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如果居民因疫情防控需要被隔離,其家里的寵物該如何處理? 日前,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一居民在集中隔離期間,通過安裝在家中的監控發現,寵物狗遭當地工作人員進屋“無害化處理”。該事件曝出后引發社會關注。目前,山西省長治市動物保護協會、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它基金”)分別向當地政府申請信息公開,前者還向當地政府提起了行政公益訴訟。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則支持并呼吁建立全國性的寵物隔離制度。 山西省長治市動物保護協會會長何茜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寵物狗屬于居民財產,應該得到保護,他們正著手向上饒市政府提起信息公開和公益訴訟。 多家社會組織集體發聲 11月12日,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金鳳花園小區住戶發文,稱在酒店隔離期間,其所養的寵物狗在家中遭身穿防護服的人員持鐵棍敲打頭部,疑似遭撲殺。 11月13日,上饒市信州區西市街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發文回應稱,經核實,該居民所在小區為防疫封控區,需對居家環境進行全面消殺。社區要求居民前往集中隔離點時不鎖門。當防疫人員上門消殺時發現其家門已鎖。工作人員隨即聯系轄區民警,在民警的見證下開門進行消殺。但現場工作人員在未與該居民進行充分溝通的情況下,將寵物狗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目前西市街道辦已對相關人員進行了批評教育,調離相應崗位,并責令向當事人誠懇道歉。據悉,該工作人員已取得居民諒解,同時該居民表示對疫情期間防控措施表示理解。 11月18日,山西省長治市動物保護協會向上饒市人民政府發出信息公開申請,并著手啟動行政公益訴訟法律程序。 何茜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益訴訟的目的是希望讓更多執法者在疫情期間理性面對居民寵物,不讓棒殺寵物事件被其他地方效仿,而是對動物有基本的關懷,產生更多社會性思考。 何茜談道,寵物狗是居民個人財產,相關人員在未與房主打招呼的情況下,直接開鎖進屋棒殺并未確診的寵物,這種方式本就涉嫌違法。 稍早前,它基金也表示,棒殺寵物狗的工作人員涉嫌違法。它基金已經向上饒市信州區人民政府申請信息公開,內容包括公開經上級批準對該小區居民家中寵物作出的“無害化處置”決定書,以及該決定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上饒市信州區政府工作人員執行該決定過程中,具體處置方式、處置種類、數量,處置過程中與居民的具體溝通情況。信州區政府辦信箱顯示已收到該信息公開申請,但目前暫未回復。 動物防疫法第三條規定:本法所稱動物防疫,是指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診療、凈化、消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以及病死動物、病害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無害化處理,針對的是病死動物、病害動物產品,以及被依法撲殺的染疫動物尸體,而非活的動物。 它基金相關人員也表示,該事件中,沒有證據證明被無故撲殺的寵物狗屬于有害物,相關工作人員無權做所謂無害化處理。 呼吁建立寵物隔離制度 有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我國寵物數量從0.59億只增加到近2億只。與此同時,養寵物的家庭比例持續攀升。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自2010年以來,我國寵物產業快速發展,主要表現在寵物數量增加和消費升級。數據顯示,中國寵物(狗和貓)消費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210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024億元,近年來增長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0%左右,屬于快速發展的行業。 面對寵物市場增長,一個新的社會問題來臨:重大災害發生后,留守寵物如何處理? 早前,山西省長治市動物保護協會曾就動物保護相關問題起訴遼寧省、阜新市和彰武縣三級農業農村部門并取得勝訴。在何茜看來,站到動物的角度去保護動物,才能真正保護動物。 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在集中隔離期對待留守寵物的問題方式不一。而隨著家庭飼養寵物的增多,留守寵物如何處理不再是個案,而是逐漸成為整個疫情防控體系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環節。 2021年1月,北京市大興區規定每個家庭可留一人居家隔離照料寵物;在廣州,當地社區工作人員根據集中隔離居民要求,幫助上門喂養留守寵物;在石家莊藁城區,有三個村莊的村民全部異地隔離,隔離期間,18名工作人員當起臨時飼養員,為三萬多只牛、羊、豬、雞、狐貍以及難以計數的貓和狗提供食物和水。 11月15日,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通過微博發文稱,近日,上饒寵物狗被撲殺事件引發廣大愛心網友關注。文中指出,隨著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寵物已不單單是一個小動物,而是人類的伴侶、精神的寄托。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希望每一個生命都能被溫柔以待,用愛守護每一個生靈。 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支持并呼吁建立全國性的寵物隔離制度:生命面前人與動物都應受到平等對待,相關部門應建立全國性的寵物隔離制度。 對寵物該如何精準防疫 目前,雖有報道提到人感染后可能會把病毒傳給寵物,但并無證據證明被感染的寵物發病,且沒有出現寵物把病毒傳給人的情況。 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委員盧洪洲表示,在無疫情的地區沒有必要采取太嚴格的措施。 盧洪洲指出,目前沒有案例可以確認新冠病毒能在人與共同生活的寵物間循環傳播,但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曾表示,依據丹麥的實驗證據,新冠病毒由人傳播給水貂后,繼而由水貂回傳給了人類。因此,目前仍不能完全放下警惕,在流調觀察中不能忽視對寵物檢測甚至隔離觀察。 “在沒有證據證明寵物可以把病毒傳給人的情況下,我覺得把寵物進行隔離處理就行了。我們要進行嚴格隔離、嚴密監測,在隔離后證明寵物已經不具有傳染性、不再攜帶病毒的情況下,應該解除隔離。我覺得這才是科學態度。”盧洪洲說。 鄭州市愛心導盲犬服務中心主任關驪對記者表示,個人飼養的寵物應當視為個人財產,物權法對此有相關規定。當地工作人員在未經他人同意的情況下對寵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實屬不該。“寵物隔離制度國內尚無先例,可以嘗試制定并遵守。可以選擇主人與寵物集中隔離、寵物與寵物集中隔離、主人隔離社區喂養等方式。” 關驪表示,很多養寵物的人會將寵物視為自己的另一半。面對社會逐漸進入老齡化的現狀,子女不在身邊,老年群體更加需要陪伴,寵物就成了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防疫工作是政府職責,配合防疫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但在此期間出現的新的社會問題也亟待解決,如疫情期間寵物應如何處理的問題。這就需要多方溝通,相互理解,共謀良策。”關驪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