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64億,占比18.70%。為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是促進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重要方面。 根據“七普”數據,廣州有213萬常住老年人口。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以市域為單位,同時開展“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長期護理保險、醫養結合、康復輔具社區租賃”養老服務5項國家試點的特大城市,廣州率先進行基本養老服務探索實踐,著力構建起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養老服務格局。 讓所有老年人 都能“養得了” 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廣州已建立起以公辦和嵌入式普惠型民辦養老機構為支點、居家和社區為主陣地的養老設施體系,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100%,建設完畢179個頤康中心,251間養老機構建有養老床位7.5萬張。 另一方面,針對長者日漸多元的服務需求,廣州建立起以失能照護為主要內容,涵蓋全體老年人供需對接、服務供給、服務保障、醫養康養、權益維護的5大類24項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由財政負擔或提供資助,逐年完善、動態調整。同時,不斷拓展智慧養老服務功能,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打造“一站式辦理”“刷臉就餐”“關愛地圖”等一批優質養老服務應用場景。 除了及時回應長者養老服務需求外,廣州也確保了長者“養得起”。 隨著全市統一、結果互認、數據共享的老年人照護需求綜合評估制度的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入住公辦養老機構、享受由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等有了依據和保障。評估制度促進了養老服務精準匹配,確保全體老年人無論經濟能力和失能與否,均可公平享有可負擔、有質量的基本養老服務。 同時,廣州通過長期護理保險覆蓋全體參保人,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享受41項基本生活照料和密切相關的34項醫療護理服務提供保障,最高報銷4199.5元/人/月,有力增強老年人養老服務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 讓所有老年人 都能“養得好” 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構建過程中,廣州不僅著眼于“養得了”,也聚焦“養得好”。 在助餐配餐服務方面,廣州設置長者飯堂,實現鎮街、村居助餐配餐全覆蓋,并將醫療、護理、心理等項目融入助餐配餐服務;在醫養結合方面,廣州在社區建設以上門護理服務為主的護理站,實現對社區內各類老年群體提供基本醫療護理服務全覆蓋。此外,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由養老服務機構上門實現適老化改造、智能化設備、專業化服務“三入戶”,確保24小時全天候、全方位動態管理和遠程監護。 不過,養老服務投入周期長,服務周期也長。如何讓基本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這成為了許多城市面臨的一大課題。 當前,廣州不斷強化黨建引領,連續11年將基本養老服務納入市十件民生實事,并將基本養老服務納入區、街鎮黨委書記一把手工程,將基本養老服務納入專項考核和督查激勵措施。 為激活市場參與基本養老服務的活力和積極性,廣州健全政府資助支持政策,對民辦養老服務的開展、各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等予以資助。目前,廣州市75%的養老床位、98%的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97.5%的長者飯堂、95%的生活照料服務由社會力量提供,政府資助和政策推動社會力量成為基本養老服務供給的主體力量。 廣州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稱,廣州基本養老服務呈現“三高二低一多”,即高質量的發展體系、高標準的養老服務、高要求的綜合監管,低門檻的服務準入、低支付的服務保障,多元化服務供給。 “新的歷史起點,新的使命任務。廣州民政將以全國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會為契機,推動廣州市養老服務在頂層設計、服務供給、設施保障、要素支撐、綜合監管等方面再上新臺階。”上述負責人稱,廣州將切實提高老年人及其子女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探索基本養老服務工作創新發展的廣州實踐。(據《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