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年,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按照《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的意見》要求,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助力脫貧攻堅的積極作用,貴州省民政廳推進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設街道全部開設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團隊,為搬遷群眾提供專業社工服務和組織開展志愿服務,助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近年來,貴州不斷提高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全力推動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高質量、專業化的社會工作隊伍秉持專業信念,運用專業方法,貫徹專業理念,不僅有利于社會治理水平的提升,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更是發揮著巨大作用。 目前,全省有社工機構105家,社會工作從業人員5.2萬人,廣泛分布在養老、殘疾人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他們在一線服務崗位,譜寫著貴州社工的精彩篇章。 貼心服務搬遷群眾 陪伴孩子閱讀、帶領老人做早操、組織居民開展活動……在黔西南州義龍新區木隴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工們每天行走在社區,了解居民的生活需求,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讓搬遷居民盡快熟悉居住環境、熟悉人群,解決‘新市民’盡快融入社區的需要。”義龍新區木隴街道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站站長陳帥說,社工站是民政工作的觸角,也是民政服務領域的延伸,社工從細節處入手,幫助搬遷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該社工站通過走訪、入戶訪談等方式,積極收集服務對象信息,及時發現服務對象的問題與需求。截至目前,這家社工站已簽訂個案服務同意書111份,為111名個案服務對象進行服務300余次。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貴州讓上百萬群眾搬出大山、住進城鎮,過上了幸福生活。如何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不僅是各級黨委、政府在思考的問題,貴州社會工作者也發揮專業優勢,為搬遷群眾提供貼心服務,全力提升搬遷群眾幸福指數,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2020年,貴州省民政廳投入1600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團隊,在全省8個市(州)40個縣(市、區)的64個新設街道設置了“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站”,為搬遷群眾提供專業貼心服務。 獨山縣望城社區集中安置點,已搬遷入住1818戶7406人。和多數安置點一樣,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小孩。 2020年7月,“社工黔行”項目啟動后,獨山縣望城社區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站,將社工的專業優勢最大化:在為搬遷群眾提供面對面、專業化、個性化服務的同時,還聯動民政服務力量、社區社會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和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共同開展服務。 服務站結合安置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開展個案輔導、小組活動、社區活動方面的服務。社工們從老年生活著手,向縣文體旅游局申請腰鼓、象棋等文化活動用品,利用重陽、中秋等節日,開展一系列活動,豐富老年生活。 “每周一和周四,我們都要做做手工,和老伙伴們聊聊天,過得開心哩。”79歲的吳正邦老人說,自己晚年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社工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很感謝他們的陪伴。 考慮到安置點行動不便的老人,社工們還推出“跑腿代購”上門服務,代買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定時詢問老人的健康情況,幫助老人解決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提高老人們的社區融入感。 “有時候停水停電,我們還沒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社工就來幫我們弄好了。”岑起權老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社工們為社區老人和未成年人組建了微信群,把接受服務對象的外出務工家人拉到群里,讓他們可以隨時跟家人溝通服務情況,實現了服務的雙向對接。社工用專業優勢,讓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依的目標能更好地實現。 目前,貴州已在64個新設街道設置了“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站”。這些服務貼近群眾需求,精準對標施策,增強了搬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加強專業隊伍建設 截至2020年,貴州省持證社工人才為3247人(初級2625人、中級621人、高級1人);2021年,貴州省民政廳積極動員,6243人成功報考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報考人數比去年多一倍。 一直以來,貴州高度重視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培養。 2015年至2016年,貴州省民政廳開展了貴州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和貴州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重點實訓基地的遴選工作,進一步完善社會工作專業培訓體系,加強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 2017年至2018年,貴州省民政廳聯合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貴州省民政事業單位社會工作崗位設置指導意見》《關于加強基層工會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為全省民政領域和工會領域的社會工作崗位設置及薪酬待遇提供了政策依據。 2019年至2020年,貴州省民政廳聯合省公安廳等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強禁毒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為禁毒等領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給予制度保障。 2021年,貴州省民政廳聯合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印發《關于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高質量發展 暢通參與鄉村振興途徑的意見》,同時出臺了《關于推進全省民政系統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初步形成了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架構。 為加快推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水平,近年來,貴州省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與人才激勵保障的實施意見》《關于做好首次高級社會工作師評審工作的通知》等“硬核”措施。 貴州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貴州將具體從本土社工人才培養、本土社工機構培育、行業平臺搭建、資源鏈接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推動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措施有力,目標明確:到“十四五”末,全省所有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陣地基本建成,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明顯壯大,社會工作人才突破10萬人。其中,持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者將達到5000人,社會工作領域重點人才新增400人,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將累計達7500人,社會工作人才支撐平臺(指導中心、培訓基地和實訓基地)超過100家。 發揮專業人才優勢 “鄉村振興需要人才,社工因其專業性、服務性等特點,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人才庫。”貴州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說,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的振興,更是社會發展從生活方式到文化、精神層次的全面提升,具有專業知識的社會工作者在其中大有可為。 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按照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貴州省重點人才五年倍增行動計劃》要求,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高質量發展,在保障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治理中更好地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優勢和作用,今年8月,貴州省委組織部、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高質量發展 暢通參與鄉村振興途徑的意見》,就匯聚社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加強農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利用農村廣闊天地和農民多元需求,培養和鍛煉鄉村社會工作領域實務人才、督導人才、評估人才、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等,多類型人才隊伍,支持農村社會工作行業組織發展,加強行業自律和管理。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技巧,提供情緒引導、困難紓解、資源鏈接、社會支持網絡修復等服務,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提供對困難人群的關愛服務。 ——以鄉鎮(街道)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站為核心,構建社會工作人才聚集地。按照“政府扶持、社會承接、專業支撐、項目運作”的主要思路,加快推進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體系,加大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力度,吸引社會工作實務人才提供專業服務,促進鄉村治理精細化、專業化水平提升,協助鄉鎮黨委、政府有效解決基層治理中的痛點和堵點。有序構建“社會工作站市級指導中心—縣級社會工作總站—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村社會工作室”的四級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形成基層公共服務綜合性支持平臺。 ——提升社會工作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能力。優先扶持發展服務鄉村治理的社會工作類社會組織,支持和鼓勵具備資質的個人創辦本地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扎根農村、服務農村。引導社會工作人才將農村服務對象由特殊困難人群延伸至有需要的人群,提升應對復雜問題和多元需求的服務水平。 ——推進社會工作人才與其他鄉村人才的協作。以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為核心,統籌整合社會組織的資源優勢、志愿團隊的服務優勢、公益慈善的資金優勢,共同融入并服務鄉村振興行動。 ——搭建社會工作人才信息化惠民平臺。充分運用“金民工程”社會工作信息服務系統,加強對社會工作人才的數據收集,匯聚人才服務資源,掌握行業動態,實現社會工作人才在線資格認證、登記注冊、信息查詢、教育培訓和使用流向動態管理。 前不久,貴州省民政廳公示了2021年省級財政資金支持“社會工作助力鄉村振興”項目立項名單。該名單顯示,貴陽市烏當區創新蔚藍社會工作服務社、畢節市社聯社工服務中心、晴隆縣阿妹戚托社會工作服務中心3家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將開展“社會工作助力鄉村振興”項目。 (據《貴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