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處、中國視障文化資訊服務中心(中國盲文圖書館)在北京舉辦2021年國際殘疾人日慶祝活動,對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增進殘障兒童福祉進行了探討。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最新發布的世界殘障兒童狀況數據報告顯示,全球有近2.4億殘障兒童,為此前估算值的兩倍之多。在中國,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推算,約有504萬殘障兒童,占全國兒童總數的1.6%,占全國殘障人口總數的6.1%。 無障礙環境建設不單單指無障礙的設施與公共服務,還包括要消除觀念上、態度上無形的“障礙”。近年來,政府更加地重視了在教育、合理便利、交通、信息化等多方面的無障礙服務水平提升。 今年10月23日,我國批準加入了《馬拉喀什條約》(全稱為《關于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北京、上海等城市都于今年頒布實施了市一級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或管理辦法,加快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更好地保障殘障兒童的權益。 在提升視障文化服務水平方面,《馬拉喀什條約》是解決世界上逾3.14億視力障礙者和印刷品閱讀障礙者面臨“書荒”的一個重要保障。中國視障文化資訊服務中心主任、中國盲文圖書館館長朱兵介紹,《馬拉喀什條約》條約極大豐富視力障礙及閱讀障礙兒童、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對殘障兒童的發展與賦能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未來要加速條約的落地實施。 “實際上無障礙設施不只是關乎殘障人群,更是與我們所有人息息相關。”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維權部副主任張東旺表示,今后要進一步加大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工作力度,通過無障礙環境立法、建立無障礙督導隊伍、提高全民無障礙意識和殘障人參與等方式,為包括殘障兒童在內的全社會成員參與社會生活、獲得公共服務、促進全面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在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方面,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工青婦室處長王陽介紹,目前我國已啟動了無障礙環境立法調研工作,起草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建議稿,明年將繼續推動相關進程。“無障礙這個概念本源,其實并沒有區分人群,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它的益處。”王陽表示,無障礙環境建設在立法過程中也將秉承“全過程民主”的理念,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特別是殘障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隨著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的普及,殘障兒童與普通兒童發展不平等的差距如何得以彌合、殘障兒童的數字權益是否得到保障?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成就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的“殘障青少年互聯網使用現狀與對策研究”項目進展作了交流分享。他表示,通過該研究項目發現,互聯網已成為殘障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且殘障青少年數字素養教育已融入學校課堂。“希望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繼續關注殘障青少年互聯網使用情況,從推進殘障青少年適用的互聯網產品研發應用、提升殘障青少年的數字技能角度加強研究合作。期盼全社會更加關心、關愛殘障青少年上網,使殘障青少年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據中國青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