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皮磊 3月30日,第二屆醫療慈善與醫務社工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由北京字節跳動公益基金會社會工作發展專項基金、新浪微公益支持,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北京同心圓慈善基金會、深圳市慈緣慈善基金會、北京春苗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論壇邀請了來自政府、醫療慈善領域以及互聯網公益平臺的代表,就慈善醫療救助、醫務社工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本屆論壇旨在推動醫療慈善與醫務社工的發展,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和國家健康戰略,提升患者福祉。論壇希望通過專業交流平臺的搭建,在“五社聯動”的框架下,促進不同地區醫務社會工作經驗和成果的交流,提升醫療衛生公共服務水平,推動醫療慈善與醫務社會工作的融合創新、專業發展,共同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實現。 社會工作者奔赴在社會服務一線,為兒童、老年人、病患等弱勢群體提供服務。醫務社工是其中關鍵的一員,是連接患者和醫護團隊的橋梁,也是醫療慈善資源重要連接力量。 2018年5月,湖北省腫瘤醫院成立醫務社工部,成為湖北省第一家成立醫務社工部的公立醫院,開創了“社工+醫務人員+志愿者”三位一體的多維度聯動服務模式。 據湖北省醫院協會醫院社會工作志愿服務管理專委會主任委員肖燕介紹,湖北省腫瘤醫院醫務社工部主要關注患者非醫療層面的服務需求,為患者提供醫學專業程度高、資源整合范圍廣、多元學科交融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在服務管理上,該醫院通過整合“臨床社工小組+社工督導組+社工技術支持組+志愿服務隊”資源,有效保障了醫務社工服務模式的實施。 中國社會工作學會會長王思斌表示,在“五社聯動”的推動作用下,將社會慈善資源和社會服務力量整合,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源的鏈接,發揮二者的協同作用,能夠促進醫療慈善事業與醫務社會工作更快、更好地發展。“醫務社會工作的專業要求高,但職業專業化道路發展稍有滯后,缺乏明確的職業崗位。這需要引起各界的重視。” 近年來,隨著政府支持力度及相應財政投入的加大,社會工作專業的作用日益提升,公眾對社會工作的認可度也逐漸提高。在這一大背景下,社會工作者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推進,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在適應社會工作發展需要的同時,還需要各方要積極探索醫療衛生體系中醫務社會工作的服務策略與手段,結合目前醫務社會工作者培養工作的實際情況,促進人才隊伍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專業化。 不過,在廣州市北達博雅社會工作資源中心醫務社工項目總監溫冬寶看來,在目前的醫務社工救助中,醫院、社會組織、患者的關系如同“背靠背”:三方是被動求助、被動幫助的關系,除經濟資助外,三方互不相識,關系不緊密。這樣的現狀無法滿足患者信息上、情感上的多重需求,無法滿足醫院“生理-心理-社會”的現代治療模式需求,也無法滿足社會組織全面綜合評估救助成效的需求。 “沒有‘全程’,就不會有‘全人’,我們應從患者的經濟、社會支持、家庭關系、情緒等各方面著手,從術前評估、術中支持、術后回訪等各流程切入,展開救助。這樣的工作模式能夠使醫務社工從單純的經濟資助轉變為患者‘全人’服務。” 溫冬寶表示。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是高等教育中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問題。 福建醫科大學健康學院社會工作系主任鄭立羽談道,籌資是醫務社會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連接醫院與外界的重要渠道。然而,在目前的醫務社會工作教育中,存在知識與技能的“貌合神離”,導致在實踐場域中部分學生難以靈活地將籌資知識用于醫務社工的服務中。“應將籌資知識融入情景化教學中,以共情敘事激發融合學習動機,以任務指引驅動跨學科學習,以創新訓練擴充整合行動,以服務實踐促進融合輸出。”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和互聯網公益的發展為醫療慈善和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空間,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據支付寶公益相關負責人介紹,支付寶公益平臺上大病救助和醫療慈善類項目有6800多個,累計籌款金額超3億元。目前,與醫務社工相關的籌款項目也進入了平臺籌資項目中,但項目數量和籌款金額都相對較少。“此類項目要想提升互聯網籌款效果,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用戶對醫務社工和相關項目的認知水平及服務價值,完成‘看到—認同—行動’的轉化。” “我國人口基數大,地區差異大,互聯網發展迅猛,這就要求社會工作者開發新的方法以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社會工作不能局限于小組和個案的工作手法,不能固步自封,要具備多學科、跨學科的能力,以助人為出發點,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劉正琛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