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報記者 皮磊 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高校畢業生規模、增量創歷史新高,就業形勢復雜嚴峻。如何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實現就業,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個問題。 發動廣大社會組織參與其中,是有效的解決方式之一。 截至目前,我國社會組織數量已突破90萬家。“十三五”時期,我國社會組織不斷發展,服務大局的作用不斷凸顯。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社會組織吸納就業1061.8萬人,固定資產4785.5億元。民政部發布的《“十四五”社會組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在社會組織登記數量嚴格保持合理規模基礎上,我國社會組織專職工作人員數量達1250萬人,社會組織固定資產達5900億元。 可以說,在搭建就業交流平臺、創造就業機會乃至直接吸納就業方面,廣大社會組織尤其行業協會有著廣泛的發揮空間。 為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日前,民政部和教育部著力動員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多家行業協會積極響應,充分發揮與企業聯系緊密的優勢,整合提供行業崗位資源,共同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民政部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作為指導單位,動員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軟件行業協會、中國建筑防水協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等多家行業協會參與“24365”校園招聘服務行業專場招聘活動。目前,教育部已經發布保險行業、IT行業、材料化工行業、建筑房產行業、連鎖經營行業、汽車產業等六個行業專場招聘活動的通知,相關行業的崗位信息正在報送和收集中,預計在4月中下旬陸續發布。以上行業協會除開展線上招聘外,還將適時舉辦企業品牌宣講會、人才培養論壇、線下招聘會等多種活動,致力搭建用人單位與高校畢業生的對接平臺。 參與活動的行業協會一致表示,人才是第一資源,企業發展要靠持續不斷的人才供給,為企業搭建平臺吸引高素質人才是行業協會服務行業的具體體現,配合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更是行業協會拓展服務的有益嘗試。行業協會將緊盯雙向需求,集成供需信息,暢通畢業生選崗就業渠道,解決實際問題,為推動2022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貢獻力量。 據悉,下一步,民政部和教育部的相關部門將繼續動員和引導更多社會組織參與到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發揮社會組織優勢和特點,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擴大高校畢業生擇業就業范圍,幫助高校畢業生順利實現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