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5月8日,記者從武漢市民政局了解到,2022年度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報名已于近期結束。今年,武漢市共有10453人通過資格審核并繳費,這也是。 一紙社工證為何越來越熱?記者進行了探訪。 社區工作者紛紛“拿證” 報考人數連續三年過萬 2019年,“80后”周元成為江漢區漢興街玉蘭里社區的一名社區干事。在從事網格工作中,周元感覺到,居民們的訴求比從前更加多元化,她希望能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更好地為居民服務,“社區工作千頭萬緒,有專業知識和方法就有底氣”。 2020年,她報名參加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兩年內通過三門考試。去年,她順利拿到了社會工作師資格證。 近年來,在玉蘭里社區,共有五位社區工作人員取得社工證。記者了解到,持證的社區工作者還能獲得一定職業補貼。 數據顯示,自2020年起,武漢市報考人數連續三年超過一萬人。 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制度是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核心制度,由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建立,分為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和高級社會工作師三個級別,采取全國統一考試和評審的方式開展評價。 據民政部信息,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呈逐年遞增態勢,去年超過80萬人報考,目前全國共有約73.7萬人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 社工并非志愿者 基層管理走向專業化 湖北荊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干事、高級社會工作師徐勇是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曾入選2016年度武漢市“黃鶴英才”計劃。剛來武漢時,徐勇發現,不少市民并不了解社工和志愿者的區別,“社工是一份職業,有固定薪酬,專業性更強,而志愿者是利用業余時間自愿參與公益事業”。 徐勇告訴記者,社會工作師又被稱為“職業助人者”。六年來,徐勇感覺到,市民對專業社工的接納度越來越高,社區基層管理中更加注重專業化、職業化,“國家對基層治理工作越來越重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社區工作者、高校對口專業學生報考”。而這張資格證,對于專業社工機構的從業者來說,更是必備的“敲門磚”。 老舊小區經常會出現車輛停放亂、停車難的問題,通過社會工作專業方法,楚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執行總干事、高級社會工作師楊頌平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 楊頌平回憶,當時自己與團隊通過訪談、入戶問卷調研等多種方式,全面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相關政策等信息。調研過程也是社區動員的過程,此后,社區、社會工作者、居民等通過社區漫步、議事會等完成協商溝通,推動居民車輛自管會成立,重新規劃車位,按需分級管理。 “社區漫步”,與居民們邊走邊聊,入戶問卷調研,這些都有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和理論運用。楊頌平介紹說,解決問題后,他們收到了居民們的認可,“不愧是專業班子”。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生導師、高級社會工作師周冬霞曾在全省首家社會工作督導評估機構工作多年。她創辦的武漢市文瀾社工服務中心也有三個年頭,多年的工作經歷讓她感受到行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渴望,“助人者更要具備專業技能”。 優質社工服務受歡迎 武漢要建更多“社工站” 從今年報考的考生來源來看,包括了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志愿服務、社區治理、殘障康復、就業援助、應急處置等領域的工作人員,還有部分應屆畢業大學生。 武漢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表明武漢社會工作影響力和覆蓋面在不斷擴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2008年,我國開始統一舉行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記者了解到,2009年至2015年,武漢在六年時間里考出了3256張社工證。而目前,武漢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約有1.4萬人。其中,持證社工過萬人,已實現中心城區街道社工站、社區社工室全覆蓋,并達到“一社區一社工”。 楚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是湖北省首家社工機構,由江漢大學法學院院長趙立新教授于2011年創辦。趙立新告訴記者,目前,武漢幾所大型社工機構幾乎都從高校起家,和政府共同培育專業人才隊伍。他提到,近年來,武漢陸續出臺相關文件,為行業發展提供支持,政府購買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的范圍擴大,購買價格越來越高,專業培訓越來越多,優質社工服務更受歡迎。 武漢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今年,武漢將圍繞“多元共治”這一主題,從多方面持續提升社區治理效能,其中,全市將建成140個街道(鄉鎮)社工站。(據《武漢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