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蘇小星 5月21日,廣州新增一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病毒傳播速度快,傳播能力強,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整座城市,再次投入到與病毒的賽跑中,跑贏病毒的關鍵在于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切斷感染鏈條……在這座‘慈善之城’,社工、志愿者、慈善組織紛紛行動,他們通宵達旦、掃樓走訪、籌措物資,每一個簡單的行動背后,都藏著一段溫馨的故事。 5月底,廣州市慈善服務中心、廣州市公益慈善聯合會發出了關于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議,慈善組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高效促進慈善資源供需有序對接,將慈善資源送到最迫切的地方,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慈善力量;同時,下沉社區,在慈善資金籌集、社工專業服務、心理輔導、人文關懷、救助救護等發面發揮作用。 凌晨3點的挑戰 5月27日晚10時,荔灣南源街。對著鏡頭,醫務人員、街道工作者、社工就地站成兩排,舉起了大拇指,拍下了一張合影。過去30小時,他們幾乎一刻不停地連續作戰,就在同一個地方,為社區6000多位街坊進行了核酸檢測排查。結束那一刻,每個人聲嘶力竭,卻也心滿意足——只有這樣,才能助力切斷病毒傳染鏈條。 藍小玲是廣州市北達博雅社會工作資源中心的一名社工,也在合影中。在她的記憶中,核酸檢測從26日下午4點開始,排隊最長時,足足1000人。大家有數不盡的問題,現場又吵又熱。藍小玲等人一邊指引,一邊解疑答惑,回答上千個問題,喉嚨不到一晚上就沙啞了。 數百近千人需要指引,人手不夠,與此同時,藍小玲的家人也在找自己,“說孩子之前發燒還沒退,希望我回家一趟先。” 她想著先忙完,然后立馬趕回家。藍小玲沒想到的是,這一忙就是一個通宵,“凌晨3點是最挑戰的時候,人突然少了,以為就結束的時候,繼續有街坊來排隊,隊伍看不到盡頭。”這時候,大家都互相打氣,沒說累沒說苦,直到天明。 “27日早上,我回了一趟家,照顧了一下孩子,看著他睡了一會覺,緊接著又回到街道現場,開始繼續新一輪的核酸檢測排查支援工作。合影那一刻,她深信:這場仗,“我們能贏”。 在南源街2公里外的彩虹街,防疫工作同樣緊張。 “一切實在進展得太快,太緊張了。”謝浩華和他身邊的社工伙伴,幾乎一天沒停過,每一天的目標,都是實現轄區核酸檢測一戶不落,不落一人。可這說著容易,核酸檢測點臨近馬路,隊伍一長,“打蛇餅”,浩浩蕩蕩排到馬路邊,大家心里都急,而且疑惑多——“什么時候出結果”“表格怎么填”“什么時候能檢測”……全都需要人解答。 醫務人員全力以赴核酸檢測,現場,廣州市中大社工服務中心社工全力支援。 受過街坊焦急下的罵吵,也接收過居民善意的糖水,后來他們還開始走遍彩虹街十一個社區,探訪了2000多戶家庭,了解街坊是否及時核酸檢測,每天晚上十一二點起步才能回家。 在一次凌晨1點,謝浩華還記得,一位年輕社工伙伴家住佛山,家里人擔心她在荔灣的風險,希望她不要冒險了,一再催促回家。伙伴忙著忙著,眼淚止不住地掉,“大概是覺得過意不去,這時,我們也只能拍拍肩膀。”但無論如何,大家心中都清楚:這件事情,社工不參與進來,現場就更慢,和病毒的賽跑就更慢。抹抹眼淚,繼續堅守崗位,助力排查加速。 凌晨二三點,謝浩華開車把年輕社工送回佛山,她的家人就站在馬路邊——焦急等待。看在眼里,這件事讓每個人一陣觸動:這一切努力和付出,終不能白費,也不會白費。 結婚紀念日的特別決定 也是這幾天,荔灣區街坊阿強做了一個特別的決定。 5月底,本是他和妻子的第13個結婚周年紀念日,每年的這個時間,都是這段愛情最有儀式感的節日之一。然而,2021年,突如其來的本土病例和接踵而至的排查、防疫讓這一天變得尤為不同。看到街坊們排隊檢測核酸,醫務人員一個個通宵奮戰,從白天到晚上,從深夜到天亮,社區工作者更是全程支援,而等候的人依舊黑壓壓一片。于是,他要了一件黃馬甲,上一線。 結婚周年紀念日這一天,他加入了核酸檢測的志愿工作,負責在隊伍中協助長者掃碼登記。社工和社區工作者都忙不過來的時候,阿強站了出來,他說,“一些老人沒有手機,或不懂得如何掃碼,需要不少工作人員在隊伍中幫忙操作手機,可以幫到他們我感到很開心。”一直到深夜,阿強在朋友圈半開玩笑道:“這個周年紀念日有意義,還解鎖了一個冷飯盒。” 有社工和他在評論區開玩笑道:“你老婆會不會吃我們的醋啊?”“怎么會,有共識!”他說。 都說廣州是一座充滿人情味的城市,實際上,這座城市的人情味體現在方方面面,包括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包括社區守望相助,也包括大義當先。 志愿者群體涌現 同是荔灣區街坊的小靜,原來在園中園社區排隊做核酸檢測。 排隊、排隊、排隊、不知會不會排到天荒地老……看到一條長長的隊,總有街坊調侃。誰能讓這個隊伍速度快點,再快點?“我行我上”。誰也沒想到,小靜做完核酸檢測后,立馬找社工要了一件黃馬甲,轉身就投入到隊伍秩序指引的工作中。 “很多群眾都不懂如何掃碼登記。”在27日這一天,她的一個毅然決定,讓她在現場持續支援了12個小時,“太陽十分猛烈,我身上的衣服被汗濕了一次又一次,有時候一些居民還主動遞紙巾給我擦汗,讓我十分感動。”比起五月的驕陽,更令她激動的是,社區核酸排查的進度一天比一天快,后來,她更是跟著社工一同走訪入戶,了解是否有街坊被落下。 而在更早前,小靜也一直參與到社區疫苗接種的指引工作。從今年4月至今,累計志愿時數達到200多個小時。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社區有需要,我立馬過來”。 核酸檢測大范圍排查,志愿者是必不可少的力量。 自26、27日,荔灣全區浩浩蕩蕩地核酸檢測后,越秀、海珠相繼加入了全區大范圍核酸檢測的序列中。面對數十上百萬人的核酸檢測排查任務,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全局。但這時,每一個廣州人的朋友圈都被一則消息刷屏了—— i志愿發布志愿者招募、廣州海珠越秀核酸檢測點志愿者預招募、慈善組織和公益行業從業人員紛紛轉發朋友圈。而在一個又一個志愿者招募群組內,人數不斷增長,爆滿,“我馬上到!”“我可以通宵”的回復從未停止,讓人熱淚盈眶…… 在越秀區,5月29日20:56發出疫情防控志愿招募令。一時間,刷屏朋友圈,越秀還向去年參與抗疫的1000多名志愿者發送招募短信,吹響“再出發”集結令。到了第二天凌晨,招募貼累計瀏覽超9萬次,1131名志愿者報名。 烈日下,904名志愿者在18個街道162個核酸檢測點上崗。有志愿者半開玩笑道,“一支穿云箭,真的有千軍來相見。”“志愿群又滿了,三群建起來!”“齊心協力同奮戰,堅守崗位護家園”,在這座城市,最不可小覷的,就是志愿者的力量。 慈善組織動起來 在這場疫情的“大考”中,慈善組織同樣參與了進來。 廣州市慈善會發動華潤萬家、廣東太古可口可樂有限公司、香雪亞洲飲料有限公司向廣州市東升醫院黃埔院區新冠疫苗接種點捐贈50400瓶礦泉水,慰問為疫情防控辛勤付出的接種點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聯動廣州探途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向海珠區捐贈1萬只口罩,800件防護服用于一線社區防疫工作。 譚潔婷是廣州市普愛社會工作服務社承接運營的光塔街詩書社工站主任。她說,社工在回應居民的時候說話方式非常重要,除了回應居民的問題,對于出現焦慮感的居民,也及時幫助他們舒緩情緒,溫和地安撫他們不安的心,給予情緒支持,讓居民能夠安然應對疫情。 在她看來,現階段社工發揮的,主要是支持者的專業角色。 “電訪、入戶探訪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知會’居民檢測核酸,也會及時發現并對居民的情緒、壓力進行疏導和安撫,科普一些關于疫苗接種、核酸檢測的知識,答疑解惑,讓居民減少憂心和不安。” 而在海珠,作為“疫”線工作人員,海珠區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等一大批“逆行者”不分晝夜堅守崗位,展開疫苗接種、核酸檢測、社區排查、秩序維護等防控工作。 面對疫情“大考”,海珠區慈善會聞令而動、主動作為,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發動榮譽會長、副會長、理事及愛心企業、熱心組織、善長仁翁等社會力量募集資源。在五月底,上午舉行疫情防控慰問物資捐贈儀式,捐贈價值超過15萬元的愛心物資,慰問一線醫護人員。 到了下午,海珠區慈善會聯合榮譽會長單位、副會長單位代表以及愛心單位分別到社區核酸檢測點開展慰問活動,送上功能性飲料、飲用水、牛奶、八寶粥等各類急需物資約420箱,總價值超過4萬元。 一位志愿者說,這場抗疫行動,公益慈善同樣容不得一絲慢。如今,廣州各區正積極戰疫,志愿者、社會組織、愛心企業紛紛助力。這是一座慈善之城,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相信,只要各方協力,就一定可以撲滅疫情。 (據《善城》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