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報記者 皮磊 近年來,在公共場所推廣配置AED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為提升校園急救水平,夯實校園安全保障能力,共建“安心校園”,按照中國紅十字總會應急救護推進年的精準工作部署,2021年9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紅基會”)聯合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紅十字會,在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騰訊基金會”)支持下,為北京市各級各類學校分期分批捐贈安裝“應急救護一體機”,一體機配有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和急救包等急救設備,逐步實現在北京市中小學、中專及普高全覆蓋。 截至目前,“安心校園”公益項目首批已為北京1355所中小學、24所中專、80所高校配送1469臺“應急救護一體機”,下一步還將把設備信息聯通至120急救指揮調度系統。 “應急救護一體機”不僅代表著一種急救設備,更代表著一種急救意識。此次捐贈的“應急救護一體機”將進一步鏈接校內外,響應學校與周邊社區的急救需求。依托為學校配備的一體機,該項目還將為學校和周邊社區開展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和技能培訓,倡導社會公眾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學急救、會急救、敢急救。 據了解,為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生命保護意識,助力健康中國,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將2021年確定為應急救護推進年,向全社會推廣“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公益理念。2021年8月,北京市教委發布了《關于做好校園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配置工作的通知》,推進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等急救設施設備配置。 2016年12月,騰訊與中國紅基會等多家機構聯合發布首張“AED地圖”,上海與深圳市民可通過微信、手機QQ的“城市服務”快速查找最近AED設備。2019年9月,騰訊與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打造“智慧急救”體系,用戶點擊機場微信小程序的“一鍵急救”,就能就近尋找AED設備。 2021年12月,由騰訊聯合中國紅基會打造的全國首個高校場景的應急系統在南京大學落地。騰訊基金會通過中國紅基會向南京大學捐贈的150臺AED在該校鼓樓、仙林兩個校區完成初步配置,覆蓋校內大部分樓宇,AED覆蓋率達到兩臺/千人的國際標準。此外騰訊還向潮州金山中學捐贈AED設備,并組織向中小學生普及急救知識。 同時,中國紅基會聯合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騰訊SSV)的向善實驗室群研發“急救寶”,發揮騰訊科技與產品能力,探索變“偶遇式急救”為“網約式急救”。根據構想,“急救寶”系統可以實現全國AED設備、急救志愿者基礎信息的接入管理、可視化呈現,打通應急救護設備與急救志愿者“兩座孤島”,建立社會化互助網絡,實現突發情況下快速定位呼救、實時響應,提高現場施救的應急效率和救護能力,用科技手段助力解決應急救護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