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專題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社會工作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專題
   第14版:數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 支持社會力量依法參與災害救援救助工作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專題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社會工作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數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2年02月2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 支持社會力量依法參與災害救援救助工作

    2021年河南7·20特大水災發生后,多家社會組織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開展緊急救援工作。圖為壹基金緊急救援項目—淄博市城際救援隊在鄭州市中牟縣白沙鎮西城佳苑小區轉移被困居民

    ■ 本報記者 皮磊

    2月14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四五’時期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取得重大進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能力明顯提升,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實現。

    我國應急管理工作在“十三五”時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包括: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健全,初步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應急救援效能顯著提升,加快構建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力、專業救援隊伍為協同、軍隊應急力量為突擊、社會力量為輔助的中國特色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安全生產水平穩步提高,逐步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科技強安專項行動初見成效;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城鄉災害設防水平和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明顯提升。

    《規劃》提到,“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安全生產仍處于爬坡過坎期,各類安全風險隱患交織疊加,生產安全事故仍然易發多發。《規劃》指出了“十四五”時期應急管理工作面臨的一些挑戰,包括:風險隱患仍然突出、防控難度不斷加大、應急管理基礎薄弱。

    《規劃》明確了國家應急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到2025年,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建成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能力體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全面加強;應急管理法治水平、科技信息化水平和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產、綜合防災減災形勢趨穩向好,自然災害防御水平明顯提升,全社會防范和應對處置災害事故能力顯著增強。到2035年,建立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中國特色大國應急體系,全面實現依法應急、科學應急、智慧應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急管理新格局。

    圍繞上述目標,《規劃》從以下五方面對未來應急管理工作進行了細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災害事故風險防控更加高效,大災巨災應對準備更加充分,應急要素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共建共治共享體系更加健全。

    同時,《規劃》還部署了七方面重點任務:一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優化協同高效的治理模式;二是夯實應急法治基礎,培育良法善治的全新生態;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織密災害事故的防控網絡;四是加強應急力量建設,提高急難險重任務的處置能力;五是強化災害應對準備,凝聚同舟共濟的保障合力;六是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增進創新驅動的發展動能;七是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圍繞上述重點任務,《規劃》安排了五類共十七項重點工程。

    記者注意到,《規劃》特別強調了社會力量在參與災害救援救助以及在推動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慈善組織”“志愿服務”等關鍵詞在多處被提及。

    如,《規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力、專業救援隊伍為協同、軍隊應急力量為突擊、社會力量為輔助的中國特色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同時,《規劃》還指出,應急救援力量不足特別是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力量短缺問題突出,應急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滯后,專業隊伍、社會力量建設有待加強。

    針對災害事故暴露出的標準短板,《規劃》要求,加快制修訂一批支撐法律有效實施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研究制定應急管理領域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標準,鼓勵社會團體制定應急產品及服務類團體標準。

    對于如何提升行業救援力量專業水平,《規劃》提出,加強各類救援力量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和共訓共練。健全政府購買應急服務機制,建立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各方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加快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多渠道保障模式。

    在加強應急力量建設方面,《規劃》強調引導社會應急力量有序發展:制定出臺加強社會應急力量建設的意見,對隊伍建設、登記管理、參與方式、保障手段、激勵機制、征用補償等作出制度性安排,對社會應急力量參與應急救援行動進行規范引導。

    在健全災害救助機制方面,《規劃》提出,完善自然災害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加強災后救助與其他專項救助相銜接,完善救災資源動員機制,推廣政府與社會組織、企業合作模式,支持紅十字會、慈善組織等依法參與災害救援救助工作;引導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服務參與災害應對處置和善后工作,對受災群眾予以心理援助。

    在規范災后恢復重建方面,《規劃》提出,加強災后恢復重建資金管理,引導國內外貸款、對口支援資金、社會捐贈資金等參與災后恢復重建,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

    專業人才是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環。《規劃》提到,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提升應急救援人員的多言多語能力,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志愿服務組織等力量建設專業化應急語言服務隊伍。

    國家應急體系建設涉及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社區治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安全教育等,《規劃》對此也有詳細闡釋。《規劃》將從加強組織領導、投入保障和監督評估等三方面保障實施,確保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欲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日本综合|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噜| 激情综合五月天|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欧美va亚洲va国产综合|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噜| 国产巨作麻豆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婷婷午色综合夜啪|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狠狠狠97色88|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69|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桃花色综合影院|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草原|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东京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