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開展社會工作服務體系暨社工站建設工作以來,興安盟民政局始終以“搭建平臺、打造品牌、彰顯溫度”為抓手,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積極打造本土特色的社會工作服務站。 強化載體建設 打造親民化服務平臺 目前,全盟共組織實施七個“五社聯動”社會工作服務試點項目,一個“三區計劃”項目。一方面,堅持規劃引領,將街道(蘇木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盟民政事業“十四五”規劃、人才工作“十四五”規劃,并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內容予以重點推進。另一方面,堅持開放理念,印發《興安盟民政局“五社聯動”社會工作服務試點工作方案(2021-2025年)》,把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成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的有力陣地,打造聯系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的開放平臺和橋梁紐帶,以真情、優質、高效的專業服務凝聚居民群眾,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 強化人才培養 發揮專業化發展優勢 興安盟緊緊圍繞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本土化發展要求,將社工人才培養納入全盟人才隊伍建設的“總盤子”,推進社工人才提檔升級,提質增效。 加強部門聯動。為加快推進事業單位、蘇木鄉鎮(街道)、城鄉社區、社會組織等相關機構開發設置社會工作專業崗位,盟民政局聯合16個盟直相關部門印發了《興安盟關于切實做好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與人才保障實施方案的通知》,合理確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薪酬待遇,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保障。 目前,全盟民政系統21個事業單位中共設置社會工作崗位17個,進一步提高了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職業地位;同時,吸引一大批社會工作者參與到社會救助、農村留守兒童保護、殘疾人“兩項補貼”、慈善救助、照料護理、心理疏導等工作當中,保障了社會工作服務水平的科學化、精準化、精細化,有效解決了群眾最迫切、最需要、最直接的需求。 加強激勵機制。與盟委組織部等相關部門聯合印發《興安盟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支持社會工作相關從業人員參加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評價和學歷教育,對取得初級、中級、高級社會工作師資格的社區專職工作者并聘任在相應崗位的,分別提升1—3級基本報酬。 落實“傳幫帶教”。針對全盟社會工作基礎薄弱、社工人才短缺的實際情況,除了配備駐站專職社工人才以外,注重在人才使用中培養人才,由專業社工定期對駐站兼職社工、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社會組織工作人員以及社區居民骨干進行社會工作專題理論知識和實務技能培訓,通過“傳、幫、帶、教”培養一支本土化、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 強化服務效能 開展零距離群眾服務 充分發揮社會工作者扎根基層、服務群眾和專業能力優勢,結合當前基層重點工作、中心工作,因地制宜開展各項社會工作服務,在科右前旗的遠征村組建了老年人文藝隊,在平安村成立了手工紡織興趣小組,讓村中的留守老人老有所樂;在扎賚特旗新通路小區成立了居民與志愿者一對一愛心小組,讓鄰里的關系和諧融洽。 制定精細化服務清單。通過前期摸排和現場走訪,積極開展社會工作服務事項需求調研,入戶收集群眾的問題需求和意見建議,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社會救助、老年服務、兒童關愛、社會事務、社區治理等為主要領域,制定《興安盟社會工作服務站服務事項清單》,有效保障社會工作服務水平的科學化、精準化、精細化。 發動居民群眾及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本著親民便民、利民惠民、共建共享的理念,發現并挖掘有意愿的社區群眾積極參與社會工作。動員村(居)民小組組長、退役士兵、黨員、大學生等組成志愿服務隊,以志愿服務的形式為社區(嘎查村)中有需要的困難群眾和老人開展服務。通過聯系學校、婦聯、殘聯、社會組織、慈善機構等共同策劃開展活動,有效提升資源整合能力。 開展專業社工服務。運用“助人自助”社會工作理念和專業方法,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五社聯動機制,聚焦轄區居民群眾最迫切的需求,開展照料護理、能力提升、心理疏導、社會融入、資源鏈接等各項社會工作服務。目前,興安盟各社會工作服務站共走訪入戶1493戶,建立檔案231個,開展小組活動43次、個案服務20個、主題活動57場,慈善資源鏈接1.7萬元,累計服務群眾1.36萬余人次。充分發揮了社會工作貼近群眾和專業性優勢,切實做到民生服務更接地氣、更有溫度、更加持久。 (據興安民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