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十四五開局之年,各地加快出臺民政、養老等“十四五”專項規劃,就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進行具體部署,推動養老服務業取得十大進展。預計在2022年,我國養老服務業也將呈現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2021年養老服務業 十大進展 一、養老服務由兜底保障向普惠型轉變,呈現全方位、精細化、高質量養老服務發展格局 2021年,國家出臺80余項養老相關政策,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養老服務對象由托底老年人轉向全體老年人,增加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發展基本養老服務,推動養老服務由兜底保障向普惠型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等文件印發,全面部署養老服務體系、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老年人參與、老年友好型社會、銀發經濟等內容,為養老服務提供綱領性指導,養老服務政策體系更加精細化。 二、養老服務領域已發布26項國家和行業標準,我國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022年1月1日起,我國養老服務領域第一項強制性國家標準——《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正式實施。這是全國保障養老機構服務安全的統一標準,標志著我國3.9萬家養老機構將受強標約束與監管,200多萬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的權益將受到保護,養老機構服務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當前,我國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已基本形成,26項養老服務國家和行業標準發布,涉及養老機構等級評定、老年人能力評估、多項服務規范、滿意度測評等內容,這些標準與強標互為支撐、相互補充,形成強制性和推薦性標準功能互補的格局。其中《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強標配套標準11項,從安全角度對養老服務標準體系進行補充,織密筑牢養老服務安全底線,為進一步規范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供了指引。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把“開展養老服務標準化專項行動”明確為需要重點推動落實的五項專項行動之一,為新時期養老服務標準化工作指明方向。 三、全國42個地區開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社區居家機構協調發展取得重大進步 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解決方案,“發展家庭養老床位”首次寫入民政事業“十四五”規劃。北京、江蘇、山東等10余個省份30多個城市開展了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工作。其中,北京、福建、四川3省份及南京、無錫、揚州等10個地級市出臺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專項政策文件,對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標準、服務內容、流程、費用、監管等予以規范。 2021年7月,中央下達10.9億元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全國42個地區開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該行動聚焦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和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擴大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供給,更好地保障和改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居家養老照護條件。以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為契機,加強家庭養老床位建設,促進居家社區機構協調發展更進一步,是“十四五”時期重要工作。 四、全國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已達63.7%,2022年實現縣級失能集中照護服務機構全覆蓋 每個縣(市、區)至少建一所以失能(失智)、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是“十四五”養老規劃重點,多地探索創新,加強縣級失能照護機構建設。提升護理型床位占比,強化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照護服務能力,是縣級失能照護機構建設重點。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的護理型床位占比已達到63.7%,68.1%的鄉鎮已建立具有綜合功能的養老機構。 五、積極構建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多樣化農村養老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2021年,多省市大力推進農村養老服務發展,積極構建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增強縣級特困供養服務機構的失能照護服務能力,拓展鄉鎮敬老院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功能,發揮村級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前沿陣地作用。以鄉村敬老院改造升級、在縣域范圍內建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特色,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服務,推進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打造老年宜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從老年人健康服務、基本養老保險、特困供養服務、農村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農村養老服務網絡五個方面對農村養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首次提出構建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多個省份把農村敬老院、光榮院、社會福利院整合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形成實行集中建設、分區養護、公共資源共享的格局,提高整體管理服務水平,擴大農村養老服務供給,推進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將朝著體系化方向邁步。 六、醫養康養融合發展,創新養老服務模式 2021年,我國推動開展康復醫療服務、老年醫療護理服務、老年人失能失智預防干預三大試點。試點工作將進一步推動老年康復、醫療護理、家庭病床、門診大病統籌等制度成熟,健全長期照護體系,促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 七、智慧養老助推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2021年10月,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打造智慧養老院,持續拓展智慧健康養老產品供給。信息技術在提升養老服務效率、滿足老年人差異化養老服務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智慧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優化養老產業生態。 八、養老服務人才激勵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 “十四五”期間,民政部將培養培訓200萬養老護理員,浙江、福建廈門在開局之年先后出臺《浙江省養老服務專業人員入職獎補辦法》《廈門市養老服務人才獎勵激勵辦法》,完善養老從業人員保障機制,吸引優秀人才進入養老行業。目前,我國已建立以職業教育為主體、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相互銜接、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體系。 九、中央首次對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推動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2021年12月1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這是中央對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首次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預示著養老保障體系第三支柱將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新時期,在《關于規范和促進養老保險機構發展的通知》文件指導及試點地區經驗基礎之上,進一步明確國家、單位、個人不同主體的養老責任,加強養老保險監管,提高養老金融市場供給質量,促進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推動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十、大資本建立養老產業投資基金,推動養老產業高效率布局 我國養老產業投資基金有兩種組織形式。一是政府為主導,一般由中央部委或省級政府層面出資成立,再吸引金融機構合作;二是完全由社會資本牽頭成立,完全掌握決策權,資本運作和項目選擇更加靈活。醫藥企業、險資公司是建立養老產業投資基金最主要的社會力量。社會資本主導的養老產業投資基金,資金規模集中在50億至100億元,投資領域實現“公司業務+養老”,以醫養綜合體、養老社區、大健康產業為主。整體來看,大資本建立養老產業投資基金,在延伸企業產業鏈基礎上,對整個養老產業市場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12大養老產業分類更加具體,產業規模擴大,養老服務能力提升,養老產業市場將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場景。 2022年養老服務業 發展趨勢 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占總人口的18.7%;65歲及以上人口1.91億,占總人口的13.5%,仍處于“輕度老齡化階段”。預計到“十四五”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3億,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在“十四五”專項規劃引領下,2022年養老服務業將呈現以下趨勢。 一、六級書記抓養老,實施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將呈現新格局 2022年是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時期養老服務工作,各級黨政領導將養老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形成“總書記-省委書記-市委書記-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社區書記”六級書記抓養老的工作機制,必將在全國形成落實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戰略,建立層層有責任、事事有人抓、養老工作全面動態評估的為老服務新格局。 二、統一老年人能力評估國家標準,推動長期照護服務體系更高質量發展 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是開展精準養老服務的基礎,也將促進養老服務質量提升,提高養老服務人員專業能力。2022年,我國將推動《老年人能力評估規范》國家標準出臺,健全老年人能力評估制度,完善全國統一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部署。同時,依托老年人能力評估,推動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明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制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實現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全覆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體系更高質量發展。 三、養老服務設施、服務供給、服務監督下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2022年,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更加注重從“需求側”出發,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服務供給、服務監管下沉,織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創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將進一步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能力。 “養老服務設施下沉”將推動老年、兒童、殘疾養老服務設施一體化建設,建立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提升養老服務設施利用率?!胺展┙o下沉”將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建立社區養老服務聯合體,完善社區志愿服務網絡,推動社區資源整合高效利用,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提升?!胺毡O管下沉”將推動養老服務效能標準化建設,建立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準入機制,及時評估、改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四、以事業帶產業,推動養老服務事業產業協同發展 我國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養老服務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央企、國企、險資、地產等大資本積極布局養老項目,投身養老服務領域,激活養老服務市場。2022年,北京、重慶將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北京首次將“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為老年人長期照護權益保障提供政策支持,進一步推動養老服務事業產業協同發展。 /文 李曼 張晨軒 成緋緋 高云霞 中國公益研究院養老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