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通訊員 關冬生 近日,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換屆大會暨2022年全國醫務社會工作發展交流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會長陳存根、副會長兼秘書長康鵬,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社會工作處處長王錚鍵,北京市衛健委公眾權益保障處處長姚秀軍,原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局長、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宗久等出席大會。大會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兼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冰主持,100多名委員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參加會議。 陳存根在講話中指出,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人民健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決策部署,印發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醫務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在醫療衛生領域的重要實踐,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一支重要專業力量。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一直十分重視推動中國特色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2017年10月成立的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著力醫務社會工作的專業化、職業化和行業化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和進步。 陳存根表示,要在醫務社會工作的具體實踐中認真落實民政部慈社司的各項要求。對新一屆專委會,陳存根提出了四點希望: 一是要彰顯聯合優勢,發揮引領作用,充分發揮聯合會樞紐平臺的優勢,發揮凝聚共識、協調聯動、鏈接資源、行業引領的作用。促進各領域、各地區均衡發展,尤其是要充分發揮東部地區的先行優勢、人才優勢、技術優勢,主動協助各地民政、衛生健康部門,通過聯動落實“牽手計劃”,實施結對幫扶、人才交流,帶動中西部地區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推動醫務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志愿服務等領域的融合與協同創新發展,以醫務社會工作的優質服務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二是要突出專業特色,注重一線實踐,要下大功夫通過技術水平、工作質量和服務效果突出專業特色,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深入社會和醫院工作一線,注重工作實踐,在生動的醫務社會工作中促進實踐創新、理論探索和專業引領。醫務社工專委會既要向上發展,也要扎根基層,要甘于當橋梁、搭平臺、做助手,促進中國特色醫務社會工作實踐與理論的雙向轉化,不斷推動本土醫務社會工作理論體系和實務體系建設。 三是要研究工作規律,不斷開拓創新,推動發展方式、發展模式、醫務社工理論、醫務社工實踐的創新探索、規律研究和經驗總結。要加強縱向橫向交流合作和國際交流合作,主動開展工作研究和政策研究,積極參與推進醫務社會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建設,為民政、衛生健康等有關部門做好參謀,發揮智庫作用。 四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行業自律。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作為聯合會的分支機構,是重要組成部分,希望新一屆專委會能在聯合會的領導下和組織框架內,重視和加強黨的建設,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圍繞國家戰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大局,聚焦自身業務和工作任務,堅持社會工作公益初心,切實壓實委員會責任,嚴格要求廉潔自律,合法合規有序開展活動,為自身及聯合會的健康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以醫務社會工作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王錚鍵在致辭中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作出了“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愿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的重要指示。 王錚鍵在講話中介紹了全國社會工作發展態勢,目前全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數量已達163萬。王錚鍵特別強調,醫務社會工作作為我國社會工作的發源地、新時代專業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實務領域,在國家衛健委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快速發展。希望專委會進一步加強內部治理,不僅要在業務上做好醫療衛生、社會工作職能部門的好幫手,在管理上也要嚴格要求,自律自立,踐行行業使命;能更主動地發揮助手參謀作用,圍繞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發展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加強調查研究,積極開展實務探索,總結提煉經驗與模式,及時梳理歸納專業方法和技巧;更充分地發揮樞紐平臺的作用,逐步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醫務社會工作人才網絡,積極開展與世界各國及港、澳、臺地區的學術交流、培訓及項目合作,推廣中國經驗。要繼續大力推進醫務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完善以職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積極開展醫務社會工作的繼續教育、業務培訓、學術交流,加強對高水平醫務社會工作實務人才的培育。 專委會總干事關冬生向大會作第二屆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換屆籌備工作報告。據介紹,專委會邀請了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北京大學教授馬鳳芝及劉繼同、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吳沛新、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宗久、國家衛健委醫管中心主任翟曉輝及廣東省中醫院名譽院長呂玉波為首席專家。此外,專委會還邀請了14位專家,并選舉12位副主任委員,16位特邀委員,26位常務委員,48位委員。區域覆蓋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等近20個省市,涵蓋民政、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基金會、社工機構、教育、媒體、企業等相關領域,初步具備了較廣泛的代表性。 會上,“中國醫務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同步啟動。大會結束后,醫務社會工作專委會組織開展了“新時期中國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2022年全國醫務社會工作發展交流會”。 專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新一屆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成立后,將按照要求,以全新的面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致力于推動我國社會工作的理論中國化、工作組織化、隊伍職業化、服務專業化、經費預算化、發展法治化,將專委會打造成全國“醫務社工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