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皮磊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六一’有點特殊。 當天,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開始施行,其中新增并完善了多項規定,吸納了近年來國家發布的一系列未成年人保護司法新規定的理念與制度探索,有效回應了社會關切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迫切需求。 同一天,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發布《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政策報告2021》。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我國在未成年人保護、兒童福利、兒童健康、兒童教育等多個領域均取得顯著進展。報告提到,‘十四五’時期將是推進我國兒童福利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重大歷史機遇期,也是開啟未成年人保護新格局元年。 對于廣大公益組織及其他社會力量來說,這無疑也是一個重要的機遇期。近年來,公益組織在提升兒童福祉、兒童心理關愛和陪伴、兒童素養教育等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成為政府力量的重要補充。 為鄉村兒童 提供更多支持和陪伴 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看來,目前在中國的城市和農村地區,兒童群體在成長及教育過程中仍面臨較為明顯的差距。“最大的差距是公共福利方面的差距。相較于城市,我國農村地區的公共教育資源和設施還是比較差的,另一個明顯差距則是師資力量上的差距。” 王振耀表示,除了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差距,不同農村地區之間的差距也比較明顯。在這個大背景下,單純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需要借助更多社會資源。如果廣大的公益組織能夠聯合起來,通過各自的平臺資源進行創新,對兒童公益來說將是一個非常有利的促進。 2018年7月,字節跳動公益、壹基金與貴州省慈善總會三方合作,在貴州省開展“益童樂園”公益項目,希望整合社會力量和公益資源,探索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及困境兒童面臨的課外教育、身心安全和社會融入等問題。 一年后,三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用3到5年時間,在貴州356個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安置區逐步建立“益童樂園”。截至2021年5月,“益童樂園”在貴州已覆蓋108個社區,累計服務鄉村兒童75萬人次。 “益童樂園”不單單是為鄉村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安全的課外空間,其在心靈陪伴及成長支持方面更發揮了巨大的價值。常年在外打工的高錦萍夫婦,只能將孩子留在老家跟奶奶一起生活。一年之中很難見到孩子幾次,成為她和其他外出務工人員共同的心病。 該項目的出現讓很多家長感到有了救星:“以前孩子在家里只有老人陪伴,除了寫作業就是看電視或者玩手機,非常孤單。在益童樂園,不僅有老師輔導孩子功課,還經常有豐富多彩的游戲和其他活動。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可以和同齡人一起學習、玩耍,這對他們的成長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為更好地服務鄉村兒童,今年六一,字節跳動公益宣布對“益童樂園”項目進行升級。 六一當天,字節跳動公益聯合大力教育以及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共同發布一項鄉村兒童教育公益計劃——“益童伙伴計劃”,計劃在未來三年研發15萬分鐘優質課外內容,預計覆蓋1000個社區站點,服務10萬名鄉村兒童。 北京字節跳動企業社會責任部總監曾華表示,“益童樂園”運行三年來,他發現孩子們對于高質量的課外素養內容需求越來越大。“基于此,字節跳動公益發起益童伙伴計劃,希望充分發揮字節跳動旗下平臺的內容優勢,攜手更多公益伙伴搭建一個全面豐富的資源共享平臺,為更多鄉村兒童提供感興趣的優質課外內容。” 多方參與才能形成合力 今年4月,字節跳動員工公益志愿者為“益童樂園”五個站點的孩子們開展了“我的家鄉”素質教育課程,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自己家鄉的語言文化以及發展變化情況,同時也讓孩子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在貴州省開陽縣站點,孩子們上完課后主動在墻壁上繪制了貴州地圖,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也方便更好地認識家鄉。 事實上,作為除家庭和學校之外的活動場所,“益童樂園”帶給孩子們的改變不僅僅是知識層面,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和精神層面。 貴州省榕江縣定威水族鄉有一所寄宿制學校,學校里有很多留守兒童。考慮到這一情況,學校主動引入了“益童樂園”,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安全的課余空間。站點專職工作人員楊老師通過觀察發現,學校里有一個叫小貝的女孩總是一個人待在角落,也不跟其他同學玩耍。 經過慢慢接觸,楊老師了解到,小貝的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打工,她從小跟爺爺奶奶生活。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她以為自己被父母拋棄,以至于產生深深的自卑感,覺得所有人都不喜歡她。 了解這一情況后,楊老師邀請她來“益童樂園”參加活動。從一開始站在角落里靜靜觀看,到后來開始參加游戲,小貝逐漸變得開朗活潑,主動接納同學,結交朋友。現在,小貝已經成為班級課余生活“領導者”,在各方面表現得都很好。 《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政策報告2021》中提到,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此相適應,我國兒童福利保護體系建設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十三五”期間多項指標快速增長,其中,城鄉社區兒童之家建設平均年增長率達到25%。王振耀表示,開展以社區為本的兒童綜合服務,能夠解決鄉村兒童面臨的課外陪伴與成長支持難題。 “益童伙伴計劃的發布會給兒童社區教育帶來創新和改變。”王振耀表示,“因為首先其是依托字節跳動強大的技術平臺,而且字節跳動已經聯合壹基金等社會組織和地方政府做出了一些成功的探索,項目擁有良好的社會基礎。現在兒童保障體系越來越完善,在此大背景下,公益組織和社會力量的加入能夠形成一股強大的社會合力。” 據北京字節跳動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李濤介紹,首批加入“益童伙伴計劃”的公益機構有九家,包括壹基金、西部陽光、真愛夢想、愛小丫、青愛工程、佰特公益、情系遠山、中國扶貧基金會等。字節跳動公益將捐贈“線上線下雙師教學系統”等遠程教學設備,電腦、投影儀等便捷辦公設備以及積木玩具等活動教具。項目還會根據孩子的實際需求,提供軟硬件升級服務。 此外,該項目還邀請了21世紀教育研究院等機構提供專業的學術支持,字節跳動旗下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平臺上的一些優質內容創作者也將參與其中,包括“李永樂老師”“模型師老原兒”和“植物人史軍”等,共同研發優質內容。 像打造產品一樣打造公益 字節跳動高級副總裁、大力教育CEO陳林表示,字節跳動的教育公益理念是“像打造產品一樣打造公益”,希望更多機構和個人加入益童伙伴計劃,“一起讓孩子看到更大更美的世界”。 據記者了解,作為項目的聯合發起方,大力教育將在產品、技術、工具等方面提供支持。 陳林談道,大力教育旗下產品瓜瓜龍將利用“動畫+真人老師”形式,配合互動練習,提升、激發鄉村兒童學習興趣;清北網校將提供素養類、學科拓展類等內容,并為鄉村教育一線老師提供課件及專業培訓;學浪將會為公益內容提供免費的平臺工具支持,并招募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此外,大力教育還將在“益童伙伴”站點開設“大力學習角”,定期開設直播或錄播課。 不過,我國農村地區地域廣闊,且各地發展情況和風俗習慣等都大不相同。如何才能讓項目順利落地并產生預期效果?如何才能保證公益資源發揮最大價值,為當地帶來積極改變? 王振耀建議,下一步,項目應考慮和政府當下的兒童保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建立一套密切的合作機制。同時,他還建議認真規劃公益項目和專業知識體系、專業人才的對接,研究基層和社會需求。 在他看來,中國的農村社區其實是很開放的,以社區為本,首先就要給社區足夠的尊重,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及風俗習慣,此外還要善于和社區文化傳統結合。其次,要善于發現老百姓的需求,開發老百姓的需求,把項目和大家的生活聯系起來。第三,社會組織要善于把自己做的事情納入基層治理體系。 “只有這樣做,我們的公益項目才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得到政府認可,推動起來也會很快。我相信益童伙伴計劃會對兒童社區教育帶來一些積極影響和改變,甚至創造出一個特色的兒童社區教育知識結構模型。”王振耀表示。 |