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皮磊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99公益日迎來了不小的變化。 除了時間線拉長,騰訊在配捐機制、產品體系、企業聯動、公益基礎建設等方面都進行了全面升級。另外,騰訊今年投入的資金也大幅增加,并明確提出要加大對一線公益機構和項目的幫扶。 對一線公益機構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因為根據歷年99公益日募款情況,每年排名靠前的始終有固定某幾家大機構的身影,且他們所募款項占總募捐額的比重越來越高,籌款“馬太效應”愈演愈烈。僅在99公益日短短三天時間,幾家頭部機構的募款額就能夠突破千萬甚至上億元。這樣的“吸金”能力讓其他機構尤其一些中小機構望塵莫及。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中小機構尤其草根機構萌生了放棄參與99公益日的念頭或疲于應付,有些機構轉而將精力放在了全年發展上,“感覺真的太累了”。不過,新的規則和機制又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如此以來,大家的心態有什么變化?于行業而言,騰訊如此大規模的激勵措施,是否會創造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期?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云南連心社區照顧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云南連心”)成立于2005年12月,是云南成立較早的省級社工機構之一。2017年初,云南連心在原有工作基礎和實踐經驗基礎上,啟動“公益連縣”計劃,扶持州市縣域公益機構發展。 截至目前,該計劃已扶持約50家公益機構,扶持內容主要集中在人才培養、持續陪伴督導、戰略咨詢、聯合傳播與籌資、資源鏈接與轉介、議題聯合實踐等方面。據云南連心公共關系總監張亞賢介紹,自2016年之后,云南連心一直在為當地中小機構參與99公益日做支持,如幫助機構入駐騰訊公益平臺、對接公募基金會、組織培訓及輔導咨詢等。 而此前幾年,云南連心也積極參與99公益日,但效果不是很好,籌款額從幾千到幾萬、幾十萬元不等。張亞賢談道:“我們的支持體系不足以支撐機構實現大額公眾籌款目標。雖然公眾參與人數能上來,但籌款額度提升還是很困難的,尤其對我們這類機構這一點更為突出。今年,我們支持了十余家組織在線募款,讓他們有能力使用互聯網籌款,不被拋下。同時,我們自己也聯合愛心企業發起了一個項目,目前正在開展線上募款。” 云南連心主任蘭樹記表示,近年來,公益慈善領域的資源更多聚攏在了大型基金會及一些頭部機構,一線社工機構尤其是西部地區的機構,長期依賴于較為有限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資金做支持,自身的業務研發及持續深耕服務方面都受到很多局限,面臨許多困難。 這一點,可能縣域公益機構體會更為深刻。 魯甸順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魯甸順心社工”)是在2014年魯甸地震后參與農村災后重建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一家本土社工機構,2015年5月在魯甸縣民政局正式注冊。據該中心主任張娥介紹,目前機構運作資金主要來源有三個:政府購買、基金會、公眾籌款。2021年前,三部分所占比例分別為30%、60%、10%。今年,機構運作資金構成比列發生了一些變化,政府購買及基金會合作基本持平,分別為44%、51%、5%。 “截至目前,我們共參加過三次99公益日眾籌,籌資比例從沒有超過機構整體籌資額的8%,99公益日籌款相對來說是極少的一部分。但我們在99公益日期間花費掉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已經是爭取其他項目資助的幾十倍了。三年來,連同配捐及各項激勵,我們籌款額最高的時候也就不到13萬元,而機構全員前前后后要折騰一個月。所以對于參加99公益日,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真心累!”張娥告訴記者。 沒有優質社會資源,加之服務對象也都是普通群眾,熟人籌款是類似機構最為常見的操作。但在張娥看來,類似小機構“殺熟式”的籌款其實是無法持續的。“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我們更期待99公益日對于我們這種非專業籌資機構增設‘公益項目創投’部分,讓專業籌款機構負責籌款,服務型機構專心做服務,籌款機構與服務機構良性合作,相互支持,把錢用到需要的地方,把服務也做到人心里。” 有一線機會都會嘗試 成立于2013年的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同心基金會”)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支持當地公益機構尤其縣域公益機構發展。善才計劃系列(包含公益慈善管理班、福建省公益傳播班、善才種子項目、梁秀基金、公益英才等)是該基金會重點打造的項目之一。 據同心基金會副秘書長饒冰潔介紹,截至目前,基金會已支持53家縣域公益機構,這些機構主要分布在發展相對落后的閩西、閩北片區,特別是革命老區、山區縣域。“主要是一些志愿服務協會、扶貧助困自組織等協會類組織以及社會工作機構。這些機構組織形態各異、規模大小不等,不過都有一個共通點,即專職人員大多為2到3人,運營資金大多在30萬元以下。” 2020年11月,同心基金會正式取得公開募捐資格。因此,面對今年99公益日,基金會也嘗試發起了自己的公開籌款項目。 “考慮到這是我們第一年以公募身份參與99公益日,所以與其他非公募機構合作比較少。不過,我們上線的項目是善才培育計劃,也是支持公益組織和人才發展的項目。為此,我們最近發布了一個激勵計劃,讓我們支持的縣域伙伴通過發起一起捐的方式來共同籌款,并通過基金會的渠道去傳播縣域組織的故事,讓更多人看到縣域組織,鼓勵他們去動員和激發身邊的資源,鼓勵大家去探索縣域籌款的方法和路徑。”饒冰潔告訴記者。 她談道,同心基金會參與99公益日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是從最初的觀望式參與到聯合式參與,再到鼓勵所支持的縣域機構共同參與的過程。雖然在99公益日籌到的款項不是機構的主要募款來源,但基金會的籌款額和籌款人次每年都在穩步增加。 “隨著99公益日規則的不斷變化,基金會的認知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從最初認為99公益日是一年一度的籌款機遇,到認為99公益日是一個鍛煉機構能力以及向公眾和各相關方展示自己的一個公益節日,是基金會講好項目故事、傳遞機構價值主張的一個時機,同時也是在動員的過程中和各相關方有更多更深連接的時機。”饒冰潔表示。 這一點,也體現在同心基金會對一線機構的支持上。 寧德市益本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益本社工”)是同心基金會“善才種子”項目支持的初創型社工機構之一。兩年間,該項目為益本社工提供了持續的小額資助,用于機構初創的發展資金。雖然是小額資助,對該機構而言卻是一筆非常重要的支持。 “除了同心基金會的資助,雖然還有一些熟人或社會愛心人士的幫扶,但對機構發展來說遠遠不夠。”據益本社工負責人吳成福介紹,他們申報的“善才種子”項目今年已經完結,但因為疫情影響,機構還未接到新的項目或資助的支持。所幸在今年8月份,機構在同心基金會申請到專項資助的助老項目,支持機構渡過難關,同時幫其連接和拓展了社區資源。 今年,益本社工與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會合作參與99公益日籌款,并簽署了兩年合作協議,99公益日是雙方合作的試水階段。“我們之所以要參與99公益日籌款,是因為機構生存壓力過大。尤其在后疫情時代,像我們這樣的機構已經在生死存亡的邊緣掙扎,而99公益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參與公眾籌款的契機,只要有一線機會我們都會去嘗試。” 需要積極引領和示范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99公益日期間,公眾捐贈額從1.27億元上升至23.2億元,捐贈人次從205萬上升至5780萬,分別增長了17倍、27倍。其中,2020年99公益日公眾互動量接近19億;5780萬人次愛心網友通過騰訊公益平臺捐出善款23.2億元,加上愛心企業3.24億元配捐和騰訊基金會3.9999億元配捐,2020年99公益日募款總額達到了30.44億元。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從2019年開始,地方慈善會系統開始成規模地參與99公益日并展示出超強的動員能力。據《公益時報》報道,2019年99公益日期間,在參與募捐的機構排行榜中,除第一名沒有變化外,第二名至第五名幾乎都被地方慈善會占據。 專家表示,一方面,一些行政色彩濃厚的機構敢于參與到具有競爭性的籌款活動中來,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具有行政背景的慈善會系統的參與,可能會大大擠壓民間公益組織的籌款空間。此外,通過歷年99公益日數據分析發現,行業資源越發集中在頭部機構,其籌款額占99公益日總體募款額的比重越來越高,“馬太效應”也越發明顯。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一些中小公益機構尤其一線社會服務機構而言,參與99公益日雖然意味著很大的壓力和挑戰,甚至“付出遠大于回報”,但似乎又是無法繞開的話題。那么,今年騰訊對99公益日規則及玩法的一系列調整,能夠解決大家的憂慮嗎? 在蘭樹記看來,今年99公益日規則的變化是一次很好的升級,也契合了當前國家對第三次分配的要求。“騰訊更多關注到一線機構、支持一線公益項目,也有助于公益資源的均衡分配,應該會起到一定的風向標作用。” 饒冰潔也表示,行業發展確實需要標桿性機構去引領和示范。“不同類型的機構在行業生態中有不同的使命,頭部機構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而那些看起來資源缺乏的縣域機構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本土優勢和深入群眾的優勢。這些觸達最后一米的優勢,在另一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珍貴的資源。如何能夠讓行業中不同類型的機構都在99公益日這場公益盛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未來實現合作共贏,這是可以探索的。” 有分析稱,99公益日的一系列變化也體現了騰訊今年以來新的戰略格局,如從關注籌款的持續性、項目的有效性到公益機構的長效發展等。對一線公益機構來說,籌款是關鍵的一步,但把公益項目做出成效更是重要的一環,而讓公益項目產生成效并且能夠回應社會關切,也是公益機構的立身之本。 “99公益日已走至七年,騰訊在創造了公益行業一大盛會的同時也在著眼更長遠的發展。未來,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平臺的規則、優勢資源,引導和激發更多縣域公益機構的活力,促進區域公益生態的形成,讓公益力量也能參與到國家所倡導的時代使命中,這一定會是一件充滿價值的事情。”饒冰潔談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