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國首家社區動物文明建設協會登記成立暨社區動物文明建設經驗推廣會9月19日上午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會議的主題是全國首家動物文明建設社區社會組織的成立、文明養犬社區自治法治化實踐探討、社區社區組織備案的政策法律依據以及運行經驗推廣。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錢葉芳教授主持會議開幕環節。海天社區居民委員會城管委員汪博認為,社區、物業、協會聯動,流浪動物的確少了很多,而且環境也變得更好,社區也會將動物文明建設作為一個主要工作做。野風物業下沙區域總監左濤認為,養寵問題是每個小區,也是物業公司現在工作的一個難點,因為確實生活質量提高了,但業主自律這一塊還是做不到,動物文明建設協會的成立對物業這個工作幫助很大,希望每個小區都有這么一個組織協助小區管好流浪動物和養犬文明倡導工作。 在“文明養犬法治化實踐中基層自治的必要性”主題發言環節,杭州市城市管理局環境衛生監管處朱燕副處長認為,社區動物文明建設協會這樣的自治組織,是對政府管理的非常有益的補充,也是基層依法治理體系建設的一個探索,希望能夠形成成熟的具有復制性的創新和實踐經驗,形成一些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以便后續政府部門在基層自治方面做一些推進推廣。同時,她建議動物文明建設協會在運作的過程中應當依法依規,比如抓捕流浪犬是政府的職能,協會只能協助抓捕,不能越界。 杭州市城管局市容景觀中心市容秩序科高海波副科長對海天社區動物文明建設協會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開展宣傳活動,為社區養犬人提供服務,在免疫、驅蟲方面加強溝通。 錢塘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環衛管理科嚴建明科長提出三點意見,一是作為業務主管部門,肯定是支持這個公益社會組織配合政府做一些事情,但前提要在法規允許的一個范圍內開展工作;二是宣傳形式要多元化,可以組織一些公益活動,比如說通過邀請愛犬人士一起來分享養犬過程中的一些故事,交流安全經驗;三是要形成合力,在城管局的行業管理以及街道具體管理的前提下,一些政府的相關部門、社區物業以及公益組織甚至是市民群眾個人都能夠參與到這個養犬的管理中來了。 白楊街道辦事處犬類管理負責人施俊認為,社區常會因養犬問題發生糾紛,街道要進行規范。城市養狗中特別是自繁自養品種犬貓的現象非常嚴重,造成城市里的狗數量居高不下,疫情期間更加嚴重。現在有了一個社會組織,街道應該支持,希望大家共同建設好海天社區這個試點。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徐凱講師認為,不文明養犬問題以及流浪動物問題,實際上是城市社會特有的現象。陌生人社會、流動社會決定了人的行為與心理:一方面,陌生人社會中人的心靈孤獨需要尋找動物伴侶。另一方面,陌生人社會又決定了不規范養犬行為很難受到輿論的控制。高速流動的社會必然導致流浪動物問題不斷,高度陌生化社會必然導致養犬行為難以很好規范。因此,為了應對社會結構性難題,必須組織起來。通過組織化的方式去解決現代社會人的流動性困境和由此帶來的社區動物問題。 海天社區動物文明建設志愿者代表朱娟娟分享了海天社區動物文明建設協會的發展歷程和工作成果,她介紹了在有業主投訴不文明養犬行為和流浪動物擾民等情況下海天社區的人性化做法。因為社區、業委會、物業缺少人力、精力和專業能力,海天動文會應運而生,整合各方資源,匯集了本小區及周邊小區熱心業主、流浪動物救助專業人士、寵物醫生等會員團隊,在文明養犬和流浪動物管控中分工明確、團結協作,確保協會的工作順利推進。 “社區社會組織設立的政策法律解讀”環節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動物法研究所(籌)副所長徐凱主持。首先由山東大學動物保護研究中心郭鵬主任發言。郭主任認為,在處理社區中人與動物的關系問題上,我們就需要同時尊重與發揮人與其他動物的這種能動性。充分發揮社區自治的能動性,來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并減少職能部門的壓力,這都是未來社區管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社區問題是需要社區來解決的,社區的管理部門與社會自發的組織就成為這種轉化中的關鍵角色。海天社區是這種轉化的一個非常好的樣板。通過社區中關注公益問題的人的積極努力,我們真正實現了大學研究機構、社區管理機構、政府職能部門與社會自組織機構的聯合,實現了社區自治管理上的一個飛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錢葉芳教授全面介紹了社區社會組織設立的政策法律依據。政策依據包括《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等。法律依據主要包括地方養犬規定,野生動物保護法以及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第30條。錢葉芳認為,設立動物文明社區社會組織的意義在于協助政府和基層社區進行動物文明建設,落實動物文明法治思想;為動物保護志愿者正名,弘揚中華慈善文化;維護社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據法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