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李慶 社會機構和企業是推動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在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經驗,積極投身鄉村教育事業,是教育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8月18日,由民盟中央和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共同主辦的2022“燭光行動——新東方教師社會責任行”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多位專家、教育從業者就鄉村教育話題展開討論。 鄉村教師 是辦好鄉村教育的關鍵 啟動儀式上,多位專家、教育從業者就鄉村教師話題展開探討。"如果想要鄉村的孩子好,老師一定要好。"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表示。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黃曉婷認為,鄉村教師在關注學生學業之外,還應努力營造安全、尊重、包容、支持的學習環境,加強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父母、祖父母做好協同教育的工作。 那么,鄉村教育的發展困境和解決方案是什么?一線鄉村教育工作者結合自身經驗作了分享。 河北省魏縣王營小學校長郭麗景在20余年的工作中觀察到,身邊的鄉村教師普遍在認知和行動上存在局限,比如認為教師發展就是評職稱或做管理,人生理想就是找一份干活少、待遇高的工作。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則過于關注競爭,而忽視了教育規律和人的需求。她認為想要培養出身心完整的孩子,教師自身要不斷成長,確立正確的人生愿景和職業規劃。“老師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特別希望燭光行動這樣的活動能夠持續給鄉村教師長期的陪伴。” 在河北省廣宗縣第一中學校長昝海峰看來,師資短缺、教師素質能力亟待提高,是當前欠發達地區教育發展面臨的難題。五年前,民盟中央和新東方幫助該校建立了雙師課堂,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該校教學質量提升的強大助力。"把高質量的課堂引到薄弱地區,不僅幫助學生們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同時也讓教師有了伴隨名師進行觀摩學習的機會,激發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雙師課堂為欠發達地區教育難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 面向鄉村教師 開展教學培訓 在鄉村教育中,鼓勵孩子愛上學習、重拾信心,是鄉村教師面臨的一大教學挑戰。 新東方派駐貴州田字格小學支教教師張晨玉發現,對很多當地孩子來說,英語課是一門比較新的課程。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英語支教教師的她覺得,應先從培養興趣和提升自信著手。 張晨玉談道,在剛接手一個只有12名學生的班級時,班上很多學生并沒有自信,也沒有學習的動力,上課的過程中學生和老師基本上也沒有眼神交流。為了讓學生們活躍起來,張晨玉摸索著通過游戲、辯論、戶外授課等方式,讓課堂活起來。 在與鄉村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張晨玉也發現,缺乏安全感,內心比較敏感是學生普遍存在的情況。有時碰到學生表現不好的時候,張晨玉難免著急,但因為擔心自己情緒化的話語可能會傷害到學生,她不斷在提醒自己,“不行不行,他們很敏感、脆弱。” 多名與會專家、學者認為,鄉村教育仍面臨師資薄弱、教學質量低、教師待遇低、缺乏資源和技術支持等諸多問題,而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外部支持體系的介入。 “如果想要鄉村的孩子好,一定要老師好。”俞敏洪也強調了鄉村教師培訓的重要性。在他看來,網絡資源能夠為鄉村孩子提供新的教學方式,“但如果與孩子接觸較多的鄉村教師本身水平有限,那學生從網絡教育中所能得到的益處將比較有限,所以培訓鄉村老師、提升鄉村老師教學水平,是解決鄉村教育的一個關鍵。” 基于此,從2008年起,民盟中央和新東方共同組織開展了“燭光行動——新東方教師社會責任行”,今年是該活動開展的第15年。15年來,累計有500多位新東方教師志愿者到全國100多個地區,對逾四萬名鄉村教師進行了教學培訓,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受疫情影響,今年活動繼續在線上開展,64位新東方教師志愿者將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面向全國13個地區的4500多名鄉村教師開展教學培訓。培訓內容不僅涵蓋了學科教學,還提供了家庭教育、美育、編程課程。課程根據鄉村教師需求定制,旨在幫助鄉村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