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全面推進社工工作站的新形勢下,合肥市以新視角提前謀劃布局,以黨建引領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四橫四縱”社工站建設運營體系。為加快推進社工站規范化、品牌化建設,近日,合肥市舉辦社工服務站建設年中推進會暨三級陣地揭牌活動,進一步凝聚共識,助推社工站高水平、可持續發展。 安徽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許靜靜,省民政廳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處處長李磊,合肥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徐生彬,省民政廳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處副處長韓成武,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咸春,蜀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政等出席揭牌儀式。 會議通報了合肥市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和要求;講解了2022年度社會服務平臺(社工站)認定及復驗相關工作;解讀了《關于加強民政領域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統籌整合工作的指導意見》。 深化“五社聯動” 打造社工站建設運營共同體 此次活動在合肥市蜀山區西園街道舉行。據蜀山區副區長張政介紹,蜀山區現有社工專業服務機構60余家,社會組織600余個,全區已建立運營區級社區治理學院一個,街鎮級社區治理學院10個;投入200萬元用于社工站建設,實現了全區街道社工站全覆蓋,社區社工站覆蓋60%。下一步,該區將促進社會工作與基層治理融合發展,助力提升基層治理效果,書寫群眾滿意的基層治理新答卷。 據了解,為展示合肥市十年社工站建設成果,合肥市在蜀山區西園街道打造了集市、區、街為一體的三級社工站展示運營中心。全國社會工作首批領軍人才、合肥市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秘書長周軍表示,社工站是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通過構建三級社工站平臺,全力打造社工站建設運營共同體,協同發展,發揮合力,實現新跨域。 “社會工作是件大事,是民政工作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的工作,提綱挈領,牽一發而動全身。”徐生彬表示,以社工站建設推動社會工作發展,助力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和基本社會服務,意義重大。 徐生彬要求,要緊緊圍繞“五社聯動”新型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中“五社”的相關元素,練好平臺搭建、人才培養、組織培育等“內功”,學會借助慈善基金、轄區單位資源、社區志愿者等“外力”,通過治理創投、微公益創投等形式,激發社會組織、志愿者、轄區企事業單位等多元主體參與基層治理的意愿和活力,以點帶面聚合社會力量,完善社會服務支持體系,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在多元共治基層治理中的作用,深化“五社聯動”做強社會工作合肥模式。 從試點到全面鋪開 強化社工社會服務功能 向無依無靠的老人伸出援手,為留守(困境)兒童帶來希望,讓矯正人員重拾信心回歸社會……社工猶如人群中的點點微光,用專業的力量守護無助弱者,讓人間充滿愛與溫暖。 為強化社會服務功能,培育社會服務力量,2009年,蜀山區琥珀街道成立第一家社工站,聚焦弱勢群體,開啟社會服務試點工作。2012年,蜀山區西園街道創設“兩委兩站”社區治理模式,首次將社工站納入基層治理體系,搭建基層社會治理平臺,為社會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可行性路徑。2013年,西園街道“兩委兩站”模式榮獲“中國城市管理進步獎”,正式拉開了合肥市社工站全面建設的序幕。 合肥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超前謀劃,精心布局,從人才培養、政策創制、機構設置、平臺整合等各方面,高標準、高要求、高質量地打造四級社工站建設體系。 2021年,合肥市民政局等14部門聯合出臺《合肥市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實施方案》,統籌推進街居社會服務中心(站)全面轉型為“社會工作服務站”,打造黨建引領下的多元基層治理平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22年,合肥市民政局創新制定《關于加強民政領域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統籌整合工作的指導意見》,重點整合社會救助、養老服務、未成年人保護、社會事務、基層治理、社會組織、慈善志愿等七個民政部門業務,明確各部門可納入社工站建設資金、獎補資金,加強跨業務、全系統、多部門聯動,建立健全民政業務嵌入社工站平臺的統籌工作機制。 截至目前,合肥市共有持證社工6739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1.2萬名;已經建成一個市級社工站建設運營指導中心、五個縣區級指導中心;建立鄉鎮(街道)級社工站114個、村(社區)級社工站499個;主城區、肥東縣已經實現了鄉鎮(街道)級社工站全覆蓋。 (據安徽新聞網、合肥市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