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時代的社區治理面臨著不同以往的挑戰。一方面,基層社區被各種行政事務所纏繞,無法抽取更多的時間精力回應各類社區治理和服務議題;另一方面,社區治理和服務需求呈現出愈來愈復雜化、多元化和個性化的三大特點,且居民利益訴求表達的意識越來越強、途徑越來越多,這使得社區治理困境重重。要尋求破解辦法則須整合多元主體力量尤其專業力量的深入參與。 基于這一時代背景和共同的治理理念,在通運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支持下,紫荊雅園社區“兩委”與北京通合行業建設參事服務中心合作推動社區自治共治的實踐探索,重點從培訓賦能、小微項目支持計劃、線上平臺建設和自治共治體系搭建等多維度切入,較快地形成了實踐探索的具體路徑和方式方法并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賦能營,助推社區工作者和居民骨干視野開拓和能力提升 賦能培力是社區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和自我組織以及自治共治有效推展的前提和基礎。賦能營將社區自治實地參學、社區自治典型案例分享、小微項目設計與管理輔導等相結合,再加上街道層面的優才計劃和定期培訓,大大開闊了社區工作者的視野,不斷優化社區工作者的治理理念、治理思維和治理能力,取得了很不錯的具體成效。 一是借助參訪學習東城區交道口街道社區公共空間及其運營和維護,增強了社區工作者對于空間挖掘和不斷賦能的意識和能力。在地社區居民骨干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和自我組織的實踐案例分享,使得紫荊雅園的社區工作者得到了不少啟發并在社區小微項目中得以實踐。比如借鑒共享工具箱的理念和想法,推出“田大媽雜貨鋪”,讓廢舊物品再利用并為居民們提供便利服務。 二是通過具體的行動實踐,將項目化的思維方式和便捷化的運作方式更深入地帶入社區工作和自治共治中,每個小微行動計劃都有相應社區工作者的陪伴支持,這樣就同步實現了社區工作者、居民骨干(含樓門長)、公益行動和社區組織的四重賦能目標,再加上社區“兩委”定期為居民骨干、樓門長開展的團建拓展、法律法規學習等系列支持。這些陪伴支持讓社區有心人更有力量地參與了社區建設和樓門治理,也更好地帶動了社區社會組織和居民們的參與熱情。 三是對于專業社會工作知識和方法的日積月累式常態化增能和學習,促使紫荊雅園的社區工作者(尤其是優才計劃成員)深化了對社工理念的內化外化和專業方法的應用嘗試,讓他們更善于用專業方法和創新手段解決問題。 二、開展小微公益行動扶持計劃,激發居民參與熱情和營造社區參與整體氛圍 居民和組織參與社區治理需要拓展更多的機會、渠道、平臺和載體,基于此便可以不斷產生系列化學反應,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社區參與感和積極性,促使居民參與社區建設整體氛圍的積極轉變。社區治理服務中使用小微公益行動計劃的方式激發了社區居民、各個樓門的參與積極性,不僅為居民參與社區建設開辟了新渠道,而且提供了具體實在的資金支持和小微創意,積極推動微治理帶來的大改變。 一是協助各樓門、各隊伍實現了從實際問題和需求(由社區居民骨干發掘形成的第一批需求清單及其對應的項目清單)出發而形成的小微公益夢想,引發和培育參與者的社區公共精神和責任擔當,激發社區居民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的內生動力。這也切實解決了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中的具體問題和需求,比如垃圾分類宣導、紅色教育傳承、社區文明停車、留京人員京味年、樓門臺階改造、舊物新生雜貨鋪等。這不僅僅擴展了居民參與的渠道,更為社區建設增添了色彩,增多了社區建設的溫暖故事。 二是“小微行動支持計劃”讓更多社區居民(包括社區兒童)參與進來,實現了社區居民身份的轉變(從問題提出者到方案設計者再到行動者),并在更大程度上讓居民感受到參與感、獲得感、歸屬感,同時也給各樓門、各隊伍建立一種積極的競爭氛圍,也就是爭先不服輸的競爭氛圍”。這一反饋也體現了項目化運作方式內在機理的一種外部顯現。 三是在每一個小微公益行動的設計、實施過程中,都有專業力量的支持和社區工作者的陪伴,創意引發、方案優化、實施跟進的過程中,不斷增強社區工作者的賦能能力和居民骨干、社區社會組織的參與能力,實現依托具體事務的“育人”目標。 三、助力樓門自治隊伍和社區自組織再發展,提升社區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水平 樓門自治是紫荊雅園社區的一大特色和品牌。樓門自治隊伍和社區社會組織一直是紫荊雅園社區治理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抓手,樓門長們、社區社會組織成員們在樓門治理和社區建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紫荊雅園社區共有15支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均在不同程度上發揮著積極作用。疫情期間,更多社區居民看到了社區居委會的辛苦工作,并參與到具體行動中,已形成一支由200余人組成的紫荊雅園抗疫志愿服務隊,可根據需要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由退役軍人構成的“初心”志愿服務隊,在向孩子們傳承紅色教育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樓門自治是紫荊雅園社區的一大工作亮點,樓門長隊伍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支隊伍涌現出了一批社區自治能手和樓門大管家,他們在樓門自治、樓門文化建設、鄰里互助等諸多方面彰顯了強大的社區內生力量。 四、開發“紫月HUI享”微信小程序,匯集共建單位資源并用其所長回應社區需求 智慧化社區建設是信息相對發達時代的新議題。依托社區微信號平臺,借鑒已有經驗,開發出了能夠簡化和便捷化居民社區參與的微信小程序“紫月HUI享”,讓居民每一個具體的參與行為都能夠被電子化地記錄和續存,引導樓門長、社區志愿者等以更加便捷化的方式參與樓院“自我管理”,實現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和志愿服務的信息化管理。與此同時,該小程序還承載著各項清單和資源平臺的信息化呈現功能,目前線上已存入紫荊雅園10余支社區社會組織和近10家轄區單位的基本信息,可供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隨時查閱。 聯動整合轄區內外各類社會單位資源并帶動其參與了社區建設是紫荊雅園社區的另一亮點。比如與中西醫結合醫院和京通醫院合作,共同建設社區健康小屋,并形成每周二、三的持續穩定服務,使得社區居民更加便利化地享有健康服務,真正地打造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健康社區。再有與華夏銀行等轄區單位合作為社區兒童舉辦小小銀行家活動,聯合華聯與企業商戶開展包餃子活動并慰問社區困難老人,為物業公司工作人員進行不斷賦能,增強其溝通能力和群眾工作能力,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物業與居民間的關系,促成了物業公司從早期的不配合到積極參與社區活動。這一系列的具體舉措大大地促進了各類轄區單位與社區兩委的積極互動,進一步促進了合區商居融合。 作者分別系民政部培訓中心培訓師、 通運街道紫荊雅園社區書記 盧 磊 黎永妹/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