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造水下機器人檢測橋梁缺陷,用AI技術幫助殘障人士享受網上“沖浪”,搭建云平臺挖掘水文數據背后的洪災預警功能,為遠洋船舶設備搭載數字化“護目鏡”……9月16日下午,在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2022年廣發證券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啟動儀式暨2021年成果發布會上,來自全國高校的60個微創業項目經過前期網絡展示、線上路演答辯等環節角逐,獲得2021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資金扶持,扶持資金共計150萬元。 過去7年,活動得到上百家創孵機構關注支持,上千所高校參與,累計有360個項目獲得微創業項目扶持基金700萬元。 會上,扶持項目代表、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劉思宇談道,隨著腦機接口技術方案的提出,他們自主研發了一套AI賦能腦控智能輪椅系統,并實現了三項核心技術突破,“團隊的夢想是希望全球癱瘓患者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這一屆大學生創業者,正在將創意創新想法不斷融入創業實踐中,硬科技創新成為“熱詞”。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教授葛建新代表活動主辦方發布了研究成果——《2021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項目分析報告》,2021年度科技創新項目表現出了強烈的技術傾向,項目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等領域。 該報告通過對全國249所高校、上千個項目分析發現,創業者均有很強的研發能力和豐厚的技術儲備,能更好地將技術與市場需求“痛點”結合,成為具備商業價值的創新創業項目。 據悉,今年是大學生微創業行動第8年,將繼續重點關注扶持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賽道,直面創業“痛點”,開展大學生微創營、云講堂、微創業項目征集、展示與資金扶持等系列活動,活動將繼續征集扶持60個項目,扶持資金150萬元。 結合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實施情況,中國青年報社黨委常委、副總編輯董時表示,大學生微創業行動與中國青年報社舉辦的全國大學生創業實訓營、尋訪大學生創業英雄等一系列的活動,成為中青報聚焦主責主業,服務青年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要抓手,通過資源鏈接與服務,繼續深化KAB創業教育平臺,形成了高校、企業、社會平臺的社會責任生態圈。(李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