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編者按:民政部數據顯示,2021年度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舉行,今年考試報名人數躍升至82.9萬,比上年增長36%,創歷史新高。截至目前,我國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人員已達到66萬余人,開發設置社會工作專業崗位超過44萬個,各級成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超過1.3萬家。 記者近期采訪了云南、河北、山西、山東四省的4位參考社工,他們的故事映射出社工這個行業的發展景象。 楊麗娟: 社工是助人自助 201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楊麗娟成為云南連心社區照顧服務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參加幾次活動后,她認識到,需要關愛和陪伴的群體比較多,除了兒童和殘疾人,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年人也需要情感陪伴和關懷。 楊麗娟所服務的社區在昆明市,喜歡心理學的她經常與老人一起聊天,有時候會把從老家帶來的花生和核桃帶著,大家邊吃邊聊,她逐步了解到老人們的需求。“如果我有能力,就為老人提供開導;如果自己不夠專業,就請心理咨詢師幫他們解決問題。”漸漸地,楊麗娟幫助了不少老人和孩子,也收獲了不少服務經驗。 楊麗娟接觸到社工也是在2013年,她覺得這個群體做事既專業又特別有意義。“時間長了我才知道,社工就是助人自助,更多地接納和包容,追求和諧社區的理念。” 2019年3月,在電影院任項目開發總監的楊麗娟辭了工作,回到老家云南省南澗彝族自治縣進行公益創業。她走村入戶地開展調研,明確了服務對象為殘障人士和特困老年群體。今年8月,她創辦的南澗悉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當地掛牌成立,由云南連心社區照顧服務中心提供督導,楊麗娟與身邊的愛心人士一起開展服務。目前,該中心已承接南澗縣民政局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為當地集中供養的特困老人提供心理安撫和精神陪伴。 今年10月,楊麗娟參加了社工職級考試。她覺得,做公益要有強大的理論基礎支撐才不會走偏。她希望自己能順利拿到證書,助力機構今后的發展。 “以前,大家都不知道社工是什么。如今,政府工作人員、鄉鎮上的朋友都已慢慢了解社工,考社工證的人也多了。這種意識上的改變,是一種前進。”楊麗娟說。 段靜: 我對行業非常期待 段靜(化名)在大學期間學的就是社會工作專業,畢業時考取了助理社工師資質。三四年時間內,她從石家莊恒愛家園社工服務中心的一名普通社工成長為項目負責人。 成為社工之初,段靜參與的是恒愛家園社工的社區服務,為困難群體提供各類服務,同時還參與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并調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后來,她又開始服務失獨老人,主要內容是探訪失獨老人,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活動。“我們組織了醫療互助組,為失獨老人提供醫療關懷;還組織成立了修理小家電、手工編織等興趣小組。”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段靜和同事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開展線上活動,這需要大量的對接和組織工作。“我們在微信群開編織課程,團隊要提前構思,邀請授課老師,請志愿者把材料和工具提前送到老人家里去,提前給老人發通知、告知課程內容等。”段靜說,“我之前有線下服務失獨老人的基礎,與老人們比較熟悉,在群里預熱、互動效果不錯。” 成為社工的這三四年,段靜收獲很大。“剛入行的經歷,對于我的成長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服務失獨老人的經歷,則是一個能力提升的過程。” 今年,段靜報考了中級社工師。雖然考試結果還沒出來,但她對自己有信心,“畢竟有多年的實務經驗,而且我一直在學習和準備。” 段靜所在的恒愛家園社工目前持證率已達80%,這有利于承接政府購買社工服務項目和機構長遠發展。恒愛家園社工總干事張義德感慨,這幾年,石家莊社會工作的發展越來越正規,參加考試的人越來越多,社工的體量在增大,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的規模也在擴大。“這幾年政府工作報告幾乎每年都會提到社會工作,我對行業非常期待,希望有更大的作為。” 尹玉英: 社工價值需要被更多人看見 今年28歲的尹玉英在北京城市學院讀研究生期間,學的是社會工作專業。 2019年畢業后,尹玉英回到家鄉山西省太原市,在一家企業短暫任職后,第二年加入山西禾伴公益服務中心,“畢竟學的是社工專業,如果不從事相關工作,會有點遺憾。” 入職之初,機構申請了一個志愿服務機構能力提升項目,尹玉英負責項目推進并與各方對接。參加培訓的志愿服務機構大多是新成立的組織,培訓內容是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財務規范。這次培訓讓尹玉英收獲很大,更新了對行業的認知,也接觸到志愿服務的現實樣貌。 今年,山西禾伴公益服務中心承接了山西省民政廳的全省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孵化項目——老軍營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探索性項目。尹玉英從支持者的角色轉換為社工服務的執行人,直接在社區一線開展服務。項目選擇了兩個重點服務的社區開展工作,在民政幫扶群體基礎上,將“一老一小”納入服務對象中,從硬件和軟件兩個部分進行建設。“我們對場地進行規劃,并配備辦公和服務設施,創造一個安全的活動場所。同時,我們對困難群體進行探訪和陪伴,開展了一系列服務。”尹玉英說。 服務內容涉及開展主題活動、開展老年群體反詐騙活動、社區黨建、校園“五防”、兒童情緒管理等多個方面。此外,還組建了100個社區興趣小組,成功孵化兩家社區社會組織,幫助其規范化發展。 今年,尹玉英參加了社工中級考試。“把實務和學習結合起來,對我來說很有用。應考的過程其實是回顧理論和印證實際的過程。” 尹玉英感受到,近幾年,國家和省市對社工行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但在基層,社工的普及程度還需要提升,“我認為,社工的價值需要被更多人看見。” 曹偉軍: 社會工作將有巨大體量 曹偉軍本科學的是社會工作專業,研究生讀社會學專業,去年畢業后就入職濟南市歷下區善治公益發展中心,在中心運營的歷下創益園負責社工工作。“有專業的基礎在,我對社會工作一直有熱情。”曹偉軍說。 濟南市歷下區的社工事業起步較早,社工站建設項目已經實施了不短的時間。曹偉軍透露,歷下區目前已形成1個區級社工總站(歷下創益園)+13個街道社工站(由4家社工機構承接)+6個試點社區派駐社工的架構。其中,社工共有44人,平均年齡近25歲,平均工作年限近3年,人員素質較高。 曹偉軍剛來歷下創益園時,負責的是歷下區社工評估督導項目,開展中期和末期評估,并進行督導和培訓。今年,他負責歷下社工總站的升級——從此前的單個項目轉變為區級社會工作服務平臺。 長時間與一線社工接觸,曹偉軍頗為感慨:“服務對象情況比較復雜,考驗著社工的愛心、耐心和專業能力,我們在工作中很有成就感。” 大學本科畢業時,曹偉軍就通過了社工的初級職考,今年,他參加的是中級考試。“我選擇參考,就是鞭策自己繼續學習。社工考試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全面,包括法律法規、理論知識和實務,與我們現在的實際工作環境比較契合。考試中的一些案例在我們日常服務中就能遇到,這可以幫助我學以致用。” 曹偉軍對社工行業的未來發展抱有非常高的期待。“目前,社工站建設從中央層面開始推,這是制度化的建設,有很高的穩定性。社工站建立起來后,社會工作就會有巨大的體量,今后的社工服務將從聚焦困難群體轉為面向所有人,實現普惠性發展。” (據《人民政協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