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5月10日是第6個國家品牌日。眾所周知,品牌是大眾消費者的偏愛與尊重;產品品牌能夠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是產品質量的可靠保證;企業品牌有利于客戶黏性的生成,培養客戶忠誠度和信任感。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提升品牌溢價能力和美譽度,促進品牌發展,已經成為企業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重要戰略之一,品牌的生命力與價值成為引領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 社會責任與品牌建設統一于企業發展之中。《商業企業品牌評價與企業文化建設指南》國家標準(GB/T27925-2011)對品牌提出了17個方面的要求,其中“社會責任”的權重為100分,僅次于“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居第三位。通過社會責任與品牌建設二者的關系可以看出,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塑造企業良好品牌聲譽,提升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提升品牌價值;有利于企業吸引優秀人才與組織,實現企業及其品牌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企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并維護公正健康的企業品牌形象。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一項對4586位企業經營者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首要動因是“提升企業品牌形象”。也就是說,通過品牌建設可以推動企業跟社會發生更多有益的關聯,促進企業參與到社會責任建設中,用影響力豐富企業的價值維度。值得關注的是,在推進共同富裕與實現“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社會各方面對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公眾形象越來越重視,企業對其社會責任的履行狀況已日益成為公眾與媒體借以評價企業品牌好壞的重要尺度,承擔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企業愈加重視的發展方向。 優秀的社會責任文化是鍛造企業品牌的著力點。事實上,任何一個不斷成長的企業,都能強烈地感受到社會責任不動聲色的推動力。通過品牌背后富含社會責任的企業文化,贏得消費者和公眾對品牌的認同,已成為一種深層次、高水平和智慧型的競爭選擇。企業惟有重視社會責任,才能夠逐漸鍛造出企業的品牌,并使品牌走向世界而立于不敗。因此,企業品牌建設應該深度融入社會責任,以社會責任為抓手,合理界定企業與各利益相關方的關系,確立品牌定位,將社會和環境因素置于戰略核心位置,以此提高企業品牌聲譽和社會價值。與此同時,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作為激發員工上下游供應商共同奮斗的內在驅動力,使企業成為一個社會、股東、員工的利益共享平臺。通過積極培育承擔社會責任的組織文化,培養員工社會責任意識,并將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愿景相結合,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獲得公眾對企業的認可,使品牌建設為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提高附加價值,是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 探索社會責任與品牌規劃融合發展是企業創造社會價值的應有之義。企業可以探索將社會責任與企業品牌規劃融合發展,以社會議題作為品牌入口,連接到產品信息,積極主動發布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主動披露相關信息,從而通過企業社會責任將品牌維度豐富起來,提升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從而使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提升品牌社會價值,得到更多用戶的尊重。惠普前首席執行官卡莉·菲奧瑞鈉曾表示:企業社會責任不是獨立于商業目標的事,而是商業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從側面說明了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和諧共生共贏。塑造充滿社會責任和文化內涵的精神品牌,提升商業價值的同時,提升品牌與社會的共享價值,才是企業品牌建設者最應該努力的方向。 比起傳統企業社會責任理論中著眼于事后“分蛋糕”思維,倫敦商學院金融學Alex Edmans教授構想了一種優先選擇在事前“做大蛋糕”的思維方法,是一種全新的通過為社會創造價值來創造利潤的商業方法,以更大的格局俯瞰公平與發展和諧共生的“大同”,很值得持續關注。而我認為完美的狀態是,以企業社會責任為抓手提升品牌建設——在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進程中履行社會責任,在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中提升品牌影響力。可以想象,未來,品牌與社會責任將融為一體。世界也更加需要中國品牌的智慧,所有品牌都將致力于打造成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公民。 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會委員 林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