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記者從貴州省民政廳獲悉,貴州省民政廳近年來積極探索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滿足群眾服務需求、具有地域特色的社會工作發展路徑,通過優化規劃布局、深化服務舉措、固化平臺建設、強化制度保障,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在助推鄉村振興、保障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作用。截至2021年,貴州省社工人才總數突破5.2萬人,社工服務機構達179家,持證社工達3658人。 描繪發展藍圖。貴州省民政廳將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省“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貴州省所有鄉鎮(街道)社會工作志愿服務站基本建成,社會工作者持證人員將達到5000人,社會工作專業大專以上畢業生達到7500人,社工人才總體規模達到10萬人以上。 制定倍增目標。貴州省民政廳將社工人才發展納入貴州省“十四五”重點人才培養計劃,明確提出比“十三五”時期增長6倍以上目標;印發《省民政廳關于推進全省民政系統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社會工作領域重點人才新增500人以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支撐平臺(指導中心、培訓基地和實訓基地)超過100家。 拓寬引培渠道。貴州省民政廳加強與高校溝通對接,依托省內高校資源,探索建立社工專業人才學科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制度,提高社工專業人才數量。2021年,貴州省民政廳在已有64個易地扶貧搬遷社工站的基礎上,新增366個鄉鎮(街道)社工站,近900名駐站社工開展服務。 強化教育培訓服務。貴州省民政廳舉辦全省社工專業人才知識更新培訓班,培訓社工人才230人。通過給予獎勵、報銷學習教材和輔導教材費等方式,鼓勵和引導兒童主任、救助協理員、志愿者、民政服務機構人員報考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2022年,貴州報考人數達到1.1萬名,較2021年增長近1倍。 建立人才之家服務。貴州省民政廳充分運用“96567”人才服務24小時熱線,實時受理咨詢和解答政策、收集訴求反映,及時幫助社工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貴州省民政廳還通過社會工作宣傳周,在《貴州日報》開設《助人自助 溫暖你我》專欄,深入宣傳報道社工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跡,弘揚社工精神,講好“社工黔行”故事。 建立協調議事服務。貴州省民政廳指導市(州)民政部門建立社工專業人才隊伍協調會議制度,形成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各司其責、鄉鎮和村配合參與、社會力量協同的工作機制,及時解決人才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為社工人才提供精準服務。 搭建社工陣地平臺。貴州省民政廳研究制定《貴州省鄉鎮(街道)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站項目實施方案》,構建“社會工作站市級指導中心-縣級社會工作總站-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村社會工作室”的四級社會工作服務體系。截至2021年底,貴州全省已建成鄉鎮(街道)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站430個。 搭建社工信息平臺。貴州省民政廳充分運用“金民工程”社會工作信息服務系統,加強對社工人才的數據收集,匯聚人才服務資源,掌握行業動態,實現社工人才在線資格認證、登記注冊、信息查詢、教育培訓和使用流向動態管理。依托互聯網供需平臺,貴州省民政廳促進社工人才與農村服務對象之間信息共享,建立零距離、精準化的對接機制。 搭建社工聯動平臺。貴州省民政廳統籌整合社會組織的資源優勢、志愿團隊的服務優勢、公益慈善的資金優勢,運用社工人才的組織協調功能,與農業技術人才、創業領軍人才、教育培訓人才、電商運營人才等服務農村的各領域人才建立協作機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融合發展。 建立主體責任機制。貴州省民政廳堅持黨對社工人才的全面領導,聯合貴州省委組織部、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貴州省鄉村振興局印發《關于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高質量發展 暢通參與鄉村振興途徑的意見》,明確各級黨委(黨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任務,構建分工協作、齊抓共管、高效順暢的工作格局。 建立人才激勵機制。貴州省民政廳制定出臺社工人才評價激勵、流動使用、服務保障等配套政策措施。對取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證書的體制內干部,其工資與職稱掛鉤。 建立資金保障機制。貴州省民政廳將社會工作經費納入省級財政預算,建立以縣級保障為主、省市適當補助的資金保障機制,明確各地民政部門可統籌安排當年籌集社會救助工作經費或困難群眾救助資金不超過2%(原則上使用本級一般公共預算資金)、本級福彩公益金以及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社區建設、社會事務等民政業務領域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用于購買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 (據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