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次寒潮來襲,‘00后’鄉村振興志愿者劉春宏最憂心的是蜂蜜產量會受影響。 影響蜂農收益的不僅有產量,還有銷路。不久前,河源市東源縣黃田鎮2萬余斤蜂蜜出現銷售難,駐鎮幫扶工作隊想方設法,利用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劉春宏也和工作隊一道,挨家挨戶教蜂農注冊微店、上架蜂蜜、聯系物流……直到蜂農高興地向劉春宏展示訂單,看到蜂蜜有了銷路,她心里的石頭才落了地。 不止在河源,劉春宏還有1000余名志同道合的伙伴駐扎全省基層多個鎮村。作為鄉村振興青年志愿者,他們一同為廣東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 2021年,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聯合省文明辦、省委農辦、省發展和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發起‘廣東高校畢業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項目招募公告發出后,得到廣大高校畢業生的熱烈響應,共有7515人通過‘i志愿’系統報名,最終選拔出1000余名高校畢業生志愿者,均作為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成員,參與鄉村振興工作。 到鄉村去 建設美麗家鄉、觸摸真實鄉村……許多參與“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的志愿者將這次服務鄉村的旅程作為夢想啟航的原點,傳承初心使命、勇擔時代重任的起點。 數次糾結后,黨員志愿者韓婷決定放棄廣州一家國企的工作,回到家鄉梅州市平遠縣八尺鎮,成為一名鄉村振興志愿者。這個選擇源于埋藏在她心里多年的一個愿望。“現在的我見過了外面的世界,我想把我在外面見識到、學到的東西,帶回我的家鄉。” “響應號召,責無旁貸。”懷著基層工作的夢想和建設家鄉的熱血,碩士留學歸來的潮汕“后生仔”周揚程來到揭陽市揭東區桂嶺鎮,期望自己的青春在這片沃土上激揚。“現在的我能做點事,讓他們開心一點,溫暖一點。” “到鄉村去!”這個聲音也在一直召喚著朱安良,畢業于中山大學的朱安良,理想是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科研工作者。他系統學習了政治經濟理論,在學習過程中,深刻認識到,研究中國經濟繞不開農村經濟發展。于是,他成為了駐肇慶市封開縣南豐鎮工作隊的一名志愿者,去觸摸真實的中國鄉村。 除了對于鄉村工作躍躍欲試的“新手”,志愿者中也有不少經驗豐富的“前輩”。 結束為期一年的廣東大學生志愿服務山區計劃“脫貧攻堅”專項服務后,華南理工大學的黃海淦緊接著又投身“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 令黃海淦難以割舍的那片土地,是揭陽市惠來縣隆江鎮孔美村。黃海淦密切地牽掛著孔美村的動態,牽掛著此前“脫貧攻堅”專項服務中與他朝夕相處的鄉親們。于是,這一次他選擇作為一名駐鎮幫鎮扶村志愿者,回到隆江鎮,積極地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工作中。 做好小事 從志愿者崗前培訓開始,云浮團市委闕漢機就頻密地與志愿者交流。在他看來,青年志愿者通過努力擔任起了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三手一書”,即小能手、小幫手、小助手和小秘書,并借此用心用情做好了許多點滴小事。 冬至過后,到了收割馬蹄的季節。云浮市羅定市朗塘鎮幫鎮扶村志愿者黎奕紹隨工作隊一同,走訪村民們收割馬蹄的情況。 在金黃色的田間,黎奕紹看到一個年幼的孩子在幫忙挖馬蹄。經了解得知,孩子是一名留守兒童。正值農忙,她的外婆無暇顧及,只好將她帶到農田里看管。 目睹這一幕,黎奕紹心中百味雜陳。“如果我們鎮發展起來了,那像她父母那樣的年輕人是不是會選擇回到鎮上?”她把這深深觸動她的一幕用手機拍下來,激勵自己。“在工作中要更努力一點,幫助更多的鄉親們,更好地振興當地。” 在八尺鎮開展服務時,一次下鄉走訪,韓婷發現,許多村民并不知道如今在手機上便可繳納社保,他們依舊路途迢迢“折返跑”。 “希望農民多些方便,少跑點路。”她如今在積極籌備網上辦事科普事項。她的目標是在第一個志愿服務期內,盡可能教會更多村民足不出戶網上辦事。 對于剛出校門的學生而言,基層服務工作是一個全新領域。年輕的志愿者在工作中既有困惑,同時也在積極地尋找解惑之道。 鄉村風貌提升工作推進過程中,如何提高鄉親們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朱安良所在的工作隊絞盡腦汁想了很多辦法,“愛心超市”成為了他們要尋找的答案。 “在這個超市里,購買商品的方式僅有一種,那便是積分兌換。村民積極配合鄉村風貌提升,就可以獲得積分。”朱安良說,在推進“愛心超市”的過程中,“學到了更多柔性的、有技巧的基層服務工作的方法”。 “愛心超市”試運行期間,試點村村民參與鄉村風貌提升建設的積極性都很高。“再觀察一段時間,如果效果夠好,我們計劃在南豐鎮所有村都推廣愛心超市”,說到這里,朱安良的語氣中帶著掩飾不住的興奮。 發揮所長 “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首批招募的1000余名志愿者,從學歷構成看,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73%,專科占比27%。根據安排,志愿們的基層服務內容涉及鄉村規劃和產業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推廣、農業技術推廣等。他們滿腔熱忱,想充分發揮自己所長,為當地百姓做點實事。 一進入朗塘鎮,便可看見大大的“天子茶”三個字懸掛于路邊的墻上。“天子茶”是該鎮的特產,味道芳香濃郁,卻鮮為人知。 黎奕紹就讀于浙江大學物流工程與管理專業。來到該鎮參與幫鎮扶村工作期間,黎奕紹一直在翻閱農村電商的相關資料,學習其他地區的經驗,分析、研究如何打造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當地品牌。她希望能利用所學,幫助鎮子解決農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土生土長的瑤族女生龍慧瑩有相似的愿望。“我們瑤族姑娘從小被教育要有一手好繡,然而這項手藝卻在漸漸式微。”懷抱著振興瑤繡的愿望,大學畢業后,龍慧瑩選擇回到她的家鄉——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成為一名駐鎮幫鎮扶村志愿者。 龍慧瑩的夢想是逐步推進有條件的村成立瑤繡工坊,將瑤繡工藝人組織起來,并定期為村里的年輕人做培訓。她現在自學電商運營,希望通過電商的形式,尋找到進一步傳播和發展瑤繡文化的機遇。 駐陽江市陽東區大溝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志愿者黃兆鼎,計劃接下來在宣傳科普領域大展身手。“面向村民的科普宣傳,一定要接地氣。”畢業于動畫設計專業的他,希望能夠利用動畫這種簡單明快、通俗易懂的方式,為鎮上的村民科普農業政策、現代農業知識。 團省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未來三年的招募規模已明確:2022年度計劃新招募4000人,2023年度計劃新招募5000人,2024年度在崗5000人。2022年度的招募計劃已寫入剛公布的2022年廣東省10件民生實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青春的故事,書寫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鄉村的希望在青年,許多青年的希望也在鄉村。“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旨在著力破解廣東鄉村缺少青年、缺乏青年人才的問題,規模化引導青年返鄉入鄉投身鄉村振興。從志愿者選拔的“三優先”原則來看,該項行動特別鼓勵專業對口的本科生加入,為鄉村振興建設注入青春的力量、專業力量。 利用直播帶貨擴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創產品……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參與基層服務工作一段時間后,不少志愿者已經充分了解當地情況,對于未來如何利用自身專業優勢,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志愿服務工作,也已心中有數。 然而,由于尚處于基層服務工作的摸索階段,部分志愿者目前還未能將專業知識與技能充分應用于工作當中。 志愿者滿懷以專業優勢服務鄉村振興的愿景,這更需要靈活合理地用好人才,進一步激發志愿者們的活力,使他們的知識與技能在工作過程中更充分地運用起來,更好地服務鄉村。 (據《南方日報》) 理地用好人才,進一步激發志愿者們的活力,使他們的知識與技能在工作過程中更充分地運用起來,更好地服務鄉村。 (據《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