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者:如今,村級幸福院的覆蓋率日益增加,然而在一些地區,由于老人偏向于居家養老,并且不一定有能力支付幸福院所需費用,一些地區的村級幸福院發揮的作用并不顯著。可否介紹一下當前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的建設進展?有需要的老人要如何申請救助? 唐承沛:國家“十四五”養老規劃明確提出要健全縣鄉村相銜接的三級農村養老服務網絡,發展互助性養老。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縣級特困人員供養設施1900余家,鄉鎮敬老院1.7萬家,農村互助型養老服務設施近15萬個,包括您剛才提到的農村幸福院。布局合理、配置均衡、服務完善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網絡初具雛形。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是按照“政府支持、集體組織、村民互助、公益主導”原則,由村集體因地制宜舉辦互助養老設施,主要依靠老年人之間互幫互助,地方政府、村集體、慈善組織給予適當支持的這樣一種服務設施,多數不收取入住老年人的費用。 但這里面有一些互助設施,包括農村幸福院,由于設施條件的投入不足,互助的服務機制不健全,也出現了一部分閑置和運營困難的情況,這個問題是存在的。 下一步,關于農村養老服務網絡建設的問題,我們將繼續補齊縣級特困人員供養設施建設的短板,縣級設施還要進一步加強。推動鄉鎮敬老院逐步轉型成為區域性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在村一級,將推進互助養老持續發展,這種互助養老雖然設施比較簡陋,服務比較粗放,但有它的優勢,就是本鄉本土,就近就便,相親相熟,都是親人熟人,可走可留,符合農村老年人的心理狀態,所以要繼續推動它的持續發展,并動員基層組織把這些互助設施用起來、用好。同時還要建立探訪關愛機制,加大“政策找人”力度,讓符合相關社會保障和救助條件的老年人,特別是特殊困難老年人做到待遇能夠應享盡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