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蘇小星 “這些蔬菜不能放太久,我們還要連夜送過去。” 6月12日凌晨2時,貴州從江縣下江鎮下起瓢潑大雨。當大多數人進入夢鄉,村民王子陽(化名)和幾位朋友被這場雨淋得更加焦急。村路旁是4噸大米、雞蛋、南瓜、茄瓜。他們一字排開,急忙忙把瓜菜塞進王子陽的小貨車。這些都是一位鄰居四處收購回來的,目的地——一千公里外,廣州芳村。 自2021年5月21日,廣州新增一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起,當地每個人都在焦灼的夏日鉚足勁,和病毒拼速度,芳村地區更是實施封控或封閉管理,只為堵截病毒。“廣州會不會缺物資?希望我們稍微能幫上忙。”當晚,王子陽連夜趕路。他不知道的是,這條貴州馳援廣州的路線上,不止從江縣的小貨車。 貴州畢節市、安順市、都勻市、平塘縣、獨山縣、三都水族自治縣、長順縣、惠水縣……過去,廣州對口幫扶過的貴州人們不約而同籌措物資,沿著高速公路一次次輸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串成了一條長達1000公里的物資捐贈線。人們說,“這不僅僅是支援,也是報恩!” 整個鎮幫忙采購物資 6月11日,貴州從江縣下江鎮格外忙碌。王子陽的鄰居王朋(化名)正挨家挨戶,到各個農民家中收購大米和蔬菜。大米、雞蛋、南瓜、茄瓜……人們問他,出什么事了。他一說——“支援廣州”,這事立馬在下江鎮傳開了。一天時間,大把大把的人加入采購隊列,4噸糧食和新鮮蔬菜到手,大家對“廣州”,有特殊的情感。 從江縣曾是貴州省50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當地輟學率一直是讓人最頭疼的事。 2006年,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蝴蝶助學專項基金在從江縣22個鄉鎮開展助學工作。其中,下江鎮有許多破舊學校,孩子的學習環境很差,蝴蝶助學在廣州募集善款,進行危校重建,并一對一資助下江鎮困境學生繼續上學。王朋正是在第二年,成為了蝴蝶助學在當地的一名協助者,每年在鄉鎮一同走訪,了解學校需求,同時也在見證越來越多的孩子們有書讀。 不僅是王朋,下江鎮的人們都將近些年的變化看在眼里。 當廣州發現本土疫情,王朋找到了蝴蝶助學的朋友們,希望了解當地物資需求,得知有志愿者在封控、封閉區域內對接支援食材,一場支援計劃便即刻啟動。下江鎮各個村人一起幫忙買食材,但蔬菜不能放久,需要立馬運輸,王朋又找到了王子陽。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村民連夜冒雨搬食材。 那一天,王子陽還找了伙伴坐在副駕駛,在15小時路程里,兩人足足輪換了五六次,在6月12日下午四時,才送到芳村。他回憶道,“后來就是里面的志愿者接力了,說已經將物資分成一份份準備派發給居民。” 而王子陽則在回去路上的一個服務站,足足睡了一夜。 四批支援物資到達 而在同樣曾是貴州省50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的獨山縣,已經發起了第四輪捐贈。 “獨木不成林,山水永相依”。在前往廣州的高速公路上,掛著這一句橫幅的車輛在短短數天時間,已經四次往返于貴州和廣州。在一次支援物資出發送往廣州前,穿著不同服飾的獨山縣人們還特意留影,背后的人們手牽手,高舉示意一起守護廣州。一位當地居民說,“獨山和廣州,一直有一份情義在。”而愛心捐贈也在持續進行中。 一位愛心人士回憶道,貴州獨山一直得到黃埔區的援助,大到生豬養殖場、食用菌基地、社區扶貧車間、幼兒園,小到產業路、引水工程、村衛生室、創業小木屋,背后都有廣州的身影。獨山縣的每一個深度貧困村寨,每一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都因此獲得巨大的改變。 時間回到5月底,貴州省獨山縣的人們從新聞中了解到當地的疫情防控情況,開始相互傳話——“一起支援廣州”。在當地,布依族農民周安均父子率先表示捐1噸大米和4.5噸蔬菜,成為一場愛心援助接力活動的最早參與者。緊接著,當地企業家王紹平跟著捐獻了1噸大米和1噸水果;隨后,另一家愛心企業也捐獻了3噸大米。還有市民匿名捐贈,不留信息,只留下一句話——“我們幫一把手,理所應當。” 愛心浪潮停不下來。 與此同時,物資也需要有效對接。而廣東省第一扶貧協作工作組獨山縣工作隊隊長劉昕透露:“現在要求捐贈的企業很多,我們一方面要求企業量力而行,一方面也在及時了解廣州疫情封控區域的物資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獨山縣更多愛心企業已經在開展第五批生活物資的籌措,截至目前籌措到十幾噸的大米、雞蛋、蔬菜、瓜果等食材,不日即可裝車發往廣州。 企業組隊找商務局 有村民自發捐贈;也有一個縣全力支援;當然還有愛心企業組隊。 就在從江縣、獨山縣紛紛行動的同時,貴州畢節市的農產企業紛紛找到了商務局。6月8日,三車滿載包菜、土豆、大米、雞蛋、核桃乳等物資的車輛從貴州云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包裝基地集中出發——整整一百噸。 張天榮是貴州云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也是此次捐贈物資的帶頭人之一。他回憶道,“之前我和妻子接到一個廣州友人的電話,才具體了解疫情下的物資情況。”早些年,在畢節土生土長的張天榮曾在廣州工作過一段時間,后來,一系列扶持和招商引資政策出臺,他再次回到家鄉,“這背后,廣州給了很多支援”。 自幫扶以來,廣州市幫助銷售畢節農特產品65.91萬噸,銷售收入35.39億元。 “做人要感恩。都說創業艱難,但回到畢節,大家得到實打實的幫助。”彼時,張天榮第一時間想到了支援,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而貴州臻天賜商貿有限公司、貴州織金慷驊農資集團有限公司、畢節市茂源家禽養殖有限公司和貴州陽光食品有限公司等不同程度得到廣州幫扶的企業不約而同,想法一致。 “我們都沒事前溝通過,當時一說要捐,大家都知道是在做什么。”貴州織金慷驊農資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張艷說,大家找到了畢節市商務局,在畢節市商務局和廣州市商務局的牽線搭橋下,華潤萬家協助配送。6月8日那一天,大家就在發車現場,不斷大喊加油,每個人都斗志昂然。 “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報恩,大家都經歷過苦的日子,也得到過別人幫助,心里很深刻,知道需要幫助時,就該有人伸一把手。這種互相支援的理念,早已在苦難的日子里埋下了種子,即便農業在疫情下受影響很大,但有人需要,我們就站出來。”張艷說。(據《善城》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