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社會公益這十年
   第06版:社會公益這十年
   第07版:社會公益這十年
   第08版:社會工作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企業公益
   第12版:公益資訊
   第13版:公益資訊
   第14版:公益資訊
   第15版:公益資訊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從扶貧濟困到跨界協作 社會力量助力鄉村發展成效顯著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社會公益這十年

第06版
社會公益這十年

第07版
社會公益這十年

第08版
社會工作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企業公益

第12版
公益資訊

第13版
公益資訊

第14版
公益資訊

第15版
公益資訊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2年09月2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從扶貧濟困到跨界協作 社會力量助力鄉村發展成效顯著

    ■ 本報記者 皮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以社會組織及企業等為代表的社會力量在助力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多次強調要求“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鼓勵支持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脫貧攻堅”,“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從最初單一的扶貧濟困、捐資興教,到后來的鄉村人才培養、產業扶貧,再到設立脫貧基金、制度化幫扶,以基金會為代表的社會組織和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不斷創新合作模式、參與路徑,設計并實施了大量公益項目,多領域跨部門協作取得顯著成效,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積極力量,也為持續助力鄉村振興積攢了寶貴經驗。

    鏈接資源

    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一直以來,欠發達地區尤其偏遠農村地區都是社會力量投入的重中之重。經過多年實踐,幫扶方式也從單一的物資捐贈或基礎設施捐建,變成了全方位、系統性支持,從一次性捐助變成了長期陪伴。

    例如,派“扶貧創客”“扶貧專員”長期駐扎扶貧一線,因地制宜為鄉村開發產業、培養農村青年人才,是被證實最為有效的企業扶貧方式之一。這種模式將企業及員工自身發展和鄉村發展緊緊綁定,避免了以往只管投入而不管實際效果的情況,企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2018年6月,高頓教育集團上海總部與云南省富寧縣人民政府簽署《精準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希望通過產業幫扶模式助力當地脫貧攻堅。高頓教育集團選派具有創業精神、有想法、有公益熱情的優秀員工到貧困村掛職兼任村長助理,負責執行企業扶貧計劃。這些被選派到扶貧一線的員工被稱為“扶貧創客”,他們需要根據駐扎貧困村的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等實際情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幫助當地發展合適的種養殖或手工藝產業。

    事實上,除了企業結合自身資源優勢開展的一系列扶貧行動,近年來以基金會為代表的社會組織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聯合多方合作伙伴,也開展了很多積極探索。

    例如,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以下簡稱“友成基金會”)在助力鄉村發展方面已經開展了10余年探索。基金會致力于為中國企業家群體搭建公益服務平臺,以專業方式整合更多社會資源、幫助我國鄉村地區發展,陸續開展了鄉村建設、教育幫扶、電商幫扶、產業幫扶等多個公益項目。

    “友成扶貧志愿者行動計劃”就是其中之一。該計劃旨在組織城市中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才,以志愿服務形式投身貧困地區,通過社會資本的投入改變貧困地區面貌。為解決城鄉發展資源不均衡問題,基金會希望通過構建志愿者驛站的形式,打造一個支持性平臺和渠道。

    據了解,志愿者驛站由友成志愿者支持中心派出的專職志愿者進行管理和運行,是建立在以貧困地區為主的城鄉地區社會資源協調平臺,其核心功能是通過與當地各界合作,發動和組織各種志愿服務力量,為城鄉貧困社區建設提供包括人力資源支持、公益物流渠道開發、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等服務。

    《公益時報》記者從基金會了解到,隨著項目不斷探索成熟,友成基金會對志愿者驛站的定位也逐步發生變化:從最初的“社會組織支持服務平臺及志愿服務項目溝通平臺”到“動員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開展社會化扶貧”,再到“扶貧資源的高速路、扶貧人才的孵化器”,最后到“打通社會扶貧最后一公里”。項目定位逐步清晰也更加系統,逐步演化成為解決扶貧最后一公里問題的終端平臺。

    鄉村發展離不開人才,但依靠外界遠遠不夠。為農村培養能夠留得住的新型人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緊迫任務。

    2018年,友成基金會、中國慈善聯合會、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等牽頭,聯合20余家機構共同發起“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旨在更高效整合政、產、學、研、金、社等各領域優質資源,通過“線上學習、社群互動、項目支持、實地培訓”四大模塊相結合的形式,為廣大新農人接入更加全面的綜合賦能體系,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時代新農人骨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大局。

    據友成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友成基金會聯合眾多公益伙伴,在鄉村產業幫扶、鄉村社區綜合發展、鄉村振興人才賦能、鄉村教育發展和發現與支持社會創新領袖人才等領域共同探索實踐一系列新公益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1年年底,該基金會累計公益支出約6.19億元,項目累計覆蓋區縣2123個,直接受益人數逾43.5萬人,間接受益人數逾2327.9萬人。

    系列舉措

    實現制度化可持續幫扶

    依托企業基金會、發揮企業公益平臺優勢、發起成立脫貧基金……記者注意到,在以往支持鄉村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很多企業不斷拓展幫扶內容,豐富幫扶形式,從產業幫扶、人才幫扶、教育幫扶、健康救助等領域逐步擴展到各個領域,并且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

    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脫貧基金正式啟動,阿里宣布未來5年投入100億元到脫貧工作中,進一步探索“互聯網+脫貧”模式,此舉也意味著脫貧工作已成為阿里巴巴的戰略性業務。根據阿里巴巴脫貧基金成立時的規劃,阿里脫貧工作重點圍繞教育、健康、女性、電商、生態五大領域開展。阿里體系每個子公司都要負責一個具體的脫貧項目,項目進展作為對主要合伙人的年度考核項目,鼓勵阿里巴巴每一位員工都加入扶貧項目中。

    2018年7月10日,阿里巴巴如約發布第一份脫貧半年報,向社會公示其脫貧工作進展。年報顯示,經過半年摸索和實踐,阿里脫貧基金設定的五大脫貧領域均已明確行動路線圖,貧困縣域的各類試點正在逐步展開,阿里經濟體的技術與生態正全面參與脫貧工作……

    在百億級脫貧基金的基礎上,2019年,阿里還開創了一種新的助力農村脫貧模式——脫貧特派員。自2019年6月開始,阿里陸續派遣數位資深員工駐扎到山西平順、甘肅禮縣、貴州普安、湖南城步、甘肅渭源等地區,為當地帶去了阿里農村數字化的一整套思考方式、數字技術、運營經驗。圍繞教育脫貧、健康脫貧、女性脫貧、生態脫貧、電商脫貧五大脫貧方向,對貧困縣域進行全方位助力。

    2021年5月,在第三屆阿里巴巴鄉村致富大會上,阿里巴巴宣布將“阿里巴巴脫貧基金”升級為“阿里巴巴鄉村振興基金”,推出包含多項具體措施的“熱土計劃”,從產業、人才、科技三個方向持續助力鄉村發展。

    事實上,在“互聯網+”時代,運用自身平臺和技術優勢消除信息鴻溝、開展“信息扶貧”,也是企業助力鄉村發展的一大亮點。這一點,在一些互聯網行業企業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例如,從2017年11月開始,字節跳動依托旗下今日頭條發起“山貨上頭條”項目,幫助貧困地區打造農產品品牌,促進農產品銷售。此后三年,字節跳動陸續在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等平臺發起“金稻穗計劃”“山里DOU是好風光”“縣長來直播”“扶貧達人培訓計劃”等項目,推進三農信息普惠,助力脫貧攻堅。

    之后,字節跳動將“山里DOU是好風光”“扶貧達人培訓計劃”等扶貧項目升級為“字節鄉村計劃”,依托地方政府,聯合公益機構,建立系統、長效、規模化的培訓體系,從產業振興展、人才振興等方面助力鄉村振興。

    跨界協作

    多元主體聯合發力

    在助力鄉村發展過程中,高校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事實上,已有不少高校扶貧團隊及學術力量長期研究并助力脫貧攻堅的成功案例。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云從事扶貧研究超過20年,他于2015年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河邊村注冊成立“小云助貧中心”,通過公益的形式撬動政府及社會各界力量,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讓一個深度貧困村莊逐漸擺脫貧困。“小云助貧”模式后來還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成為高校扶貧團隊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典型案例。

    2018年12月底,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其中提到,“加快構建高校支撐鄉村振興的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提升高校鄉村振興領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能力,為我國鄉村振興提供戰略支撐”。

    這一行動計劃的發布,更激發了高校及相關方面在助力鄉村發展方面的決心和投入。在此背景下,國內眾多高校開始探索成立鄉村振興學院(研究院),助力鄉村人才培養。與此同時,更多社會資金開始向該領域傾斜。產學研結合,成為助力鄉村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例如,2021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基金會與國強公益基金會、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先后簽署捐贈協議,由碧桂園、大北農與阿里共同捐贈設立中國人民大學鄉村振興基金:碧桂園及國強公益基金會共捐贈2400萬元,阿里捐贈1000萬元,大北農集團在捐贈1000萬元的同時還捐贈了100萬元獎學金。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社會創新與鄉村振興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此前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鄉村振興是國家重大戰略,實現鄉村振興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高校有必要也必須積極參與。在更多業內人士看來,產學研結合可以形成優勢互補,有助于探索搭建鄉村振興共同體,推進建設鄉村振興綜合體。產學研結合,能夠為社會各界尤其是有意愿加入鄉村振興事業中的企業或機構提供平臺,讓社會力量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 五月天激情综合|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辣椒|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7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天堂中文久久久久|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久久综合性欧美| 欧美αv日韩αv另类综合|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久久|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欧美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蜜桃|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亚洲第一综合色|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色综合网站| 激情综合网五月|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7777香蕉|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色综合久久久久网| 伊人久久成人成综合网222|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亚洲欧美国产∧v精品综合网|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天堂| 综合国产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下载|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