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專題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社會工作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新聞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數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助推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慈善研究如何參與?
愿所有“親愛的”都不再是遙遠的吶喊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專題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社會工作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數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助推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慈善研究如何參與?

    2021年9月30日,民政部印發的《“十四五”社會組織發展規劃》提出,“強化研究宣傳。發揮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社會智庫作用,深入開展社會組織政策理論研究,探索中國特色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規律與模式。”可以說,慈善理論與政策研究已經成為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抓手之一。

    一、慈善研究有哪些新動態

    (一)知識生產逐漸有效回應國家戰略和業界關切,但仍有提升空間

    公益慈善學園以中國知網中CSSCI來源期刊為數據庫,檢索到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間CSSCI來源論文共444篇。從主題看,議題較為集中,社會組織、捐贈、志愿服務主題占總發文量約七成。2020年下半年開始,慈善法、新冠疫情防控、第三次分配等逐步增長,成為研究熱點。但從整體而言,慈善研究仍缺少有分量的深度研究和系列成果,且一些研究仍處于對微觀層面的現狀-問題-對策的研究,缺少對重大基礎理論以及政策實務層面的有效回應。

    (二)各學科領域的慈善研究平臺和基礎設施逐漸建立

    1.成立學術平臺。比如2017年3月成立的上海市法學會慈善法治研究會,2019年10月成立的中國社會史學會慈善史專業委員會,2020年9月成立的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慈善分會,以及從2021年10月開始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正在向中國社會學會積極申報、推動成立的公益社會學專業委員會。以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慈善分會為例,成立一年多,開展了慈善法實施評估研究,向全國人大提供14個專題報告,為推動政策法規建設做出貢獻。

    2.核心期刊設置慈善專題研究。《社會保障評論》常設“慈善事業”欄目,2017年至2021年已累計刊發慈善相關主題文章19篇;自2019年開始,《文化縱橫》和《中國行政管理》兩本知名核心期刊在敦和基金會支持下,分別設置“公益理論與公益實踐” 專欄和“公益慈善與社會治理”專題研究,獲得學界及社會各界的關注。

    (三)學者積極參與政策法律的相關調研和建言獻策

    從2020年慈善法執法檢查到2021年慈善法修訂,研究界積極參與,助力慈善法治化建設。2021年初開始,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公益慈善與非營利法治研究中心兩家機構牽頭策劃組織了十期“慈善法治”主題系列沙龍。沙龍匯聚各方探討慈善組織的法律地位、慈善捐贈的法律規范等十個主題,并將會議成果形成文字建議遞送有關部門。

    2021年8月,由敦和基金會出品、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福利與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健主筆的《中國慈善法律政策圖譜》面向全社會公開發布,以慈善內涵界定、慈善資格授予等11個議題,系統展現中國現行慈善法律政策的結構,為行業內外了解慈善法律政策提供了有益指引。

    二、推動慈善研究有哪些新方向

    (一)夯實慈善學科基礎

    在近日舉辦的“清華-敦和中國高校公益慈善教育發展論壇”上,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何雪松教授提出,“應該建立公益慈善學科圈,圈中間是公益慈善學,圈周圍是商科、公共管理、社會學、社會工作及法學,共同服務于中間的公益慈善學。”

    在這方面,“敦和·菡萏計劃”已有一些探索,支持11所菡萏院校結合各自學科開辟公益慈善的培養方向。與此同時,何雪松教授強調,“多學科共同推進慈善學科建立的過程中,要重視研究,幫助不同的學科為公益慈善提供理論基礎和知識基礎,才能夠形成一個具有統一性、整合性的慈善學科框架體系。”

    (二)構建慈善本土理論

    中國慈善事業應扎根中國的具體國情和歷史文化,構建慈善本土理論體系。修遠基金會于2019年開啟“慈善本土理論”研究探索的第一階段,刊發了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韓俊魁《本土傳統慈善文化的價值與反思》、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陳鋒《懸浮的社會組織》等多篇著作,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和討論。這些研究從反思開始,而后續研究要深入到什么是慈善本土理論基礎和實踐模式的問題,從“破”到“立”。

    (三)加強研究成果向公共政策轉化

    慈善研究成果的價值貢獻有三點:對基礎理論有建樹;對某個實際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和方案;提報給政府部門作為參考,影響政策決策。整體來看,慈善研究中能轉化為政策決策的成果很少。舉例來說,“敦和·竹林計劃”現有的114份結題成果中,絕大部分以發表在學術期刊為目標,僅有三份轉化為了內參政策報告。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學者的意愿和能力。當前從事慈善研究的學者以青年為主,他們還處于學術能力提升、職業發展的階段,發表文章有助于個人發展,對參與政策建議的意愿不強;第二,缺少政策建議的渠道。很多學者想建言獻策,但沒有相關渠道。因此,在此呼吁有關部門搭建機制化的政策建議渠道,使學者們的意見建議得以進入政策視野。

    三、延展思考和未來展望

    在現有學科體系下拓展慈善研究發展空間或許是一種策略性、階段性選擇。同時也引發兩點思考:第一,把公益慈善置于既有學科中,如何避免慈善研究陷入邊緣地位?第二,各學科的學理基礎存在差異,如何實現融合并貢獻于慈善學科建立?

    2021年11月6日,首批40家高校聯合發起了《關于共同推動中國高校公益慈善教育的倡議》,倡議發出后一個月內已經新增十余所高校響應,未來將共同譜寫中國高校慈善教育新篇章。可以說,公益慈善研究及教育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條件和前期積累,高校進一步行動的意愿強烈。由此可大膽展望,在第三次分配的時代背景下,慈善研究是否可以從公益慈善作為獨立學科來持續推進,值得學界、教育界及業界加以思考和討論。

    /文

    唐山 敦和基金會高級項目經理

    孫春苗 敦和基金會副秘書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蕉下载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 |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午夜激情影院综合| 伊人成年综合网|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一本色综合久久|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国产巨作麻豆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天天干天天射综合网|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亚洲 欧美 国产 动漫 综合 |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天堂无码久久综合东京热|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一本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99h|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另类| 伊人久久成人成综合网222|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 | 乱欧美综合|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自拍 偷拍 另类 综合图片|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