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指導,人民網主辦,北京市西城區科學技術和信息化局協辦的“2022游戲責任論壇”在京舉行,《2021-2022游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論壇上正式發布,對當前我國游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整體情況進行了全面呈現。 《報告》針對國內58家主流游戲企業,從經濟、社會、行業、文化和科技五個維度展開評估。其中,經濟維度作為第一大指標,成為游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價值的直觀體現;社會維度則包含守法合規和社會公益兩方面評價,守法合規是游戲企業經營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游戲企業結合自身業務方向,多元促進社會效益的實現。在行業維度中,《報告》分析研判了企業履責對游戲產業發展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積極影響。 《報告》還將文化、科技兩個維度列為考核標準。《報告》發布方表示,游戲是文化的載體之一,其提供的視覺、聽覺與感覺刺激具有文化傳播的優勢。科技更是游戲發展的基底,不論是傳統的計算機編程還是人工智能,數字孿生領域的新技術均可以在游戲中得到具體體現。同時,游戲中產生的發明專利也對數字前沿相關產業擁有借鑒意義。 《報告》指出,在數字經濟、數字文化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游戲因其經濟、技術、文化三位一體的屬性,成為社會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重要領域。游戲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不僅可以更好地樹立企業形象,增強其發展競爭力,同時也為其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優異的內外部環境。 綜合來看,社會責任踐行表現優異的企業大多呈現出全方位發展態勢,而在不同維度內,由于企業體量以及戰略方向不同等原因,排名略有變化,但總體上,游戲產業內頭部企業社會責任效應突出,為游戲產業的合規健康發展起到了示范與帶頭作用。 除了頭部游戲企業,《報告》還收錄了許多新興行業企業的優秀案例,用創新舉措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在行業維度篇章中,企業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共建良好競爭發展環境的做法得到了高度肯定。 此外,《報告》也對多方助力游戲企業壓實社會責任提出了諸多建議。《報告》指出,政府應進一步為游戲產業的合規發展設置好“紅綠燈”。過去一年,政府的監管行為集中在APP整改、打擊侵權、保護未成年人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未來依舊需要有關部門間形成合力,完善符合游戲產業發展特征的數字管理體制,同時也應在一定程度上明確規范發展的細則參考,為企業的合規提供明晰的方向指引。 《報告》提出,行業組織應進一步聚焦政策解讀,指導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方向。網絡游戲社會性規制主要是依靠行業自治實現,其中行業組織在標準制定、輿論引導、責任監督等多領域承擔著重要的職責,且在社會治理中發揮著溝通政府和企業的橋梁和中介作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義,除了企業主體自組織行為之外,也代表著一種新型的社會資源配置機制,行業協會的職能在于促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這不僅是其應有的職責,也是行業協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行業協會除了指導、監督的職能外,還承擔著幫助企業更好地合規發展的角色作用,其中就包括企業應如何踐行社會責任這一議題。 針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問題,《報告》提出,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的主體責任,不僅需要互聯網企業主動作為,同時也需要家長、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形成合力。今年1月1日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也有專家認為,社區也可以在未成年人保護聯動機制中發揮作用,例如社區建立的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去彌補家長監護能力的不足,給孩子做一些心理輔導,對家長做一些服務輔導等。 合規經營、規范發展是2021年新業態經濟呈現出的關鍵詞,突出體現在平臺反壟斷、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勞動者權益保障等議題。《報告》指出,企業應當進一步完善合規經營、規范發展、落實主體責任。在當前的網絡輿論生態下,游戲企業的問題會在社交網絡中被傳播與放大。因此,企業的輿論認知能力、輿情應對能力、聲譽風險管理能力等方面也需要不斷加強。 (據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