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學生資助事關民生,連著民心。做好學生資助工作,是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基礎。2020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各級教育、財政等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完善學生資助政策,大力推進精準資助,持續加強規范管理,全面促進資助育人,各項學生資助政策全面落實,全年資助資金2408.20億元,資助學生14617.50萬人次,為抗擊疫情和應對汛情影響作出了積極貢獻,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學生資助政策 進一步完善 自2007年以來,經過多年努力,已逐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學校和社會積極參與的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了“三個全覆蓋”,即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本專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所有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 2020年學生資助資金中,財政投入共計1796.88億元,比上年增加347.33億元,增幅23.96%。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088.97億元,比上年增加262.03億元,增幅31.69%;地方財政資金707.91億元,比上年增加85.30億元,增幅13.70%。 財政資金占當年資助資金的比例為74.62%,是國家學生資助經費的主要來源,發揮了主導作用。其中,中央財政資金占2020年資助資金總額的45.22%,占當年財政資金總額的60.60%;地方財政資金占2020年資助資金總額的29.40%,占當年財政資金總額的39.40%。 2020年,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捐助等各類資助資金共計37.25億元,占資助資金總額的1.55%。 學生資助工作 水平持續提升 各地各校全面落實《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財〔2018〕16號),持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具體認定辦法,采取民主評議、量化評估、信函索證、大數據分析、個別訪談、家訪等方式,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精準度。教育部加強與原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中國殘聯等部門數據共享,定期比對建檔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養、孤兒、殘疾五類特殊困難學生名單,繼續推進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有力支撐學校和地方開展特殊困難學生認定和精準資助工作,確保最困難學生享受最高資助標準。 各地各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資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全員參與、各部門配合、各個教育教學環節統籌協調的資助育人機制,在思政教育、心理疏導、學業指導、能力提升、就業援助等方面,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方位關心和幫助,努力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北京、上海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印發學生資助資金管理辦法,構建“事前比對、事中督查、事后檢查”三位一體常態化監管機制,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資助資金核查工作。印發《關于做好學生資助資金發放有關工作的通知》(教財司函〔2020〕111號),督促各地聚焦疫情重點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重點關注建檔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養、殘疾、孤兒等特殊困難學生群體,及時足額發放學生資助資金,加大資金核查力度。 疫情汛情期間 學生資助工作順利開展 為應對疫情影響,教育部會同財政部在年初及時印發《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生資助工作的通知》(教財司函〔2020〕30號),督促各地各校確保“停課不停資助,離校不離幫扶”,對受到疫情影響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重點幫扶。 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通知》(教電〔2020〕363號)和《關于切實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學前至高中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通知》(教助中心〔2020〕66號),針對部分家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嚴重洪澇災害影響遭遇困難的情況,周密部署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學生資助工作,確保每一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 為做好疫情汛情影響下的學生資助工作,教育部及時完善資助信息系統,增加“是否遭受疫情”“疫情補貼”等相關統計指標,啟動全國受疫情汛情影響學生調研摸底工作。開發完成基層就業補償代償材料在線審核功能。會同有關金融機構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學生在線服務系統,方便續貸學生遠程無接觸辦理貸款手續。各地教育部門按照學生“離校不離幫扶”原則,通過線上辦公提前啟動春季學期資助工作,采取線上審核、分類處理等方式,順利完成春季學生資助資金發放。 各地各校學生資助管理部門在疫情防控期間,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主動摸排、提前掌握學生有關情況,對湖北籍學生、受疫情汛情影響突發困難學生及留校學生,發放專項補助、臨時困難補助、流量補助、防疫物資、慰問信等,切實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基本學習生活需求,引導學生以理性態度正確面對困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和勇氣。有關金融機構及時落實最新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關注特殊時期貸款學生的還款情況,有關省級學生資助管理部門適時啟動還款救助機制,減輕學生還款壓力。 助力教育 脫貧攻堅戰成效顯著 各級學生資助管理部門聚焦52個未摘帽貧困縣、“三區三州”地區,不斷加大學生資助政策和資金傾斜力度,優先保障這些地區學生國家助學貸款需求,確保每一名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失學輟學。提高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三區三州”地區各縣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金結余獎勵資金和代理費資金撥付額度,向有關6個省份撥付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金結余獎勵資金1139.55萬元,較上年增長124.44%;代理費資金570.03萬元,較上年增長17.51%。 建立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相關省(自治區)、市(州、地區)學生資助管理機構負責人實時聯絡、信息共享工作機制。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的學生資助工作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實時跟蹤督促指導各項資助政策落實。對西藏、重慶、云南、陜西、寧夏、廣西、貴州、四川、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區進行政策落實情況調研。制定《學生資助助力脫貧攻堅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各省份對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階段的學生資助工作開展自查,并通過組織專家組跨省核查、設立舉報投訴電話、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與視頻約談等形式開展專項整治。 各地進一步完善戶籍地與就學地相互協作的工作機制,采用線上比對與線下摸排互為補充的工作方法,精準識別每一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按照最高檔次給予資助。 資助人數和資助資金 持續增長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共資助義務教育學生7368.28萬人次,資助金額574.51億元。2175.45萬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享受生活費補助政策,資助金額217.36億元;3797.83萬學生享受營養膳食補助政策,資助金額314.79億元;地方政府資助1338.97萬人,資助金額38.95億元;學校資助26.45萬人,資助金額1.75億元;社會資助29.58萬人,資助金額1.66億元。 2020年,全國共有3797.83萬學生享受營養膳食補助政策。727個國家試點縣級單位(含兵團36個團場)約7.30萬所學校開展營養改善計劃,惠及農村義務教育學生2100.14萬人;全國1005個縣開展了營養改善計劃地方試點工作,覆蓋學校5.90萬所,其中,享受國家獎補政策的地方試點惠及學生1126.39萬人,不享受國家獎補政策的地方試點惠及學生571.30萬人。 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共有29.58萬人次義務教育學生獲得社會資助。其中,西部地區資助17.38萬人次,中部地區資助6.18萬人次,東部地區資助6.02萬人次。義務教育社會資助資金共計1.66億元。其中,西部地區0.73億元、中部地區0.44億元、東部地區0.49億元。 脫貧攻堅 重點學生資助情況 2020年,全國共有建檔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養、殘疾和孤兒五類特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幼兒)2305.45萬人,占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的38.72%。五類特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受助學生(幼兒)共計2428.23萬人次,累計資助金額475.73億元。 其中,全國建檔立卡受助學生(幼兒)總數1519.03萬人次,占五類特殊家庭經濟困難受助學生(幼兒)的62.56%,累計資助金額298.61億元;全國享受城鄉低保的受助學生(幼兒)總數760.49萬人次,占五類特殊家庭經濟困難受助學生(幼兒)的31.32%,累計資助金額150.86億元;全國特困救助供養受助學生(幼兒)總數15.98萬人次,占五類特殊家庭經濟困難受助學生(幼兒)的0.66%,累計資助金額3.87億元;全國孤兒受助學生(幼兒)總數20.97萬人次,占五類特殊家庭經濟困難受助學生(幼兒)的0.86%,累計資助金額5.42億元;全國殘疾受助學生(幼兒)總數111.76萬人次,占五類特殊家庭經濟困難受助學生(幼兒)的4.60%,累計資助金額16.97億元。 “三區三州”地區資助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一補”)、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學生(幼兒)627.27萬人次;累計資助金額106.61億元,其中,財政資金投入共計104.78億元(中央財政資金73.37億元,地方財政資金31.41億元),學校和社會資金1.83億元。 52個未摘帽貧困縣資助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一補”)、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學生(幼兒)440.99萬人次;累計資助金額46.96億元,其中,財政資金投入共計46.30億元(中央財政資金33.96億元,地方財政資金12.34億元),學校和社會資金0.66億元。 (據《人民日報》,有刪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