證書的4名高級培訓師、8名中級培訓師、15名初級培訓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成為“童伴媽媽”培訓師后,他們將負責培訓工作的組織、開展、實施(遠程或現場培訓)以及負責新手“童伴媽媽”人員的工作指導(遠程及現場督導)。隨著專業程度和對項目要求的回應能力增強,其所承擔的培訓主題和培訓內容會有調整,一般來說,級別越高,其職責也相應增多。 “我們再招聘新的童伴媽媽的時候,這些媽媽就能夠現身說法,講怎么入戶溝通、怎么去解決孩子的個案問題,把她們的實踐化作新媽媽們傳幫帶的雨露和甘甜。”秦偉表示。 “最好的導師一定是同樣做事并且做得好的人,童伴媽媽本身就在鄉村帶孩子,她們的經驗其他童伴媽媽真的可以學習,專家可以做指導,但真正的培訓一定在基層。”孫利軍強調。 這些“童伴媽媽”的影響并沒有止步于項目,她們的工作已經讓更多的鄉村兒童服務工作者受益。例如,在江西石城縣,第一批10位“童伴媽媽”中的4位優秀骨干媽媽成為江西省慈善總會“幼吾幼”項目的兒童守護員,繼續在崗位上開展關愛兒童保護工作。在貴州、江西等地,不少“童伴媽媽”身兼村里的兒童主任,將專業技能傳遞給當地更多兒童工作者,服務更多孩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這樣一支隊伍,在一線引領鄉村兒童服務者不斷前行,鄉村兒童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必將大大提速。 “在政策指導下,包括企業、機構、慈善組織以及不同的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進來,為鄉村兒童服務人才改善環境,提供專業培訓和平臺支持,同時提供發展可能性,是留住他們的關鍵所在。”孫利軍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