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近年來,惠州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為引領,不斷強化資源融合,建強服務隊伍,探索資金保障,打造品牌項目,全方位、多維度推進鄉村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提升行動。 如今,通過示范引領和平臺建設,越來越多人投身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志愿服務文明實踐中,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路上的奮斗者。一件件黃馬甲,如一朵朵文明之花,在惠州的鄉野間悄然綻放。 線上+線下 新平臺夯實鄉村文明實踐陣地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第二批全國試點縣——惠州市惠東縣,每逢周六,一輛“文明巴士”便會開進鄉村,把志愿服務送到家門口。作為惠州首輛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流動巴士,它不僅會到鄉村常態化開展義診、義剪服務,還想方設法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惠東縣愛心群志愿者協會秘書長張燕玲介紹:“到鄉鎮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有一個流動志愿服務點,可以為志愿者提供很大便利。”目前,該縣建成的5個流動志愿服務站和1個流動“文明巴士”,已成鄉村開展志愿服務的重要陣地。 目前,惠州已經搭建起體系相對完善的文明實踐陣地矩陣。截至今年8月底,該市共有131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揭牌,成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4400余支,為鄉村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提供了重要的平臺支撐。 在此基礎上,文明實踐云平臺也在惠州遍地開花。目前,該市已有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上線運營,形成了“點單”“派單”“接單”“評單”相貫通的服務模式,精準對接志愿服務需求,全力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 社工+志愿者 新形式壯大鄉村志愿服務力量 看電視,跳廣場舞,拉家常,或者打麻將……這是農村女性空閑時間普遍的娛樂方式。可是在龍門縣龍城街道,卻別有一番景象。 在這里,鄉村家庭婦女在街道社工站社工的帶領下做公益,去下鄉演出,去幫助別人,樂人樂己。一支原本只有三四十人的廣場舞隊,經過培育,不僅成立了女子醒獅隊,弘揚傳統文化,還發展成百人規模的志愿服務隊,幫助身邊的困難家庭。 如今,“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正成為村民的一種默契與追求。龍門縣“雙百工程”社工督導黃素梅介紹,這樣的改變是鄉村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與社會工作不斷深入結合的結果。“社工在服務過程中利用專業手段,向村民滲透志愿服務精神,為村民賦權增能,最終實現村民自發地組織公益活動,并帶動身邊親友參與社區共治。” 這種“社工+志愿者”的方式,已經成為惠州壯大基層志愿服務力量的重要手段。在志愿服務氛圍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惠州以“社工+”為抓手,利用社工的專業優勢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推動縣、鎮、村三級志愿服務隊伍發展完善。 今年,為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廣東省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全面啟動,到2022年底將實現社會工作服務站(點)100%覆蓋全省村(居)。在此背景下,“社工+志愿者”的優勢將愈發凸顯,鄉村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發展迎來新機遇。 據悉,除此之外,惠州還將通過推進實施“高校畢業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深入開展“益苗計劃”——廣東志愿服務組織成長扶持行動暨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等方式,培育發展鄉村志愿服務骨干,實現志愿服務遍地開花。(據《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