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01版) 民政部還會同財政部修訂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強化資金直達和過程監管。加強與鄉村振興部門動態監測數據共享比對,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易返貧致貧人口納入救助范圍,截至目前共有6200多萬低收入人口納入動態監測預警范圍。以“人情保”、“關系保”整治為重點,啟動為期4年的綜合治理工作。 截至5月底,全國共有城鄉低保對象4078萬人,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722元、542元,同比分別增長5.5%、7.6%。 社會組織管理 會同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方案》,召開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繼續動員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 印發《關于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 為全國穩住經濟大盤積極貢獻力量的通知》,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助力經濟運行。 會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推動社會組織進一步助力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工作的通知》,召開系列社會組織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座談會,動員各級各類社會組織開發崗位、搭建平臺、對接服務、促進就業,推動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組織會員企業開展行業專場招聘活動10場,引導會員企業面向高校畢業生提供10萬余個就業崗位。 以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名義印發《社會組織評比達標表彰活動管理辦法》。 啟動實施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支持139個項目下沉未成年人保護等領域開展服務。 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依法處置非法社會組織1.8萬多家。會同網信、電信主管部門,依法關停2022年第三批9家非法社會組織網站及新媒體賬號,并清除相關關聯網頁。 持續推進“僵尸型”社會組織清理整治工作,推動各地出清“僵尸型”社會組織3.2萬家。 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 印發《關于深入學習貫徹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有關鄉鎮街道職權和工作方面規定精神的通知》,推動提升基層政權建設法治化工作水平。 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工作的通知》,明確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招錄一批、發展城鄉社區服務業吸納一批等五方面支持引導政策。 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意見》,進一步發揮好信息化對城鄉社區治理服務的驅動引領作用。 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鄉社區防控能力建設關心關愛城鄉社區工作者的通知》,會同有關部門印發《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工作指引》,指導各地更加科學、精準地開展社區防控工作,進一步提升城鄉社區防控能力。 區劃地名管理服務 推進實施修訂后的《地名管理條例》,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進《中國地名大會》第三季節目制作。 依法推進冀豫線等13條省級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組織實施部分省界界樁更換。 指導各地深入開展平安邊界建設,推進界線勘定和成果應用。 優化完善國家地名信息庫,新增地名數據21.8萬條。 社會事務管理 開展第十個“6.19”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 持續配合公安部開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印發《民政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拐解救人員關愛救助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打擊治理拐賣人口工作決策部署,扎實做好被拐賣受害人救助安置工作。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明節祭掃工作,積極推進殯葬基礎設施建設,扎實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進一步完善殯葬服務管理工作政策法規。 大力推動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婚俗改革和婚姻家庭輔導服務,截至7月25日,全國累計“跨省”辦理婚姻登記62749對。 全面開展殘疾人兩項補貼“全程網辦”,截至7月25日,全國共受理6008例殘疾人兩項補貼“全程網辦”申請。 加快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加強特殊困難精神障礙患者服務保障,會同發展改革委下達2022年社會服務設施兜底線資金3.15億元,支持15個精神衛生福利機構新建和改擴建。 養老服務發展 召開養老服務部際聯席會議全體會議,推動做好“十四五”期間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相關發展指標跟蹤調度工作。 開展農村養老服務相關政策研究,推動構建布局完善、功能互補、統籌銜接的縣鄉村三級農村養老服務網絡。 穩步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推動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工作機制。 跟蹤督導2021年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項目執行進度和執行效果,啟動實施2022年項目。 推動制定養老服務業紓困一攬子扶持政策,指導地方加大跟進服務支持力度。 持續集中規范整治養老服務領域詐騙問題,指導各地民政部門全面排查養老服務領域涉詐風險隱患。 推進養老服務應急救援隊伍和養老機構消防安全標準化建設。 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 持續推動兒童福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健全完善養治康教一體化工作體系,提升孤棄兒童保障服務水平。 以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名義聯合15部門印發《關于做好暑期未成年人安全保護工作的通知》,部署做好暑期未成年人安全保護各項工作。召開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實施一周年座談會。 印發《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辦法》,明確并壓實相關部門責任。 推動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創建工作有序開展,目前已進入評估驗收階段。 以“喜迎二十大 同心護未來”為主題,廣泛開展“六一”國際兒童節系列學習宣傳活動,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未成年人的濃厚氛圍。 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 穩步開展2021年度慈善組織(基金會)年報年檢工作,推進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和慈善組織年報年檢系統聯動升級。 指導各地大力推進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建設,挖掘新增就業崗位潛力,加大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力度。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舉辦2022年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組織開展高級社會工作師評審。啟動實施2022年度脫貧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社會工作專業人員支持計劃,選派755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到“三區”開展服務,為“三區”培訓500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 賈維周表示,民政部第三季度有關工作將圍繞九方面開展: 一是抓好巡視整改工作。近日,中央第二巡視組向民政部反饋了巡視情況,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整改意見建議。民政部將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巡視整改的部署要求,研究制定全面整改方案,細化整改措施,層層壓實責任。把巡視整改作為管黨治黨、履行職責、改進工作的重要抓手,堅持突出重點、舉一反三、標本兼治、久久為功,確保巡視整改全面高質完成。 二是將持續落實國務院關于穩經濟一攬子政策部署,重點加大對困難群眾特別是失業人員、未就業大學生等群體的救助幫扶力度,做好生活困難的失業和靈活就業人員、易返貧致貧和低保邊緣人口的動態監測和幫扶;指導各地開展基層社會救助能力提升工程,切實提高社會救助服務質量。 三是推進全國性社會組織、東部省(市)社會組織結對幫扶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抓好社會團體分支(代表)機構專項整治和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專項清理整治“回頭看”工作;引導社區社會組織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平臺,開展“文化鑄魂”文明實踐活動;持續做好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查處全國性社會組織違法違規行為、防范化解社會組織領域重大風險等工作。 四是穩步推進民政領域鄉村建設行動,助力夯實鄉村全面振興基層基礎。召開發展社區服務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電視電話會議,系統深入實施“城鄉社區專項計劃”,多渠道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 五是持續做好修訂后的《地名管理條例》宣傳貫徹,推動制定相關配套制度文件;推進鄉村地名信息服務提升行動;有序推進省界界線聯檢,加強界線標志物管護。落實中央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部署,加強和改進行政區劃工作。 六是研究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區域中心站試點工作;深入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規范;舉辦全國婚姻管理工作示范培訓班,繼續推進婚俗改革試點工作;優化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指導未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的省份建立機制。 七是推進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工作;持續組織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繼續推進打擊整治養老服務詐騙專項行動。 八是研究制定兒童福利工作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推進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創建評估驗收及首次命名工作。 九是穩步推進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評選表彰工作;組織召開加強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建設2022年中交流會;加強中西部地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最后,關于如何促進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有關領導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陳越良表示,根據民政部、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社區可以成為廣大青年就業創業的新天地。原則上2022年所有新招聘城市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崗位全部向高校畢業生開放,鼓勵拿出較多數量崗位專門招聘有志熱心服務居民群眾的高校畢業生。高校畢業生在城鄉社區服務領域創業的,按規定落實稅費優惠、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截至目前,全國共發布城市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崗位8.2萬個,全部面向高校畢業生開放,其中2.5萬個崗位專門招聘高校畢業生。 李健介紹,為鼓勵高校畢業生扎根基層、服務基層、奉獻基層,《通知》提出了五個方面的保障舉措:一是鼓勵各地結合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要求,調整完善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規劃,及時補充社區工作力量。二是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立崗位薪酬制度并完善動態調整機制,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三是加強對在城鄉社區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培訓,幫助其盡快完成角色轉換,做好投身城鄉社區一線砥礪磨練、增長才干的職業準備。四是通過“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等先進事跡宣傳,大力選樹宣傳扎根城鄉社區、干事創業的優秀高校畢業生典型,營造將個人成長成才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鮮明導向。五是設立一批城鄉社區實習實踐基地,引導在校大學生了解城鄉社區居民需求和工作實際,激發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的熱情。 就《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工作指引》為社區工作者提供的指導和支持,李健表示,指引立足于前期各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實踐,指導社區工作者未雨綢繆,了解掌握社區重點人員、重點機構、重點場所,提前做好疫情防控物資儲備,同時從機制建設、任務分工、人員招募、預案演練等方面,明確常態化防控階段做好社區防控準備的各項任務。此外,指引沒有提出“一刀切”的硬性要求或量化指標,為各地社區工作者因地制宜繼續探索社區防控經驗做法預留了空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廣大志愿服務組織和數以千萬計的志愿者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貢獻。2020年,民政部已印發《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指引》對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進行指導。 李波表示,指引主要供村(居)委會使用,幫助社區進一步提升動員、組織、使用、管理志愿者的能力,更好地發揮志愿者在社區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從目前情況看,社區防控志愿服務需要特別注意四個方面的要求。一要由社區統一調度使用,服從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指揮和部署,參與社區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要全面納入社區統一調度和使用。二要優化工作方式,按照社區工作者帶志愿者的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引導志愿者在社區工作者的帶領和指導下有序開展各類服務。三要加強關愛保障,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交通、就餐、保險等保障,合理安排志愿者的服務崗位和服務時間,維護志愿者合法權益。四要在平時下功夫,健全志愿者參與社區治理的常態化機制,為應急狀態下快速實現平急轉換,高效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奠定堅實基礎。 ■ 本報記者 李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