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全團‘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級團組織深入貫徹黨中央部署要求,把青年社會組織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群體,突出社會領域青年特色,聚焦‘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廣泛組織動員,創新方式載體,指導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青年社會組織中扎實開展、取得實效。 立足青年社會組織群體特征,加強頂層設計,讓黨史學習教育“火起來” 在全團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各地主動適應不同類型青年社會組織的群體特征和運行規律,緊扣黨史學習教育目標任務,精心策劃部署,通過創新動員方式、完善培訓體系、線上線下結合等手段,建立適應社會領域青年特點的學習機制,在青年社會組織中持續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團中央把深化黨史學習教育作為推動青年社會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制定發布工作指引,將其納入組織骨干培訓體系和組織建設質量評估體系,建立扁平化推進機制,強化對基層的直接指導和推動。江蘇團省委部署開展“新青年 心向黨”社會領域青年學黨史系列活動,將黨史課程納入“青益訓練營”,通過歷史學習、專業培訓、社會實踐、高端研修等,建立常態化的青年社會組織骨干黨史學習教育機制。上海團市委動員社會組織青年與老黨員結對學黨史,做到每月一次上門走訪、每月一次志愿服務、開展一次深入交流、拍攝一張紀念照片、聆聽一節集體黨課,并以“口述人生”的方式記錄最難忘的黨史故事和最真實的思想感悟。浙江團省委以“我在‘三個地’學黨史”專題學習活動為抓手,廣泛動員青年社會組織骨干參與黨史學習教育,累計舉辦集中學習活動100余場次,發放黨史學習資料2000余冊,覆蓋青年10萬余人次。 突出青年社會組織認知特點,創新方式載體,讓黨史學習教育“潮起來” 各級團組織針對青年社會組織成員思想認知規律,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方式、手段和載體的創新,注重發揮青年成員自身創造力,運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方式,精心設計一系列主題鮮明、內涵深刻、時尚新穎的學習活動,不斷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主動性和實效性。團中央以“學好百年黨史 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組織全國街舞聯盟青年骨干開展系列創研活動,舉辦“信仰的力量”主題展演,將黨的精神、黨的故事融入作品創作中,使新興領域青年不斷深化對黨史的理解和感悟。江蘇團省委在青年社會組織中策劃開展“讀黨史 悟思想”主題讀書分享活動、“點贊百年”視頻接力挑戰、“星火燎原——擎黨旗 跟黨走”黨史學習網上打卡等系列學習活動,引導社會領域青年研讀黨史經典、分享學習心得、交流成長體會。江西團省委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舉辦“軍旗升起的地方”紅色故事百人團招募活動,以誦讀紅色家書、紅色故事宣講、現場黨課等多種形式,組織社會組織青年走進學校、企業、社區、軍營等地進行紅色文化宣講,傳承紅色基因,傳播紅色文化。廣西團區委面向“西部計劃”青年志愿者策劃舉辦“奮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主題演講比賽,組織志愿者們追憶紅色歷史、講述基層故事,展現新時代青年志愿者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浙江慈溪團市委推出“餐桌上的黨課”,聯合青年社會組織及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群體,把黨史課堂搬到了餐桌上,閑暇時間掃一掃餐桌上的二維碼,就能聽到一段由青年宣講團講述的紅色歷史。 組織青年社會組織走進黨史,注重實踐育人,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 各級團組織充分運用各類紅色教育資源,組織青年社會組織骨干成員開展講述黨的故事、緬懷革命先烈、走訪紅色地標、尋訪英雄模范等系列實踐活動,將紅色遺址、革命遺跡轉化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課堂,引導青年在尋訪實踐中感受百年黨史、體會初心使命。福建團省委舉辦“紅色筑夢之旅”實踐活動,組織青年社會組織成員和新興青年群體骨干深入龍巖長汀、上杭等地開展國情調研,看舊址、做訪談、聽故事、受教育,用實際行動追尋先烈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寧夏團區委組織青年社會組織骨干參觀閩寧鎮鎮史館、閩寧鎮趙鴻農民文化大院、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等紅色教育陣地,深入學習體驗中國革命史、脫貧攻堅史。青海團省委開展系列紅色尋訪活動,組織青年社會組織成員深入海北藏族自治州“兩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海東市循化縣西路紅軍紀念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紅軍溝等地,領悟黨的偉大成就、傳承黨的優良作風。湖北襄陽團市委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重溫解放襄陽戰役”主題實踐活動,組織社會組織青年參觀蕭楚女紀念館、重走解放襄陽路,在尋訪實踐中引導青年賡續紅色血脈、擔當時代責任。 結合青年社會組織職能定位,扎實服務群眾,讓黨史學習教育“實起來” 各地普遍立足各領域青年社會組織自身專業優勢,以各類公益服務項目為抓手,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幫助基層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把黨史學習成效轉化為投身社會建設的實際行動。團中央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在全團部署實施“社區青春行動”,探索建立人員、項目、陣地、資源“四位一體”工作模式,廣泛動員青年社會組織踴躍投身基層社區治理。北京團市委以“黨史學習銘記百年芳華、社會治理展現青年風采”為主題,推出黨史知識競賽、青年社工訪談、能力提升講堂、推選優秀組織、落實公益項目等“七個一”系列活動,動員青年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首都建設和社會治理。上海團市委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學黨史、辦實事,青年社會組織在行動”系列活動,引導青年社會組織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定期開展社區微調研,幫助解決社區治理的難點問題,并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開展“進社區”沙龍等活動。寧夏團區委借助12355綜合服務平臺,組織志愿服務類團屬青年社會組織發揮模范作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永遠跟黨走 青春獻祖國”“閱書房里學黨史 寶湖公園辦實事”等系列實踐活動,幫助青年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四川團省委積極動員青年社會組織、新興領域青年在“志愿四川”平臺注冊成為志愿者,共同參與“青春志愿”系列活動,就近就便深入基層社區開展助困扶貧、關愛革命老區困難群眾等志愿服務活動。海南團省委積極動員青年社會組織參加“鄉村振興 志愿先行”志愿服務行動,深入鄉村基層開展政策宣講、禁塑宣傳、助學支教、健康幫扶等活動,引導青年在鄉村振興實踐中接受思想熏陶。 聚焦青年社會組織實際需求,密切聯系引導,幫助青年社會組織“強起來” 各級團組織把加強青年社會組織的聯系、服務和引領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當前各領域青年社會組織特別是縣域團屬青年社會組織建設發展的現實需求,深入開展調研、加強資源對接、規范組織建設,更好地幫助青年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團中央深入實施青年社會組織“伙伴計劃”,持續扶持100家團屬青年社會組織參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服務項目,幫助青年社會組織不斷提升服務基層、服務青年的專業化意識和水平。天津團市委以黨史學習教育為載體,深入全市團屬青年社會組織開展專題調研,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下共青團和青年社會組織的作用發揮路徑,形成系列調研成果。湖南團省委實施團省委班子、部門主要負責人分別聯系14個市州“聯點督導”制度,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青年社會組織團建工作深度融合,部署學黨史促團建工作任務,推動具備條件的青年社會組織建立團組織。吉林團省委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打造貼近青年社會組織的互動交流平臺,建設吉林省青年組織孵化基地,免費為青年社會組織提供學習、辦公及活動場地,實行“零門檻”“零收費”和“零關閉”三零原則,為青年社會組織更好地成長發展創造積極條件。 (據《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